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課標要求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教材分析本課位于高中歷史部編版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七單元第20課,在單元設置上起到總領作用。本課第一子目提及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過程和意義,同時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條件。第二子目介紹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三子目介紹了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到破裂。本課內容時間跨度長、涉及事件較多、知識量大,教師要明確把握目標,分析重難點,構建歷史知識框架,銜接各個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情分析本次授課的對象是武漢市晴川高中高一(7)班的學生,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了解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等歷史事件,對基本的史實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對這些史事之間的聯系方式極其背后的意義并不能很好把握。對于高一的學生,教師需要注重創設歷史情境,采用啟發性和鼓勵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之情。教學目標唯物史觀: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說明五四運動興起與發生的過程,評價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國民革命,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通過史料、地圖、時間軸等方式, 認識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國民革命的時空環境。史料實證:通過閱讀圖片和文字材料等方式,能夠說明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過程和影響;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以及歷史作用,培養學生閱讀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歷史解釋:引導學生解讀并分析本課教材及教師展示的相關史料,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必然選擇,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人民的新覺醒: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培養學生解讀教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深刻感悟五四精神,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無數革命先烈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繼、英勇獻身的革命事跡,深刻感悟偉大建黨精神,培養期學生愛國愛黨的堅定信念。重點和難點重點: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意義;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難點: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及國共合作的相互影響和聯系。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活動:展示電視劇《覺醒年代》的一段視頻。教師提問:同學們,看了這段視頻,你們知道這是講什么事件的嗎?學生回答:五四運動(課件展示第一目的標題:于無聲中聽“驚雷”——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師過渡:沒錯,1919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學生運動,這場運動及隨后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為黑暗中的中國迎來了一個覺醒年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進入本節課第一目的學習。(課件展示材料1和材料2,引導學生根據材料和課本內容歸納五四運動的背景)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根據材料和書本120面內容,思考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有哪些?教師活動:與同學們一同閱讀材料,逐條分析出五四運動的背景。(課件展示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總結)總結:五四運動的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民族危機加深;北洋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激起人民反抗;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教師過渡:接下來讓我們閱讀書本120面第2、3段,回憶視頻內容,了解這次運動的開展,請一位同學與老師一同填寫表格。(課件展示五四運動過程的空缺表格)學生活動:閱讀書本120面第2、3段,進行標記,完成表格空缺部分。教師提問:五四運動的參與者只有學生和工人嗎?還有哪些人呢?學生回答:農民、商人、乞丐、小偷等。(課件展示各階層的愛國行動表格)教師總結:沒錯,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在視頻中我們也有看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民都參與其中,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件展示五四運動的結果。)教師活動:請一位同學朗讀課件上五四運動的結果。教師過渡:當這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落下帷幕,留給我們的又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根據材料結合書本,小組討論五四運動的意義有哪些?(課件展示關于五四運動的材料3、4、5、6)學生活動:閱讀課件上的材料以及書本120及121面內容,小組探討五四運動的意義,回答教師問題。(課件展示五四運動的意義)教師總結: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教師活動:提醒學生在課本120面和121面相關內容根據課件標紅部分重點內容進行標記圈畫。教師過渡: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五四運動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學生回答: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教師提問:沒錯,讓我們來看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課件展示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區別的對照表格)教師過渡:與此同時,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李大釗在這一時期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批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優秀青年。這些青年向工人們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始同工人建立聯系。(課件展示第一目第二部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21頁第二自然段,將課件上相關內容連接起來。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121頁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教師總結: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一個新的政黨成為那段黑暗時期中的“曙光”。(課件展示第二目的標題:于黑暗中見“曙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師提問:在上一目中我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呢?請同學們閱讀材料7,進行思考探究。(課件展示材料7)學生活動:閱讀課件的材料7,結合課本121面最后一段內容,回答問題。師生總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有: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政治基礎——中國工人云的持續發展;外部因素——共產國際的幫助;組織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教師提問:一切準備就緒,建黨在即。于是,中國共產黨召開中共一大,正是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次會議。(課件展示中共一大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內容)學生活動:根據課件展示,對書本122面內容進行標注。