資源簡介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教案【教學目標】1.掌握日本發動并逐步擴大侵華戰爭的史實,認識中國軍民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表現。2.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理解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3.通過對圖文史料的探究,了解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教學重點】抗日統一民族戰線的形成;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教學難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導入新課】在進入新課正題之前,我想先請同學們看幾個歷史鏡像歷史鏡像1: 1937年至1945年,至少20萬中國女性被征為“慰安婦”,到2014年,中國內地僅存“慰安婦”幸存者只剩下22人,截至2017年8月14日只剩下8人……歷史鏡像2:日本右翼勢力妄稱“(1)在支那事變(1937至1945年日軍侵華戰爭)發展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喲掠奪中國領土的意圖。”(2)“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看完了這兩個歷史鏡像后,我不知道同學們的心中會做何感想?總之,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公民都會有或劇烈或淺隱的疼痛。那么,當回首我們民族歷史,面對我們民族恥辱的時候,我們不禁會發問:是誰讓我們蒙受了這恥辱磨難?又是誰無視歷史在信口雌黃呢?今天此刻,就讓我們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對死難同袍的哀傷,一起走進新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20世紀30年代日本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任務1: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和導學案上的材料,仔細梳理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的大事記;通過整理編寫時間軸,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信息1: 日本侵華形勢的發展特點:時間的延續,空間的擴展,程度的加深,從局部到全面信息2: 日本掠奪中國的領土是不爭的事實,盡管日本右翼強調并無掠奪中國領土的性質和目的,日本對中國的這場戰爭就是要滅亡中國的赤裸裸的侵略戰爭。思考1: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與導學案上的史料,分析思考日本侵華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蓄謀已久(既定國策);轉嫁危機(對外擴張);國共內戰(有利時機);西方列強采取綏靖主義(國際環境寬松)。但是日本侵華是既定國策故而是必然問題1: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與導學案上的史料,想一想,你會用什么類型的史料駁斥日本右翼所謂的“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你又會用其他哪些史料駁斥日本右翼的其他謊言?為什么,請說明你選用史料的理由。(師)史料的分類:按學術價值可以分為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和間接史料(第二手史料按形式目的分為:有意史料和無意史料;按呈現形式可以分為:實物,圖像,口述史料(師)顯示相應的史料圖片:以華制華,以戰養戰,奴化教育,三光政策,治安強化運動,無差別轟炸,慰安婦制度,細菌戰等。這些也是日本右翼不可辯駁的侵華事實,歷史的真相不容篡改。正如中國前外交部長王毅先生所言“日本輸掉了戰爭,不應再輸掉良知”。日本侵華是帶給中華民族的集體傷痛和苦難恥辱記憶,我們應理性愛國,時刻警醒著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的死灰復燃。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思考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和導學案上的材料,分析思考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矛盾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國共兩黨政策又出現了怎樣調整?階級矛盾逐漸讓位于民族矛盾,民族矛盾逐漸抬升;抗日救亡成為時代主潮流,構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走全民族抗戰路線;中共從反蔣抗日——逼將抗日(西安事變)——聯蔣抗日,國民黨從“攘外必先安內”到被迫接受聯共抗日,國共再度合作共赴國難,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問題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與導學案上的史料,西安事變為什么能夠和平解決?有何影響在民族矛盾面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蘇英美大國謀求國際和平解決;中共正確運用統一戰線策略,積極推動國共聯合抗日;張學良的愛國主義情懷。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初步形成團結抗戰的新氣象,也推動了國共兩黨再度合作開創抗日救亡新局面的到來。思考3: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和導學案上的材料,在結合教材134頁的歷史縱橫,135頁的史料閱讀,136頁的學思之窗,138頁的問題探究,談談你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能夠形成的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合力結果問題3: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與導學案上的史料,歸納中共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過程中和抗日戰爭的中后期有何作用?