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美版七年級下冊《黑白世界》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基本信息美術 七年級 第二學期 湘美版 黑白世界單元組織方式 重組單元1 《黑白世界》第一課時 初識版畫及木刻版畫中黑白關系的特點課時信息2 《黑白世界》第二課時 黑白畫的創作3 《黑白世界》第三課時 吹塑版畫創作(一)4 《黑白世界》第四課時 吹塑版畫創作(二)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本單元內容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屬于“造型·表現 ” 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根據課標要求,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指有意圖地運用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空間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選擇傳統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表達思想與情感。在本單元學習中通過多種工具媒介進行雕刻、拓印、拼貼等手段進行版畫創作的視覺形象美術活動,學生從創作中不斷的探索,體驗版畫的制作樂趣,表達自己的創作情感。(二)教材分析時代在飛速的發展,多彩的世界也在不斷更新不斷的吸引著我們,我們在被豐富的色彩吸引的同時卻往往會忘記黑白的魅力;多彩的世界可以用簡括的黑白加以表現,黑與白的交錯形成豐富的節奏和韻律,從而帶領我們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黑白的世界。在這其中,黑白裝飾畫和黑白木刻版畫是我們了解黑白世界非常好的途徑。本單元從黑白木刻版畫的賞析展開,讓學生感受理解黑白木刻版畫中既單純又豐富、既深沉又明亮的藝術之美,通過黑白關系不同效果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黑白對立與畫面需求的關系、作品藝術效果與黑白點線面的組合以及黑白對比的1 頁變化這些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理解黑白造型的特點,進而可以從刻刀的認識到刀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和拓印的藝術魅力了解黑白木刻版畫創作中的相關知識,最終通過點線面的組合和正確的黑白造型手法來繪制一張黑白畫,檢驗學生是否基本掌握了黑白造型的手法和技巧,以及作品里灰色層次的變化、畫面形象與空間關系等重難點的學習情況。(三)學情分析本單元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如果不認真分析教材與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很容易在課堂上進行技法的灌輸,使學生被動、枯燥地接受黑白木刻版畫,這既違背新課標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的形成。那么七年級的學生相對而言已經掌握了簡單的的繪畫基礎,在課堂上能夠大膽想像創作,作品內容較為豐富。就學生角度而言,學生正處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階段,教師要通過版畫內容的多樣性和巧妙的教學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梳理版畫的相關知識,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造型能力有差別的學生要把握好素材的難易程度,通過課堂示范和微課的方式更完整的向學生呈現版畫的制作步驟和技巧,讓學生感受到版畫的樂趣。三、單元學習目標與單元作業目標序號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作業目標 水平層次1、了解版畫的種類、發展 了解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工歷程、木刻版畫制作步驟技 具、材料、制作步驟以及黑白木刻1 法以及我國版畫發展現狀。 版畫中黑白造型的特點。 了解2、通過作品賞析了解黑白木刻版畫中黑白關系的變化。運用黑白造型特點繪制一張正確的識讀黑白造型 黑白畫(造型能力較弱的同學可的相關特點,且能運用這些 以在書上選擇素材臨摹,其他同特點正確的處理黑白畫創 學可以從靜物風景等照片素材進2 作中黑白關系的變化、畫面 行轉化或直接創作),作品要求 理解形象與空間關系以及灰色 能運用點線面的組合變化制造出層次的區分 不同的灰色層次,能正確的處理畫面的形象與空間關系。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黑白木刻版畫知識結合黑白造型的手法吹塑板畫的制作(畫 和技巧,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完3 版、刻版、上色、拓印) 成的黑白畫作為素材創作一張吹 運用塑版畫作品(造型能力強的小組可以使用木刻板創作)。