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目錄考綱考情 1思維導圖 1知識梳理 2考點精講 2考點1 認識經濟全球化 2考點2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 9典例精析 13易混易錯點 15【考綱考情】課標要求 備考策略辨識國際經濟中的比較優勢, 描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趨勢 分析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堅持正確義利觀, 闡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 1.辨識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分析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因素,結合經濟全球化的具體事例,分析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原因,提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辯證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結合經濟全球化的具體事例和我國的全球治理觀,學會分析如何把握當今經濟全球化這一客觀趨勢【思維導圖】【知識梳理】明確1個含義:經濟全球化。明確2個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掌握3個表現:生產、貿易和金融全球化。理解3個因素: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因素。把握4個措施: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考點精講】考點1 認識經濟全球化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1.當今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征: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勢。2.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是指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3.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特別提醒】在經濟發展新階段,經濟全球化最主要、最鮮明的特征是各國經濟高度對外開放、深度相互依賴、全面相互融合。①生產全球化(強調在生產領域)原因 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表現 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作用 生產全球化可以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節約社會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知識拓展】國際分工①什么是國際分工:國際分工是社會分工跨越國家界限而形成的國與國之間的分工,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②當前,國際分工的主要特點是:發達國家之間工業部門內部的分工向縱深發展,普遍實現產品專業化、零部件專業化、工藝專業化的分工,“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劃分的分工格局占據著國際分工的主導地位。【知識拓展】理解比較優勢①如果一國生產某產品的機會成本低于另一個國家,我們就可以說相對于另一個國家,該國生產某產品存在比較優勢。②比較優勢不僅存在于國家之間,也存在于地區之間、個人之間。③比較優勢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礎。②貿易全球化(強調在交換領域)原因 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表現 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交易范圍越來越大。交易范圍 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相關鏈接】了解國際貿易的形式國際貿易的形式 體現在出口貿易 將本國所生產或加工的商品輸往國外市場進行銷售。進口貿易 將外國商品輸入本國市場進行銷售。轉口貿易 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直接買賣商品,而是通過第三國進行商品買賣。過境貿易 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進行的商品買賣活動,其運輸如果必須通過第三國國境,對第三國而言,就構成了該國的過境貿易。③金融全球化(強調在投資領域)①原因: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②表現: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知識拓展】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現①資本流動全球化: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②金融機構全球化: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③金融市場全球化:全球各地以及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于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知識拓展】如何判斷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生產全球化 各國企業共同生產某一產品的不同部件等信息貿易全球化 某國產品在世界市場銷售或跨國旅游等信息金融全球化 國際投資、跨國收購、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等信息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①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②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2.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在全球到處落戶,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3.經濟全球化的體制基礎: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①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②市場經濟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量。正是市場競爭和市場的逐利性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名詞解釋】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是國際分工的產物,是市場交換關系突破國家和地區界限而擴展到整個世界的結果。狹義上的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相互間進行交換的場所或領域。廣義上的世界市場是指國際流通領域包括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等各種交換關系與交換機制的總和。【知識拓展】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比較【知識整合】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根本因素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技術基礎 新的科技革命,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的發展根本動因 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直接動因 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主要載體 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體制基礎 市場經濟體制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1、跨國公司的含義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跨國公司的要素:(1)是一家企業,其組成實體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經營業務;(2)有一個集中的全球決策體系,各分支機構和子公司服從內部的管理政策和統一的戰略目標;(3)組成實體共同分享資源和信息并分擔責任。3、跨國公司的經營:(1)目的:實現最大利益(2)投資方式:對外直接投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3)投資動機:追求規模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或交易成本、擴大原有市場、開拓新市場和克服貿易壁壘、從國外獲取穩定廉價的生產資源、享有東道國的比較優勢和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業的壟斷優勢。4、跨國公司的影響:(1)積極影響:①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到處奔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②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強有力的載體,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消極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各國必須制定相應政策,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5.比較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跨國公司 國內企業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 目的是:利用全球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實現全球利益最大化。 戰略目標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 在國外不建立經濟實體,只有貿易關系。有一個集中的全球決策體系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領域 生產領域只在國內【知識整合】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含義 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經營方式 為了實現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積極影響 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跨國公司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消極影響 跨國公司發展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典例分析】1.(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缺乏互信的兩國開展合作,現有甲、乙兩個項目。其中,甲需兩國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兩國合力,也可一國獨立完成,但整體收益遠低于甲的一半。因資金有限,在同一時期兩國只能選擇一個項目投資且無法撤資,合力完成項目后收益兩國均分。對于兩國決策者來說,對國家最有利的選擇是( )①防范對方失信行為②開展兩國對話協商③向大型項目甲投資④向小型項目乙投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②:甲乙兩國雖然缺乏互信,但是兩國合作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巨大的,符合雙發的利益,因而雙方應該開展兩國對話協商,①不選,②入選。③④:在兩國協商對話的前提下,甲國的合作項目收益巨大,且最終兩國平分,乙的項目收益遠遠低于甲的一半,因而應該向大型項目甲投資,③入選,④不選。