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上冊) 3.2 與山為鄰 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讀下圖,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①一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②一內蒙古高原一我國最平坦的高原C.③一四川盆地一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一華北平原一我國最大的平原2.安第斯山脈山體表面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垂直變化的原因是( )①海拔高度不同 ②水熱狀況不同 ③緯度位置不同 ④距離海洋遠近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4.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 )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 D.大分水嶺5.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 )①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6.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生產生活特色是( )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9七上·浙江期中)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和生活特色正確的是( )①山谷平地處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④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和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1八上·柯橋月考)下列關于黃土高原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B.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C.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D.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10.(2021七下·臺州月考)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 )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11.(2021七下·樂清期末)下列區域與特色描述,對應正確的有( )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1七下·長興期末)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獨特的山區環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農業智慧。下列生產活動能體現其智慧的有( )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讀下方秘魯地理簡圖,完成下面各題。13.秘魯位于( )A.非洲 B.北美洲 C.歐洲 D.南美洲14.圖中河流甲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5.秘魯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 )A.南多北少 B.東北多西南少C.西多東少 D.西北多東南少16.印第安人在該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的畜種主要以△為主。( )A.牛和羊 B.美利奴羊 C.牦牛 D.羊駝和駱馬17.被印第安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原產于秘魯等國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產地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18.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農作物是(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馬鈴薯 ④大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9.(2021七下·諸暨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為主②有冰川和積雪,景觀奇特③冬季滑雪條件好,溫泉資源豐富④完善的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優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安第斯山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與山為鄰,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據此回答下面問題。20.安第斯山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都是山區,但發展的支柱產業卻不同,這體現了( )A.人定勝天的觀念 B.優勢互補的原則C.因地制宜的原則 D.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1.阿爾卑斯山區成為風景名勝的自然原因有( )①政府的支持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④良好的設施和交通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22.2019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中尼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水電建設等多方面達成合作。資料一:自然環境篇資料二:人文環境篇農業:農業是尼泊爾的經濟命脈。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是尼泊爾的主要產糧區,素有 “尼泊爾的糧倉”之稱,其中稻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 旅游業:旅游業是尼泊爾的支柱產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9%。但是交通基礎 設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使尼泊爾的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1)讀材料一中圖9、圖10,描述尼泊爾的地理位置。(2)根據圖10,分析尼泊爾水利資源豐富的原因。(3)結合資料一,評析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水稻種植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4)根據資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為尼泊爾旅游業發展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并說明理由。23. 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 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 依據圖中地形區的位置,①是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②是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③是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最高的高原;④是黃土高原。故A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青藏高原是我國第一大高原,內蒙古高原為我國第二大高原,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多山間小盆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緩,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黃土高原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2.【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是由海拔差異導致水熱組合差異形成的,故①正確;②水熱條件隨海拔的差異而變化,水熱條件的垂直變化導致氣候、自然帶的垂直變化,故②正確;③緯度位置不同導致緯度地帶性分異,故③錯誤;④距海遠近不同導致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故④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3.【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特定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類奉獻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4.【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側沿海,距離太平洋非常近,南北延伸近9000千米,東西寬度約為300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5.【答案】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①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創造了就業崗位,正確。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收入,正確。③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正確。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收支平衡、就業、稅收乃至經濟結構都會產生一定影響。發展旅游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地區稅收。但它在給區域經濟帶來顯著效益,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如果旅游區對旅游資源過度開發,或者是旅游者的不當行為,都可能對旅游資源和旅游區造成嚴重的破壞。6.【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錯誤,不種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正確;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應該是駱馬和羊駝;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7.【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利用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他們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主要放牧羊駝和駱馬。其他說法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8.【答案】A【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①圖所示為滑雪項目,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勢高,雪山連綿,是滑雪的理想場所。②圖所示為水上漂流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③圖所示為登山項目,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地勢高,雪山連綿,是登山的理想場所。④圖所示是賽馬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 ①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9.【答案】A【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10.【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主要山脈,屬于容易題。11.【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正確。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正確。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正確。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錯誤。①②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脈的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的規律,在給出的生產活動中,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 ①③ ,正確。