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書本122面的學思之窗,一大的綱領中我們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教師引導學生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性質、革命手段、奮斗目標)教師講述:這些信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致的,可見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人階級是最先進、最具革命性的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以階級斗爭為手段,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妥協不退讓,成為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不再是過去學習的資本主義道路,使中國革命也有了新的方向。教師提問:這個綱領有提到中國嗎?學生回答:沒有。(課件展示文字史料陳獨秀對一大綱領的評論)教師講授:沒錯。目標非常宏遠,但是具體該如何行動還沒有提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進步的政黨,它的優良傳統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于是在中國二大上,已經開始尋找符合中國實際的行動方案。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教材123面歷史縱橫,得出答案。學生活動:閱讀書本123面歷史縱橫,歸納二大宣言中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教師活動:根據學生回答,展示答案。教師過渡: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這是劃時代的大事,給我們留下了深遠的意義。(課件展示材料8)學生活動:閱讀材料8,根據書本122面和123面內容歸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看到書本123面的“思考點”,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呢?師生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教師過渡: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組織領導工人運動,在黨的領導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課件展示材料9)教師講授:工人階級單槍匹馬,遠不如敵人勢力強大。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血腥鎮壓了罷工工人,林祥謙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犧牲的黨員。此后,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面對強大的敵人,年幼的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什么了呢?學生回答: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教師提問:此時,中國還有一個大黨國民黨,又是怎樣的現狀呢?(展示材料10)學生活動:閱讀材料10,,注意劃線部分,回答教師問題。學生回答:改造國民黨,再造新民國,教師過渡:僅僅如此就兩個黨就走向合作了嗎?國共合作還有哪些條件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24史料閱讀)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124史料閱讀,進行小組討論。師生總結:國共合作的原因:①“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中共總結教訓,尋求同盟;③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黨,有威信、有實力;④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教師過渡:于是在中共三大上,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的決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民革命運動開始了。(課件展示材料11)學生活動:根據課件材料11的標紅部分,對書本123面和124面內容進行重點標記。教師講授:這次國民革命的參與者就不只是工人階級了,更多的人參與了進來,國民黨從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改組成了一個由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的革命聯盟。同學們看教材,歸納一下國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件展示國共合作的成果:建立黃埔軍校、東征和北伐)學生回答: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教師過渡:北伐戰爭從1926年5月開始,到1927年4月時,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完成了孫中山過去十幾年都沒有完成的事業,為什么北伐戰爭能取得這么大的勝利?學生回答:因為有當地民眾的支持。教師講授:沒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當地民眾、工人、農民紛紛起來支援北伐,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相反,反對農民運動的人就會站到反革命的立場上,那么最終誰背叛了革命 學生回答:蔣介石。(課件展示有關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的史料)教師講授:1927年4月12日,羽翼豐滿的蔣介石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下,發動了反革命政變,打死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集團也對共產黨人實行大屠殺,由國共合作發起的國民革命宣告失敗。.教師提問:國共合作走向破裂的如我們所學的客觀因素外,還有哪些呢?年輕的共產黨又得到哪些啟示?學生活動:進行思考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教師講授:主觀因素是中國共產黨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拓展右傾機會主義的含義)。留下的教訓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擁有屬于自己的軍隊,堅持武裝斗爭。教師過渡:誠然,這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但是它依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作用。學生活動:思考國共合作的歷史作用,回答問題。(課件展示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課堂小結教師活動:本課的知識學習完成,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嗎?請一兩位同學幫我們一起梳理下本節的內容。學生活動:回憶本節課內容,完成思維導圖,在黑板上進行展示。教師活動: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展示本節的思維導圖。課堂檢測1.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著巴黎和會能夠給我們一個‘公理戰勝’,哪曉得奢望的結果是失望。”“失望”導致了( )A.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B.武昌起義的爆發C.五四運動的爆發D.國民革命的高漲答案:C2.1964年董必武來到浙江某地,揮詩一首:“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該地是( )A.紹興東湖B.杭州西湖C.嘉興南湖D.寧波東錢湖答案:C3.“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為改變這一狀況,孫中山( )A.組建中國同盟會B.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與中國共產黨合作D.發起辛亥革命答案:C4.在國民黨二大上,時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的汪精衛在閉幕詞中說:“我們所做的工作,是鞏固革命根據地的廣東。……要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前,至少能夠把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都放在本黨主義領導之下。”為此,中國國民黨( )A.興師討逆,發動“二次革命”B.揮師北伐,推進國民革命C.發動護國運動,完成國家統一D.聯共抗日,維護民族獨立答案:B板書設計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背景;過程;結果;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時間;代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條件;標志;意義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合作背景合作標志革命經過與結果革命失敗原因和教訓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