(中流砥柱)人類文明的浩劫:日軍的侵華罪行(師)顯示相應的史料圖片和材料:軍事上,發動侵略戰爭,占我大片國土;政治上,以華制華,扶植傀儡政權;在經濟上,以戰養戰,對淪陷區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違反人道主義和國際法則的政府犯罪行為,比如南京大屠殺,“六五大隧道慘案”,731部隊鍋爐房遺址,日軍對和平村莊的掃蕩,最后的細菌戰幸存者(局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等,這些觸目驚心的圖片和史料,成為日軍侵華的鐵證。尤其是南京大屠殺,到底是誰在說謊?問題4:請同學們閱讀導學案上的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分析思考,你認為誰更接近歷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史的真相?為什么?并說明你選擇的理由。如果要想更全面的進一步了解日軍侵華的罪證,你覺得還應該補充哪些方面的史料?并說明理由。抗 事實不容否認,歷史不容篡改!(師)指導學生集體閱讀,滲透家國強壞,主題情感升華。從20萬到22,真實的記錄給人以觸及靈魂的感動;從22到8,時光流逝也抹不去戰爭留下的長久傷害;今天,我們帶著求真的渴望,走進歷史課堂;我們在不疑處產生了疑問;我們在疑問中找到了答案;我們在對不中發現了不同;我們在不同中辨出了真偽;求真幫助我們發現了最大的善;求真也揭露了最大的惡;求真讓我們感動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艱難時的選擇與堅守;求真讓我們有勇氣直面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和欺騙;愿我們正視歷史,愿悲劇不再重演;愿我們銘記歷史,愿我們心懷強國夢。山河亦無恙,吾輩更圖強!【課堂小結】課后請收集九一八事變后,國聯派李頓調查團到中國東北進行調查的材料和史實,并談談你對李頓報告書的認識。思路:1.了解國聯和調查團的基本情況;2.對比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日本政府對國聯的態度;3.聯系后來戰爭發展的態勢進行評價。【課后小練習】1.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侵略者以推動華北“自治運動”為侵華政策的新指標。解密文件顯示,當時日方首先謀求排除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其次則謀求扶植地方實力派的軍系領袖。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的日本( )A.采取漸進的侵略方針 B.拋棄了間接統治政策C.侵略氣焰得到了增強 D.與地方勢力相互勾結2.據統計,“民族”一詞在1911年年底前,《申報》可檢索出的條目為243條,而到了1939年,則高達2 369條;“中華民族”一詞在《申報》首次出現是在1912年,1939年則達到了372條。這些變化的關鍵因素是( )A.國民革命運動推動反帝斗爭高漲B.土地革命激發了反帝民族意識C.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內矛盾已消除D.全面抗戰激發了空前愛國熱情3.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訊社以《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為題發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有關談話的發表標志著( )A.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中共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D.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4.如圖所示是1938年1月出版的《抗戰漫畫》第一期封面《獸行》。漫畫展現了耀武揚威的日本士兵,帶血的匕首,冒濃煙的房屋以及國人的尸體。該漫畫內容( )A.激發了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B.控訴了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C.揭露了日本侵華的歷史根源D.反映了日本軍事力量的強大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總而言之,國共合作主導下的國民革命,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這場革命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遷更加密切相關,革命的社會動員程度和民眾參與積極性更加高漲,是在對政治共同體作出新的解說(新三民主義)的前提下,由一個新的政治上層來取得政權,建立起更強有力的政治體制。它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獨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陳勤、李剛、齊佩芳《中國現代化史綱·無法告別的革命》材料二 但無論如何,中國都能與兩者(蘇聯人民戰線與英美民主聯盟)很好地協調起來。中國是一個合格的反法西斯主義國家,同時,它能被英美民主聯盟接受為一名,不妨說,光榮的成員。至少在亞洲的環境中,蔣介石領導下的統一的中國表現出戰時所能期望的民主。當時盡管很少有人聲稱中國正在為民主而戰,但是十分明顯,中國人民正拒絕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樣的搶劫和屠殺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個1938年,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贏得了美國和英國的敬佩。——[美]費正清、費維愷《劍橋中華民國史》國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別是什么?各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課后小練習答案1.A2.D3.B4.B5.目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和統一中國;第二次國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解放。作用:第一次國共合作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國民革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為中國革命的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第二次國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起來,共同進行了艱苦抗戰,打敗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