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應該是非洲的馬賽人。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應該是澳大利亞的現代化牧場。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答案】13.D14.B15.B16.D17.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1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秘魯位于南美洲。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河流甲是亞馬孫河,注入大西洋。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秘魯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東北多西南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6.印第安人在該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的畜種主要以羊駝和駱馬為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7.讀圖分析可知, ③ 地年降水量小于 200 毫米,①地年降水量 200-600 毫米, ④ 地年降水量是600-1000毫米。② 地年降水量大于 2000 毫米。根據材料可知,被印第安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原產于秘魯等國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產地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①處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8.【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馬鈴薯。 ②③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19.【答案】A【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設問要求,指出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區的“自然原因”,①②③符合題意,④是人文原因,故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分析阿爾卑斯山旅游業發達的原因,屬于容易題。【答案】20.C21.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點評】山區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充分掌握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20.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安第斯山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都是山區,但發展的支柱產業卻不同,這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原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阿爾卑斯山脈成為世界旅游熱點地區,是因為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冬季降雪充足、滑雪條件好;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①說法錯誤;④是社會經濟條件,不是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2.【答案】(1)尼泊爾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印度共和國北部,與不丹王國相望,屬于內陸山地國家,全境海拔較高,也屬于高原國家。(2)尼泊爾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每年有半年多的雨季,降水量特別充沛。又加上此國為山地國家,河流遍布,而且山地落差普遍很大,因此河水流量以及流速特別大。因此水力資源豐富。(3)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迎風破,降水豐富 緯度適中,熱量充足 海拔高,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吸收并存儲營養(4)尼泊爾發展旅游業需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尼泊爾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要想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方面回答即可。讀材料一中圖9、圖10,描述尼泊爾的地理位置。尼泊爾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印度共和國北部,與不丹王國相望,屬于內陸山地國家,全境海拔較高,也屬于高原國家。(2)、根據圖10可知,尼泊爾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每年有半年多的雨季,降水量特別充沛。又加上此國為山地國家,河流遍布,而且山地落差普遍很大,因此河水流量以及流速特別大。因此水力資源豐富。(3)、結合資料一,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迎風坡,降水豐富,緯度適中,熱量充足,海拔高,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吸收并存儲營養(4)、根據資料一、二, 尼泊爾交通基礎 設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使得尼泊爾的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 因此,尼泊爾發展旅游業需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尼泊爾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要想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23.【答案】阿爾卑斯山脈;山地【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2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點評】瑞士是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鄰意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瑞士全國地形高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個自然地形區。1 / 1人文地理(上冊) 3.2 與山為鄰 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讀下圖,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①一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②一內蒙古高原一我國最平坦的高原C.③一四川盆地一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一華北平原一我國最大的平原【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 依據圖中地形區的位置,①是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②是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③是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最高的高原;④是黃土高原。故A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青藏高原是我國第一大高原,內蒙古高原為我國第二大高原,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多山間小盆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緩,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黃土高原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2.安第斯山脈山體表面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垂直變化的原因是( )①海拔高度不同 ②水熱狀況不同 ③緯度位置不同 ④距離海洋遠近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是由海拔差異導致水熱組合差異形成的,故①正確;②水熱條件隨海拔的差異而變化,水熱條件的垂直變化導致氣候、自然帶的垂直變化,故②正確;③緯度位置不同導致緯度地帶性分異,故③錯誤;④距海遠近不同導致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故④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3.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特定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類奉獻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4.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 )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 D.大分水嶺【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側沿海,距離太平洋非常近,南北延伸近9000千米,東西寬度約為300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5.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 )①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①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創造了就業崗位,正確。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收入,正確。③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正確。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收支平衡、就業、稅收乃至經濟結構都會產生一定影響。發展旅游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地區稅收。但它在給區域經濟帶來顯著效益,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如果旅游區對旅游資源過度開發,或者是旅游者的不當行為,都可能對旅游資源和旅游區造成嚴重的破壞。6.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生產生活特色是( )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錯誤,不種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正確;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應該是駱馬和羊駝;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7.(2019七上·浙江期中)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和生活特色正確的是( )①山谷平地處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④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和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利用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他們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主要放牧羊駝和駱馬。其他說法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8.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①圖所示為滑雪項目,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勢高,雪山連綿,是滑雪的理想場所。②圖所示為水上漂流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③圖所示為登山項目,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地勢高,雪山連綿,是登山的理想場所。④圖所示是賽馬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 ①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9.