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機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好!我的講課已經結束,現在正式開始我的說課。本次說課屬于課后說課,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教材分析】首先,關于課標,是這樣要求的:1、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發展和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2、圍繞課標,課本敘述了康雍乾盛世時期的專制主義及疆域的奠定;清政府面臨的內外危機。3、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上》的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專制主義的延續和發展,同時也是外部世界變化的重要時期,因此本課在單元中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我把本課主要內容定位為君主專制統治達到頂峰,但頂峰之中孕育危機。另外,本課需要運用宏觀視角來對比分析中外發展,所以本課的難點我設置為正確評價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機、結合世界發展趨勢評價康乾盛世。【學情分析】我將本次授課對象設置為昆明市區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以下情況:1、對軍機處比較熟悉,對奏折制度相對陌生,故第一子母的史料閱讀活動圍繞奏折制度展開。學生對清代鞏固邊疆的史實已有了解,但對于具體的舉措和時空地位比較模糊,故第二子目的教學比較側重從時空和史實入手的歸納整理。許多學生對于清朝的內外危機認識不到位,還停留于表面認識階段。因此注重推理矛盾的滋生和矛盾帶來的后果。對比分析中外發展差距,古今政策異同,學會反思。從而增強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教學目標】綜合上述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探究明清君王專制的頂峰統治,認識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通過梳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認識發展演變規律,培養學生唯物史觀。2、時空觀念通過本課邊疆治理涉及的時空要素的研習,幫助學生樹立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研究探析課件中文獻史料,歷史圖片以及教材中《史料閱讀》、《歷史縱橫》 、《問題抹究》、《學習拓展》等欄目中的文獻資料,培育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和觀點方法。4、歷史解釋通過中國封建統治的鼎盛和危機的學習討論,認識二者的辯證關系,指導學生進行歷史解釋。5、家國情懷通過對比中外局勢,培育學生危機精神和責任意識,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教法學法】在此,我想借用葉芝所說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歷史教育理念: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為了貫徹這一理念,我特別注意啟發式教學法在確立本課教法、學法中的運用。設置了多個問題進行啟發。【板書設計】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盛世之盛 盛世之危奏折制度 專制主義君權之盛 軍機處 人口膨脹文字獄 階級矛盾疆域之盛 經略邊疆 內外矛盾人口之盛 民族矛盾中西對比 落后之思板書設計我采用的是綱要式板書,直接簡潔,利于形成對照。【導入新課】我采用了“圖片導入法”導入方式,通過觀察對比,認識異同。表明中西方立場,引出問題,這既符合中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邏輯,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我將本課分為三個子目來進行講解。首先,第一子目。展示康熙、雍正、乾隆的畫像,并明確盛世的定義,進而讓同學們閱讀課本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出“康乾盛世”的定義。其次,展示三副圖片,佐證盛世之名,并由我總結出當時繁盛的大致表現。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明確的歷史概念,同時提高了對圖片史料的辨別能力。然后,展示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表情包,配以解說文字,拉進與學生的距離并促使學生思考真實的皇帝生活到底什么樣?接下來,我通過gif動圖加以文字解說了皇帝一天的主要事務,讓學生體會皇帝的勤政。輔之以兩則史料,得出結論:皇帝牢牢掌握決策權,專制主義達到新高度。從三個方面詳細探討了其表現,體會君權之盛的實質。其次,第二子目。在這一子目,我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學法。展示五個方位,將學生分為對應的五個小組,分別來閱讀分析課本進行歸納總結,之后我來進行糾正和總結。展示清朝版圖和當今中國版圖,引導其思考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學生主體性,有利于學生形成團結合作,分工協同的小組機制,并提高史料閱讀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再次,第三子目。在第三子目,我首先展示幾則史料,提出“盛世之名”的爭議,從人口增長的史實背后剖析隱藏的危機,探討內部危機。然后,我利用一首小詩,引導學生回歸課程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英國使團在中國受到冷落,統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明清時期的對外政策等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外部危機。最后,通過兩副圖片展示18世紀東西方的發展情況,得出結論。進而引導學生反思歷史,了解當今中國所采取的對外政策,堅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小結作業】我將展示知識的概要圖并與學生一起簡單回顧。并留下評價康乾盛世的論文課堂作業。這樣可以及時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概要邏輯,增強記憶,此外,評價人物小論文的作業與高考歷史客觀題相鏈接,在提高學生辯證能力的同時增進對此類題目的熟練程度。【總結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