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教學設計《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 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4課,本課有四個子目: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軍閥割據。四個子目突出兩條主線:一是北洋政府對內逐步實現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二是民主革命者和廣大人民逐步清醒,奮起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維護民主共和。袁世凱上臺之后,為了建立獨裁統治,一再破壞責任內閣,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甚至公然復辟帝制。為了維護共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進行了“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與北洋軍閥展開不懈地斗爭。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知道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軍閥割據,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分析二次革命爆發的背景,認識軍閥混戰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學習宋教仁、孫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動與袁世凱的復辟活動,感知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與艱巨性。(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袁斗爭。難點:袁世凱能夠復辟帝制的原因以及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歷史學科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初二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如果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學生主要靠課本獲取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中,注意利用現有資源,挖掘教學潛力。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圖片、配音、錄像制造意境,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學生在上節課已經學習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相關史實,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割據還需學習。【導入新課】展示漫畫,創設問題情境,《自作孽不可活》是民國時期的一幅漫畫,它諷刺的歷史事件是?導入本課。(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袁世凱復辟帝制來進入本課。【整體感知】壹 驚天血案引革命——“宋案”與二次革命貳 復辟帝制齊討袁——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叁 紛爭割據民難安——軍閥割據【解讀課標 明確目標 培育素養】【新課教學】再問:何為北洋政府(設計意圖)時間軸展示,梳理北洋政府時空定位,提高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壹】 驚天血案引革命——“宋案”與二次革命問題探究:自主閱讀課本52-53頁,思考袁世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采取了哪些措施?革命黨人為了維護民主做了哪些抗爭?(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教材梳理袁世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破壞責任內閣制,展示史料從而分析出以宋教仁為首的革命黨人改組國民黨,并講述宋教仁為了在未來的國會選舉中國民黨能爭取到多數席位,于1912年10月至1913年3月期間,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到處演說,在長江流域刮起一股“宋教仁旋風”。最終,在隨后的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國民黨占據了明顯優勢,!使袁世凱大為驚恐。接著提問責任內閣真的成功了嗎?引入下一頁,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史料,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展示1913年春,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組織責任內閣,派人在上海火車站暗殺宋教仁。“宋案”發生后,袁世凱遭到輿論譴責。袁世凱決定以武力鎮壓國民黨,下令罷免由國民黨人擔任的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展示地圖。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自主閱讀課本53頁,梳理二次革命的概況,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歸納課本,整理二次革命的概況,師生合作分析革命稱為“二次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保衛民主共和的又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所以稱之為“二次革命”。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閱讀材料思考,二次革命為什么會被袁世凱所鎮壓?材料一:“贛省獨立,總理(孫中山)電令粵省同舉,胡都督認為時機未至;電令滬上,英士以彈丸之地,難以相抗?!?br/>——林志元《雜稿·二次革命之檢討》材料二:戰前,北洋政府陸軍部直轄人數已經超過24萬人,而革命黨人實際控制軍隊人數約為8萬人。——來新夏《北洋軍閥史》材料三:我們希望中國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對待袁世凱,我們希望中國能產生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這個政府的領袖只能是袁世凱。——(英)葛雷《葛雷遠東回憶錄》(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分析,學生了解到二次革命被鎮壓的原因有:①革命派力量渙散②北洋政府和革命黨人力量懸殊③列強支持袁世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二次革命被輕易的鎮壓下去,這使袁世凱得意忘形。私欲無限膨脹,他不再滿足于臨時大總統的頭銜,而渴望擔任終身的正式總統以為最終稱帝的目標做準備。——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貳】復辟帝制齊討袁——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問題探究: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是怎樣的?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乃缆敬嗣褓\,以拯吾民。——孫中山《討袁檄文》(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史料分析,得出孫中山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號召民眾進行討袁斗爭,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革命黨人為維護共和做了哪些抗爭?(設計意圖)學生觀看視頻,自主閱讀課本,梳理護國戰爭原因、時間、經過、結果,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問題探究:袁世凱的皇帝夢為什么會破滅?有何啟示?材料一:“梁啟超、黎元洪、段祺瑞等或請辭或告假”“今日要人之辭職,皆托于病。然試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國體而影響于身體之病也。——《申報》1915年9月22日材料二:“改變國體之計劃,在今日尚為時機未熟”。“各國公使之忠告”的初衷“因恐國體問題而啟內亂,將有損之利益。——《英俄日之勸告》1915年10月30日材料三:“人心有至大之勢力,決不能以他種勢力戰勝之”——《人心》《申報》1916年6月9日(設計意圖)學生研讀史料,分析袁世凱的皇帝夢破碎的原因:①民主革命派的反對、北洋嫡系的陽奉陰違②帝國主義態度的轉變③袁世凱的復辟活動違背歷史發展潮流,不得人心,從中得到啟示:封建帝制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逆歷史發展潮流必將失敗。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過渡:袁世凱皇帝夢破碎,在絕望中死去,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叁】 紛爭割據民難安——軍閥割據(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教材,觀看地圖,梳理各軍閥所在方位,并了解到軍閥依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利益,人民生活困苦,從而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根據材料想一想,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響?(設計意圖)學生研讀史料,分析出軍閥割據混戰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軍閥割據時期戰事不斷,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悲憤的孫中山一次次在南方發動革命,以推翻北洋軍閥10余年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到去世也沒有看到打倒北洋軍閥那一天。許多人從推翻清政府的盲目樂觀中清醒過來。怎樣才能救中國,茫茫神州,路在何方?(設計意圖)通過孫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動與袁世凱的復辟活動的漫長曲折,感知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與艱巨性,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張作霖、吳佩孚、馮國璋、曹錕、段祺瑞……”這些北洋軍閥的名字雖然沒有袁世凱響亮,卻也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 請同學們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北洋軍閥人物,查閱其生平資料,并把他的故事和同學們分享。壹 驚天血案引革命——“宋案”與二次革命貳 復辟帝制齊討袁——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叁 紛爭割據民難安——軍閥割據北洋政府的統治主要講述的是袁世凱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復辟行徑,以及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的斗爭在本課中,我始終把學習目標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通過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學習、主題講演合作學習等,凸顯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題地位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我在教學上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要增加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語言更加簡練得體,通過平時多聽課、多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