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箱板上的新發現 課 型 造型·表現授課教師 教學課時 1課時教 學 目 的 了解瓦楞紙的特點,利用鏤刻、撕剪、拼貼、繪畫、印制等方法進行藝術創作。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巧妙利用瓦楞紙的夾層和紋理變化,探究設計制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作能力。激發學生在美術創作上敢于大膽創新實踐的精神以及做事細致認真的態度。教學重點 了解瓦楞紙的特點,掌握鏤刻、瓦楞紙與彩色卡紙拼貼等方法。教學難點 對紋理變化、層次感和畫面整體效果的把握。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引導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實踐創作法,展示評議法。教學準備 紙箱板、刻刀、剪刀、乳白膠、彩紙、水粉顏料、調色盤、涮筆筒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 入 新 課 想一想,我們曾經用哪些材料和方法進行過創作?不同的方法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生活中藝術總是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紙箱板。你們能把它變成藝術品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發現紙箱板的秘密吧! 出示課題:紙箱板上的新發現 學生討論回憶:粘貼、剪刻等。 吧搜集資料并反饋。 激發學生對紙箱板創作的興趣。講 授 新 課 分析思考: 瓦楞紙和其他的紙張相比有什么獨特之處? 看一看 摸一摸 找一找 質感——粗糙 結構——多層 色彩——自然 線條——直線 曲線 撕開表面的牛皮紙,你會發現里面藏著彎曲排列的瓦楞紙。 2、了解工具和材料:紙箱板、刻刀、剪刀、膠水、彩紙、水粉顏料、調色盤、涮筆筒等。 用紙板箱創作時我們應該發揮它的哪些特點?避免哪些不足? 作品欣賞 欣賞課中學生作品,看看他們用了哪些創作方法? 欣賞作品《森林小屋》 畫面中的樹木、建筑、人物是用哪些學過的方法制作的?帶給你什么感覺? 對于畫面右側兩棵相鄰的樹。小作者是怎樣處理的? 欣賞作品《袋鼠》 運用哪些方法才能讓袋鼠的身體、頭部、四肢和尾巴產生這樣的效果? 你是怎樣判斷的? 袋鼠的身體和《森林小屋》右側兩棵小樹的處理方法相似,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欣賞作品《夢幻曲》《歡樂的歌》 這兩幅作品是怎樣充分利用瓦楞紙進行創作的? 主體與背景使用的瓦楞紙有什么不同?這樣設計有什么作用? 分析《森林小屋》《袋鼠》《夢幻曲》三幅作品。 你能找出這三幅作品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總結制作方法:刀刻、手撕、粘貼、刷色、印制等 3、教師示范 講解紙箱板制作步驟: a、選擇材料 b、刷色或粘貼 c、剪刻圖案 d、鏤刻處理 4、欣賞作品 5、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創作思路。 小組合作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紙不止一層,兩邊還夾有光滑的牛皮紙,可以撕出不同的層次;紙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紙也不同;箱板紙層之間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來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學生觀察分析:運用刀刻的方法制作的。圖案清晰、完整,線條有力。 刻的深淺不同,使之產生不同紋理。 學生思考討論,提出自己的設計想法。 通過觀察分析紙箱板的特點,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分享探究成果,了解工具的運用,從而引入有趣的紙箱板胡創作。 學生在感受紙箱板作品的同時,能夠利用材料本身的特點,發現多種制作方法肯巧妙在設計。總結多種不同的制作方法,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勤于觀察和參與創作自信心。藝術實踐 巧妙利用瓦楞紙的夾層和紋理變化,設計制作妙趣橫生的作品。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創意!教師巡視指導。評價展示 展示作品,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板 書 設 計 箱板上的新發現 紙箱板的特點: 教師示范:質感——粗糙 制作步驟: 結構——多層 1、選擇材料 色彩——自然 2、刷色或粘貼 線條——直線、曲線 3、剪刻圖案 制作方法: 4、鏤刻處理 刀刻、手撕、粘貼、刷色、印制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