所以兩國應該是互信的基礎上,投資甲的項目,其順序是②→③ 。故本題選C。2.(2023·浙江·模擬預測)2023年2月1日,紫金礦業完成對蘇里南Rosebel金礦項目的收購,該礦為南美洲最大的在產金礦之一。目前,紫金礦業已在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進行產業布局,公司礦種資源儲量、產量和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國內領先、全球前十,海外主要礦產資源和礦產品產量及利潤全面超越國內,全球化發展到了新的階段。這表明跨國公司( )①促進了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②為經濟全球化提供強有力的載體③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④通過跨國壟斷經營提高經濟效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題干中紫金礦業已在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進行產業布局,表明跨國公司促進了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①符合題意。②:題干中海外主要礦產資源和礦產品產量及利潤全面超越國內,全球化發展到了新的階段,表明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強有力的載體,②符合題意。③:題干側重的是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側重國與國之間的社會分工,③不合題意。④:公司礦種資源儲量、產量和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國內領先、全球前十不能夠證明是壟斷,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A。3.(2023·北京海淀·統考一模)安全問題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2023年2月,中國正式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提出中國主張,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關于中國主張提出的背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間經貿關系相互依賴B.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加重,需要各國攜手應對C.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應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D.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需要關注所有國家的安全關切【答案】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ABC: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因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間經貿關系相互依賴,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加重,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應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AB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任何國家在謀求自身安全時都應兼顧其他國家合理安全關切,D錯誤,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校考模擬預測)在歷次全球產業鏈重塑的時候,跨國公司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它們把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在全球不同區域,以期獲得最多收益。二三十年前,許多外企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如今,許多跨國公司又在中國設立輻射全球、策源創新的研發中心,研發了許多全球領先的技術或產品。由此可見( )①對利益的追求驅使資本不斷向外擴展②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③貿易全球化推動國際分工和協作不斷深化④跨國公司利用投資國比較優勢組織生產經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跨國公司敏銳捕捉國際市場需求,隨著條件的變化調整資源要素的投入,它們把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在全球不同區域,以期獲得最多收益,這表明跨國公司利用投資國比較優勢組織生產經營,以追求更高的資本收益,故①④正確。②: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跨國公司依據市場、條件的變化調節資源要素,未提到科技進步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故②不選。③:材料強調的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布局,未提到貿易全球化,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考點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1.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①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②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法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 產業轉移與結構開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④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現金管理經驗并實現管理創新;加速工業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發揮本國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經濟競爭力。)2.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帶來風險和挑戰①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發達國家獲取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只能從中獲取較少收益。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釀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風險,導致風險全球化,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相關鏈接】分工水平分工水平的提高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提高分工水平有利于通過專業化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技術進步,減少在不同工作之間轉換的成本。分工水平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市場規模為基礎,因此,世界統一市場的形成能為提高分工水平提供市場基礎;同時,分工水平的提高又會促進市場交易規模擴大。【相關鏈接】“微笑曲線”——全球性的價值創造和分配鏈條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潮流,一些產品的設計、生產、組裝、營銷、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環節,形成了一條緊密相連的跨國性的價值創造與分配鏈條,鏈條各個環節的利潤率不同,有人以“微笑曲線”形象地形容這條全球性鏈條。發達國家處于價值鏈條的高端,它們獲取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通常處于價值鏈條的低端,它們只能從中獲得較少收益。【相關鏈接】全球性風險在現代社會,隨著人類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干預范國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人類自身的決策失誤和行為失當成為風險的主要來源,人為風險已經超過自然風險。現代社會,借助各種治理機制和手段,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同時又面臨著治理失靈帶來的新風險。人為風險、治理失靈帶來的風險是現代社會面臨的兩種主要的風險類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它們可能變成全球性風險,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3.面對經濟全球化應采取的對策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知識整合】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意義) 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要求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1.讓經濟全球化更具活力的措施:(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方向)【相關鏈接】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2)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動力)【相關鏈接】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3)要完善全球治理。 (秩序)①存在的問題: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權主義影響以及缺乏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②積極作用: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維持了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3.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相關鏈接】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4.中國是如何讓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具活力的 (1)從改革開放到加入WTO,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自由貿易,不斷履行入世承諾,承擔了一個發展中大國應有的責任。(2)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消費空間、投資空間以及合作空間。(3)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必將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5.如何應對當前“逆全球化”的問題 ①我們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②“逆全球化”是違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堅持和完善全球治理理念。【知識整合】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建設“四型”世界經濟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完善全球治理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典例分析】5.(2022·海南·高考真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這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起航。