(2021八上·柯橋月考)下列關于黃土高原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B.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C.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D.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答案】A【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10.(2021七下·臺州月考)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 )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主要山脈,屬于容易題。11.(2021七下·樂清期末)下列區域與特色描述,對應正確的有( )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正確。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正確。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正確。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錯誤。①②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2021七下·長興期末)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獨特的山區環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農業智慧。下列生產活動能體現其智慧的有( )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脈的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的規律,在給出的生產活動中,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 ①③ ,正確。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應該是非洲的馬賽人。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應該是澳大利亞的現代化牧場。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讀下方秘魯地理簡圖,完成下面各題。13.秘魯位于( )A.非洲 B.北美洲 C.歐洲 D.南美洲14.圖中河流甲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5.秘魯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 )A.南多北少 B.東北多西南少C.西多東少 D.西北多東南少16.印第安人在該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的畜種主要以△為主。( )A.牛和羊 B.美利奴羊 C.牦牛 D.羊駝和駱馬17.被印第安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原產于秘魯等國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產地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13.D14.B15.B16.D17.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1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秘魯位于南美洲。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河流甲是亞馬孫河,注入大西洋。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秘魯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東北多西南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6.印第安人在該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的畜種主要以羊駝和駱馬為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7.讀圖分析可知, ③ 地年降水量小于 200 毫米,①地年降水量 200-600 毫米, ④ 地年降水量是600-1000毫米。② 地年降水量大于 2000 毫米。根據材料可知,被印第安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原產于秘魯等國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產地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①處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8.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農作物是(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馬鈴薯 ④大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馬鈴薯。 ②③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19.(2021七下·諸暨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為主②有冰川和積雪,景觀奇特③冬季滑雪條件好,溫泉資源豐富④完善的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優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設問要求,指出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區的“自然原因”,①②③符合題意,④是人文原因,故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分析阿爾卑斯山旅游業發達的原因,屬于容易題。安第斯山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與山為鄰,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據此回答下面問題。20.安第斯山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都是山區,但發展的支柱產業卻不同,這體現了( )A.人定勝天的觀念 B.優勢互補的原則C.因地制宜的原則 D.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1.阿爾卑斯山區成為風景名勝的自然原因有( )①政府的支持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④良好的設施和交通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20.C21.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點評】山區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充分掌握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20.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安第斯山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都是山區,但發展的支柱產業卻不同,這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原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阿爾卑斯山脈成為世界旅游熱點地區,是因為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冬季降雪充足、滑雪條件好;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①說法錯誤;④是社會經濟條件,不是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二、非選擇題22.2019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中尼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水電建設等多方面達成合作。資料一:自然環境篇資料二:人文環境篇農業:農業是尼泊爾的經濟命脈。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是尼泊爾的主要產糧區,素有 “尼泊爾的糧倉”之稱,其中稻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 旅游業:旅游業是尼泊爾的支柱產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9%。但是交通基礎 設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使尼泊爾的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1)讀材料一中圖9、圖10,描述尼泊爾的地理位置。(2)根據圖10,分析尼泊爾水利資源豐富的原因。(3)結合資料一,評析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水稻種植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4)根據資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為尼泊爾旅游業發展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并說明理由。【答案】(1)尼泊爾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印度共和國北部,與不丹王國相望,屬于內陸山地國家,全境海拔較高,也屬于高原國家。(2)尼泊爾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每年有半年多的雨季,降水量特別充沛。又加上此國為山地國家,河流遍布,而且山地落差普遍很大,因此河水流量以及流速特別大。因此水力資源豐富。(3)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迎風破,降水豐富 緯度適中,熱量充足 海拔高,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吸收并存儲營養(4)尼泊爾發展旅游業需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尼泊爾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要想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方面回答即可。讀材料一中圖9、圖10,描述尼泊爾的地理位置。尼泊爾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印度共和國北部,與不丹王國相望,屬于內陸山地國家,全境海拔較高,也屬于高原國家。(2)、根據圖10可知,尼泊爾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每年有半年多的雨季,降水量特別充沛。又加上此國為山地國家,河流遍布,而且山地落差普遍很大,因此河水流量以及流速特別大。因此水力資源豐富。(3)、結合資料一,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迎風坡,降水豐富,緯度適中,熱量充足,海拔高,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吸收并存儲營養(4)、根據資料一、二, 尼泊爾交通基礎 設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使得尼泊爾的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 因此,尼泊爾發展旅游業需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尼泊爾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要想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23. 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 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答案】阿爾卑斯山脈;山地【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2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點評】瑞士是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鄰意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瑞士全國地形高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個自然地形區。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 3.2 與山為鄰 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 3.2 與山為鄰 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