2 頁四、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設計教師任教的學校是兩所偏遠的農村中學,學生在小學階段幾乎都沒有上過美術課,造型能力有限,對圖像的認知聯想及創作思維也比較薄弱,所以我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從知識本位逐步轉向發展本位,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本單元我們按 4 個課時進行作業設計,除了小部分預習視頻以外大部分作業都在課堂完成,盡量不占用學校晚上的學習時間,結合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我們的整體設計思路包含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圖像識讀為主,培養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本層是基礎性內容,預習內容為教師提前發布在班級群里的版畫藝術家《倪建明》的紀錄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紙版畫、木刻版畫的發展歷程、制作材料、方法步驟等相關知識,結合一課時黑白木刻版畫的賞析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系統的了解和基本掌握版畫中黑白造型的特點,為后層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第二層次(美術表現)本層為拓展性內容,學生小組討論黑白木刻版畫作品中的黑白關系變化、灰色層次的表現以及畫面形象與空間關系。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展示黑白畫的創作步驟,學生繪制一張黑白畫(造型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在書上選擇素材臨摹,其他同學可以從靜物風景等照片素材進行轉化或直接創作)。第三層次(美術表現結合創意實踐)本層次為探究性內容,學生以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完成的黑白畫作為素材創作一張吹塑版畫作品,沒有推薦使用木刻板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因為木刻板一套材料價格相對吹塑版要貴十幾倍,農村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吹塑版性價比更高;二是因為木刻版畫操作要求更高,對造型能力要求也比較嚴格,花費的時間也比吹塑版要多 1-2 個課時;三是因為從方法步驟上來看,吹塑版畫和木刻版畫的方法步驟幾乎是一樣的,主要區別在刻法上,其他的差別不大,學生可以通過更加簡潔的方式更容易體會到版畫的樂趣。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作業一:課前作業1、作業內容: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一、學習指南1、課題名稱湖南美術出版社 七年級下冊 《黑白世界》2、達成目標通過課前視頻學習、自行查閱資料了解紙版畫、木刻版畫的發展歷史、制作材料、方法步驟等相關知識。3 頁3、課堂學習形式預告⑴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資料并整理。⑵木刻版畫作品賞析。⑶教師對于部分木刻版畫作品進行講解。⑷小組討論黑白木刻版畫中黑白造型的特點并分享給大家。二、學習任務通過觀看教師分享的《倪建明》記錄片加上互聯網或書籍查閱資料,完成下列學習任務⑴什么是紙版畫和木刻版畫?⑵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工具、材料、制作步驟有哪些?⑶在制作黑白木刻版畫時應該注意什么?⑷我國版畫的發展現狀。三、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自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了解版畫的基本概念。理解黑白的對立關系,作品的主次、虛實、強弱的藝術效果是由點線面的組合而成的。對版畫的現狀有一定的認識。2、時間要求:30 分鐘3、作業分析教師分享的視頻里完整的講述了藝術家倪建明的版畫創作過程,包含了紙版畫木刻版畫創作材料的分析、創作過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可從中獲取相4 頁關的知識,結合互聯網的資料查閱,可以了解到中國版畫的發展歷史以及版畫發展到當代所面臨的一些問題。4、設計意圖課前的視頻分享,可以解決課堂上時間不足的問題,視頻的內容也是學生從未了解過的領域,學習任務單的整理也方便學生梳理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提高;同時結合互聯網資料的查閱,提升學生對互聯網平臺的使用技巧,特別是當學生了解到版畫的現狀時,會產生疑惑,為什么版畫發展到當代會成為一個冷門學科?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業二:課中作業1、作業內容:四人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⑴黑白木刻版畫中黑白關系的變化會對作品產生哪些影響?⑵分析 P9 頁《文學作品插圖》和《童年》兩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時間要求: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了解黑白關系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及情感傾向。基本掌握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工具、材料、制作步驟。理解一幅作品中黑白的對比是不斷變化且不斷襯托的。作業三:課后作業1、作業內容⑴在互聯網或課本上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黑白畫作品(靜物或者風景)嘗試將一幅自己喜歡的黑白畫作品轉換黑白關系創作出來,感受其中的視覺變化和情感傾向的變化(為了不占用過多時間,畫面尺寸為 A4 紙的一半大小即可)。