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古代日本導 讀本單元以“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為主題,有2課內容。本課《古代日本》是本單元第一課,內容上與下一課的阿拉伯帝國并列存在。兩個國家由于地域的不同,歷史發展呈現不同的特色,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本課設計體現四個亮點:一是站在中古封建社會了解古代日本。二是緊扣學科核心素養。三是充分運用課本相關史事、插圖。四是將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構,采用板塊式設計,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大和興起 一統日本;“大化改新 走向封建;“武士崛起 幕府掌權”三個篇章,分別構建起“6世紀前的日本—6~8世紀的日本—8世紀以后的日本”的邏輯聯系,真實情境鋪墊渲染,任務層次分明,學生基于材料進行探究,運用知識并以材料為支撐建構歷史解釋,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1課古代日本 (1課時)【課標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6世紀前日本社會的概況,提高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大化改新的背景,準確說出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和影響,認識此次改革對日本的重要性,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幕府統治的建立過程及武士道的實質,概述幕府統治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培養史料實證意識。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分解為:目標1“簡述6世紀前日本社會的概況。”,目標2“簡述大化改新的背景,準確說出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和影響。”,目標3“簡述幕府統治的建立過程及武士道的實質,概述幕府統治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培養提取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實現了目標的三維敘寫。【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資源與建議】本課從6世紀前的日本—6~8世紀的日本—8世紀以后的日本”三個方面介紹了古代日本統治的情況。七世紀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結合以前所學的中國歷史,知道多樣性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一個基本特質。2.本課教學可以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大和興起 一統日本;“大化改新 走向封建;“武士崛起 幕府掌權”。3.大化改新的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幕府統治的背景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二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三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大和興起,一統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任務一:閱讀教材第52頁正文、識讀地圖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1、出示《日本地圖》,閱讀教材思考:6世紀前日本歷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指向目標1)閱讀教材思考:大和政權如何統治管理國家?畫一畫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 大化改新,走向封建——6至8世紀的日本任務二:閱讀教材第53頁一、二段正文、識讀地圖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1.材料1: 7世紀的時候,日本處在奴隸社會,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及部民,權勢很大。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政局十分混亂,地方上勢力最大的是蘇我氏。材料2:初唐時期唐太宗調整統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材料3:“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根據材料,概括7世紀時中日兩國的社會狀況?(指向目標2)(2)根據上述材料,假設你是當時大和的遣唐使,面對當時兩國的社會狀況,歸國后你會怎么辦?(指向目標2)2、閱讀課本第53頁一、二段正文,找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人物、內容和影響?(指向目標2)3、材料4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根據材料,概述得出日本大化改新的特點?(指向目標2)4、日本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現在卻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從今天我們學習古代日本這段歷史,你有何啟示?(指向目標2)第三篇章 武士崛起,幕府掌權——8世紀后的日本任務三:閱讀教材53頁兩段文字、識讀地圖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4)播放視頻《日本的幕府統治》結合課本談一談日本的莊園制度是怎樣形成的,有何影響?(指向目標3)2.閱讀課文P53第三段思考:武士集團是怎么形成的?(指向目標3)3.閱讀課文P53第三段思考思考:日本進入幕府統治的時間、事件、影響?(指向目標3)4、材料二:“當生與死逼迫你選擇時,唯干脆利落地選擇死。”“我討厭考慮那些所謂的是非、正邪。不顧一切的盡心侍奉,無論什么事情都首先考慮主君就可以了。”---山本常朝《葉隱》思考: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指向目標3)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識讀地圖、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檢測與作業】一、選擇(A類)1、七世紀的時候,日本處在奴隸社會,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及部民,權勢很大。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政局十分混亂。下列各項與日本社會當時的改革有關的有( )(檢測目標1)①大和統一日本本土②實行中央集權③改革是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④土地屬于國家⑤落后的奴隸制嚴重阻礙日本社會的發展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2.《全球通史》中說:過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國知識”為口號,適應了經過挑選的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現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東西。對材料所提及“日本過去”的歷史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檢測目標2)A.5世紀大和政權基本實現統一B.7世紀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C.7世紀中期仿效唐制革新政治D.12世紀源賴朝建立幕府統治大化3、古代日本“幕府”一詞指將領的軍帳。12 世紀晚期,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 號,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此事件的影響是( )(檢測目標3)A.大莊園出現B.武士集團形成C.幕府統治開始D.天皇權力加強二、拓展閱讀:《菊與刀》對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B類)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