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綱要(上)第18課辛亥革命 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過渡:各位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辛亥革命》。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內容是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中的第18課,上承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下啟第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內容包括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個子目。并且,三個子目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革命黨人做了一些早期革命準備,如成立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借助《民報》宣傳思想,并策劃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最終爆發了武昌起義,繼而成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二)課程標準分析: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2.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一】教學目標:1.以“走向共和”為主題和線索,通過學習辛亥革命興起、發展的過程,了解清末新政、立憲運動、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等重大事件,并學會閱讀和分析解讀史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2.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認識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理解中華民國建立的進步意義與局限性(唯物史觀、歷史解釋);3.通過了解20世紀初舊中國的殘破不堪與衰敗羸弱,以及革命黨人滿懷熱血投入到救國救民的革命活動并最終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偉大事業,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民主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從而認識到今日國富民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引導學生為百年“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斷奮斗(家國情懷)。【二】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本課重點是辛亥革命(包括其背景、早期準備、過程與結果),難點如何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特點與認識辛亥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與歷史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深遠,其歷史局限性復雜、不易理解 ,如何通過史實和史料總結歸納出來 ,需這需要學生充分運用分析歸納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這些能力對于高一的學生還有一定難度。二、教法學法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圖片解讀法、史料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學法分析: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課前準備:學生準備:預習;教師準備:設計思路、過渡:分析完教材,我來說說對學生的認識。本課為高中歷史統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第19課《辛亥革命》。這一段歷史在初中八年級涉及三課時,因此學生對辛亥革命的一些基本史實,如:孫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動、同盟會的建立、辛亥革命主要過程、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初中歷史教學的深度遠沒有高中新課標那么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未形成一定的系統性,對革命發生的背景和歷史評價尚缺乏全面、理性的認識。因此,學習本課,意在加強學生辯證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歷史意識,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三、教學方法分析圖示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史料分析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學習情境,運用真實歷史圖片、漫畫、電影劇照和文字材料等方式呈現歷史信息,引導學生在特定歷史時空背景下獨立思考問題以及形成歷史評價。與此同時,創設情境有利于增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史料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依托史料,結合課標要求和教材提示設計適合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與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四、說教學過程接下來我來說說教學過程,以踐行前面對本課的分析與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了三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小結作業。(一)導入新課在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我會展示三張報刊與書籍的圖片(群益書社法政書廣告<圖1>、有正書局《中國大事記》第一冊書影<圖2>、時事新報館《革命黨小傳》第4冊書影<圖3>)與一段刊登于《神州日報》1911年11月22日的文明書局再版《美國民政考》與《美國憲法》二書的廣告,之后提出問題:“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讓當時的人們一改往日面貌,轉而追求美國式共和的夢想?” 之后,我會順勢導入新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學習新課《辛亥革命》,探究圖片背后的故事。”材料(圖片+廣告)廣告云:“近自武漢起義各省響應,一匝月而光復者已得全省(國)十之七。吾國分省制度頗有宜于合眾聯邦,組織共和政體、留心政法學者,莫不研究美國合眾組織法。是二書乃其最要之準式也。”(《神州日報》1911年11月22日)【設計意圖】民國初年的出版業的新動向反映了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時代特點,通過幾則報刊廣告與書籍內容,讓學生帶著歷史疑惑進入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探究的欲望。(二)新課講授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本環節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尋共和之路第二部分:建共和政體第三部分:無共和之實(三)小結作業1.小結:我將通過建構知識體系來結束本堂課,強化學習效果。2.作業:課下查閱辛亥革命的相關史料或專著,加深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理解和認識。【設計意圖】通過幻燈片顯示本課知識結構,以這種方法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整體印象,便于記憶和理解;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和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