RCEP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各成員國都將獲益。RCEP生效實施( )①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②將使各成員國經濟制度趨同③有助于促進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④強化了成員國之間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RCEP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各成員國都將獲益。RCEP生效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助于促進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①③符合題意。②:各國的經濟制度應適合本國國情,RCEP生效實施不可能使各成員國經濟制度趨同,②錯誤。④:RCEP成員國之間并不都是全面戰略伙伴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A。6.(2022·北京·高考真題)城鎮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高質量的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在《世界城鎮化展望(2018)》中的估算和預測,1950—2050年全球及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變動情況如右圖所示。材料表明( )①人口是國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人口數量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②2025—2030年,全球人口增長幾乎全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城鎮人口增長③2030—2050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增長數量將高于全球人口增長數量④發展中國家推進高質量的城鎮化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故①說法錯誤。②:圖示顯示2030—2050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增長數量將高于全球人口增長數量,但這并不意味著“2025—2030年,全球人口增長幾乎全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城鎮人口增長”,②錯誤。③:圖示顯示2030—2050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增長數量曲線高于全球人口增長數量,這說明圖示顯示2030—2050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增長數量將高于全球人口增長數量,③符合題意。④:城鎮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高質量的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圖示顯示2030—2050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增長數量將高于全球人口增長數量,2030年以前剛好相反,這說明發展中國家推進高質量的城鎮化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2020·天津·高考真題)近年來,有外資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但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技能較東南亞國家有優勢,且產業鏈轉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之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外資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大規模流出。對此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B.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C.資本的流動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D.對外開放有利于縮小國家間的發展差距【答案】C【詳解】A:材料強調的引進外資問題,不涉及“走出去”,排除A。BD:材料強調我國勞動力的素質、技能有優勢,以及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因此,外資企業不會大規模流出。由此可見,材料沒有體現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也沒體現對外開放對縮小國家間發展差距的影響,排除BD。C:材料“有外資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外資企業處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大規模流出”,說明資本的流動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C正確。故本題選C。8.(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以來,為抑制通脹攀升,美聯儲采用激進加息的政策。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美國經濟迅速降溫,也加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今年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美國激進加息行為說明( )①激進加息能有效維護美國利益②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勢在必行③經濟全球化會給世界帶來風險④經濟全球化不符合美國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維護國家利益是美國制定經濟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美聯儲激進加息也給自身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并不能有效維護國家利益,①錯誤。②③:美聯儲激進加息加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說明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使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勢在必行,②③正確。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有利有弊,總體來說,經濟全球化符合美國的利益,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易混易錯點】6.1認識經濟全球化1.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如今,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形成。( × )【解析】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但至今經濟全球化尚未形成,只是作為一種趨勢正在發展著。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著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向。( × )【解析】價值規律主導著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向。3.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影響是一樣的,它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 × )【解析】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并沒有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但總體講是利大于弊。4.貧窮弱小的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面前將無所作為。( × )【解析】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相對優勢,貧窮落后國家應該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加快發展。5.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 )【解析】構成一定威脅,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對于經濟全球化要勇敢面對積極參與,而不能反對逃避。6.經濟全球化只會使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 )【解析】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7.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 × )【解析】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的挑戰。8.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 )【解析】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和威脅。6.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1.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 × )【解析】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2.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分公司。( × )【解析】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不是分公司。3.跨國公司把公司的內部分工發展為國家間的分工,把內部貿易發展為國家間的貿易。( × )【解析】跨國公司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4.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 × )【解析】經濟全球化在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并不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5.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向發展。( × )【解析】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平等、開放、合作、共享是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6.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不占有優勢,故對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應盡可能避開。( × )【解析】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不可能避開,應積極參與,趨利避害。7.為了緩解國際貿易摩擦,我國可以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 × )【解析】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會增加政府負擔,也不符合世貿規則。8.美國頻頻發起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主要是因為美國需要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 × )【解析】主要是因為美國欲以貿易保護措施扶持國內產業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