5 頁例如下圖:⑵從互聯網或課外書籍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黑白靜物、風景或卡通人物圖片,用于下節課的黑白畫創作。(圖片素材要求不可以是黑白畫成品作品)。例如下圖:2、時間要求:約 2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自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能通過轉換畫面的黑白關系感受到作品情感傾向的變化。能正確的分辨選取的素材是否適合創作成黑白畫以及難易度的適中。4、作業分析通過黑白關系的轉化訓練可以提升學生視覺觀察的敏銳力,對作品情感的感受更加深刻;素材的選取一方面考察了學生互聯網獲取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喜歡的內容有哪些傾向,可以作為教師以后課程改進的參考。5、設計意圖在進行黑白畫創作前,學生通過黑白關系轉換的練習可以提升自己對黑白畫創作的認識,讓自己的手熟練起來,為下節課的黑白畫創作做鋪墊;6 頁第二課時作業一:課中作業1、作業內容⑴學生展示自己在家完成的黑白關系轉換作業,并分享自己對轉換關系產生的情感傾向變化的感受。⑵用點線面的組合結合自己喜歡的素材(推薦靜物、卡通人物或者風景)來完成一張黑白畫的創作,要求畫面有不同的灰色層次,能運用黑白造型的手法正確處理畫面形象與空間關系。2、時間要求:展示分享 5 分鐘,黑白畫創作 4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畫面黑白關系明確,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能運用點、線、面的組合變化制造出黑白畫不同的灰色層次。能運用黑白造型手法處理畫面形象與空間關系。4、作業分析關于黑白畫的創作,素材的選擇非常重要,靜物和卡通人物的造型比較簡單,學生容易去處理;風景照片創作成黑白畫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候學生要學會化繁為簡,用點線面的知識去概括畫面里比較復雜的樹葉、枝干、草地等內容,同時要把握好畫面的空間關系,使畫面有一定的層次感,畫面效果才會出來。5、設計意圖首先素材的選擇,教師會推薦學生去使用卡通或動漫人物素材,因為這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完成后的成就感很強烈;靜物素材也比較適合,因為找到的圖片已經幫助我們確定好了構圖,學生只需要考慮如何安排畫面里面的黑白關系即可。風景畫的難度最高,但是處理得當的話畫面效果會比靜物和卡通人物更加出色。其次黑白畫的創作對于后面吹塑版的創作有兩個作用,一是產生了連貫性,通過黑白畫的創作我們獲得了合適的素材,可以直接用于吹塑版畫的創作,不用再去尋找其他素材;二是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畫面里的黑白關系、灰色層次、構圖布局等要素,再去創作起來會事半功倍。7 頁作業二:課后作業1、作業內容⑴觀看老師分享的吹塑版畫制作微課視頻,觀察教師使用了哪些工具以及吹塑版畫和木刻版畫的制作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刻板作品如下:教師拓印成品如下:⑵準備材料:吹塑版、丙烯顏料、水粉筆或小刷子紙張、粗頭水彩筆、鉛筆等2、時間要求: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自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能理解陰刻和陽刻產生的不同的畫面效果以及對應的黑白關系變化。能初步了解吹塑版畫的制作過程、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能分析出吹塑版畫和木刻版畫制作過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4、作業分析教師的微課的內容包含兩個吹塑版畫人物,一個是游戲角色《慕容紫英》,該吹塑版畫色彩為黑白;另一個是火影忍者動漫里的人物《宇智波·鼬》,該吹塑版畫為彩色。微課內容完整的展示了教師制作吹塑版畫的使用工具、制作過程8 頁和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使用動漫和游戲的內容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認真的觀看視頻,并從中獲取知識。黑白和彩色的分開,也是為了讓部分同學希望賦予畫面一定的色彩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提前讓學生有了解,這樣下節課再出上色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5、設計意圖首先微課是濃縮的精華,教師的整個制作過程學生都可以從中去觀察和學習,利用休息時間去觀看,也不會浪費美術一周只有一節課的寶貴時間。其次就是內容,教師的微課內容素材選擇要貼近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與代溝,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會認真的去研究教師分享的微課視頻并從中獲取知識,感興趣的內容會讓學習事半功倍;材料的準備視頻里也會詳細列舉出,方便學生準備,以應對下節課的吹塑版畫制作。第三課時作業一:課中作業1、作業內容根據教師分享的微課視頻學習,以同桌為小組來完成一張吹塑版畫的制作,本節課完成刻版步驟,下節課完成上色和拓印。要求如下:⑴內容在小組素材中選擇最適合進行吹塑版畫創作的一張。⑵合理安排畫面構圖,可借助復印紙、臨摹紙等輔助工具。⑶由于吹塑版材質的特殊性,刻板時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部分小范圍區域可以陰陽結合,同時注意刻板時畫面里點線面的組合使用。