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課標要求】課程標準:繪制示意圖,解釋各類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100%) 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其特點;2. 理解河流補給的主要形式。拓展性目標(70%) 梳理陸地水體聯系的具體方式;分析理解河流補給形式的特點。挑戰性目標(50%) 通過分析地圖判斷河流的補給類型及其特征。【教學重難點】1.理解并畫出陸地水體之間的轉化聯系。2.理解河流主要的補給形式及其特點。【核心素養】綜合思維:觀察圖片,構建出陸地水體間的補給關系。 理清陸地水體之間的關系,自然要素之間的整體性。人地協調觀:通過理解陸地水的補給轉換,關注水對生態環境環境的重要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安排 設計意圖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圖片是什么的標志嗎?形狀像什么?“水是生命之源,下面” 觀看,思考,回答問題。 2分鐘 吸引注意力,準備新課。展示新課內容 下面一起來進入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習。 觀看思考引導 展示圖片。“在必修一時我們就學習水圈,它由那些水體組成?”陸地水與我們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陸地水由。。。。。。 思考,回答 2分鐘 緩沖!一、陸地水體的組成 師:陸地淡水由冰川,地下淡水、、、、組成問:同學們該圖中有哪幾種陸地水體呢?水體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呢? 回答——主要的陸地水體形式。 2分鐘 前期鋪墊探究一 師:陸地水體之間是怎么補給的呢?動手連一連!小組展示講解: 小組討論問題;小組分享答案。 4分鐘 通過小組合作,問題探究式學習。基本梳理清楚陸地水體之間的關聯。課堂思考 老師追問:①冰川對河流湖泊地下水關系;②河流和湖泊之間的關系;③河流和地下水的關系;是什么呢? 提問,讓同學們自主回答問題。 4分鐘 追加提問,加深理解。做好探究二鋪墊。合作探究二 師:分析以下三個思考題對思維導圖進行驗證,小組進行合作思考。思考1:觀察氣溫和河流流量圖,思考冰川與河流補給關系。思考2:河流與湖泊的補給——以洞庭湖和長江為例思考3:河流與地下水補給 小組討論問題;小組分享答案。 3分鐘 通過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同學們對陸地水的補給關系進行深入思考。學生活動1 和學生一起交流。教師點評! 小組 上臺進行展示 3分鐘 講解思考1內容學生活動2 和學生一起交流。教師點評! 小組 上臺進行展示 3分鐘 講解思考2內容學生活動3 和學生一起交流。教師點評!思考二和思考三關鍵點是什么?水位高低!水的流動受重力作用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小組 上臺進行展示 3分鐘 講解思考3內容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窗外怎么了?窗外下雨,降水對于整個陸地水體補給至關重要,請同學們加上降水完善整個思維導圖。小試牛刀 完成練習 圖一 補給類型圖二 補給類型圖三 補給類型圖四 補給類型重點講解圖一的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3分鐘 提升反思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