2、時間要求:4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內容在素材中選擇最適合進行吹塑版畫創作的一張。合理安排畫面構圖,可借助復印紙、臨摹紙等輔助工具。由于吹塑版材質的特殊性,刻板時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部分小范圍區域可以陰陽結合,同時注意刻板時畫面里點線面的組合使用。4、作業分析吹塑版刻板不需要用到木刻刀,刻板工具可以使用粗細不同的鉛筆,通過先刻點再連線的方式來完成基本的造型,造型能力不強的同學一定要借助復印紙去更加精準的完成制版,因為吹塑版容易破損和不可逆性,準確穩定的刻板不容易9 頁浪費課堂時間,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在制版時要對陰刻和陽刻會產生的畫面效果要做到心中有數,再融入點線面的組合使用,畫面的效果也會更加豐富。5、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微課分享學習,本節課安排的內容為制版,下節課是上色和拓印,因為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版畫,兩個任務一節課完成任務量過于巨大;兩人為一小組的人數最適合,四人的話資源過于浪費,一人創作一人輔助效果最佳。沒有選擇木刻版畫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吹塑版畫相對于木刻版畫制作成本更低,農村中學的學生相對來說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吹塑版畫的一套材料成本大約為 10 元左右,比較適合農村的中學生。二是從時間上來看,木刻版畫一套流程走下來大約需要 3-4 個課時,美術學科一周只有一節課,周期過長,吹塑版畫相對更容易刻板也更容易拓印,同時制版的步驟和木刻版畫也比較相似,學生通過吹塑版畫的制作也可以大致感受到木刻版畫的制作流程。作業二:課后作業1、作業內容用一塊小吹塑版(長寬 10 厘米內即可),刻一個單獨的簡筆花卉或靜物,用學過的知識完成上色和拓印。并將作品分享到班級群或智慧平臺上,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例如下圖所示:2、時間要求:1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自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熟悉上色和拓印的使用工具、材料。了解吹塑版畫上色、拓印的過程和方法。能通過拓印出的作品分析出畫面效果的不足之處4、作業分析:拓印練習的吹塑版一定要小,刻板的素材越簡潔越好,目的只是為了感受拓印的過程,同時了解丙烯顏料的特性、吹塑版的不吸水性,以及顏料上的薄厚、10 頁陰刻陽刻產生的不同畫面效果;喜歡彩色的同學在練習時可以了解彩色作品拓印時和黑白作品有什么區別和注意事項,以應對下節課的大版面上色和拓印階段。5、設計意圖在進行大版面的上色和拓印前,小版面的練習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是用宣紙還是素描紙去拓印,如果不熟悉筆刷的大小就容易把顏料填到刻板的縫隙里,會影響畫面白色的呈現;不熟悉顏料里水分的多少甚至可能會讓紙張和版面粘合在一起,從而導致毀版,那樣就得不償失了。第四課時作業一:課中作業1、作業內容一、根據教師分享的微課視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一張吹塑版畫的制作,本節課完成上色和拓印階段。課堂實拍:2、時間要求: 4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能正確的使用合適的筆刷刷涂畫面中大小不同面積的區域。能正確的把握好丙烯顏料和水的比例關系,通過多次拓印獲得較好的畫面效果。畫面中有一定灰色層次的體現,有一定的空間感和層次感。4、作業分析在上色和拓印階段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⑴筆刷的大小針對不同的區域上色要有變化。⑵刷涂效果的薄厚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可以根據畫面需求來合理安排。⑶上色并非一次完成,由于丙烯顏料的濃度和吹塑版的不吸水性,要把握好水分11 頁的添加多少,多次拓印來完成作品。⑷畫面要適當的體現出灰色層次,從而豐富畫面的內容。⑸彩色拓印的小組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用,明度高的顏色拓印在白紙上如果沒有深色的分隔或者邊緣線的處理畫面可能會出現“曝光”的現象。5、設計意圖本節課為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也是最重要的上色和拓印階段,之前設計的兩人合作優勢在這里可以充分體現,一人上色一人輔助可以確保整個階段都可以從容應對。通過之前的拓印小練習,學生發現的問題在大版面的拓印中也可以盡量去避免,至少不會發生毀版的現象,就算有小的失誤,吹塑版的不吸水性,也可以在清洗版畫之后繼續拓印,最后的作品會讓學生收獲滿滿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對版畫的熱愛之情。作業二:課后作業1、作業內容小組分享拓印完成的作品到班級群或智慧教育平臺,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教師給予點評和講解。優秀作品:2、時間要求:15 分鐘12 頁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指標 完成水平合格 良好 優秀能熟練的將作品分享到班級平臺或智慧課堂平臺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問題和不足之處能給予同學的作品正確的評價并反思自己作品應該如何改進4、作業分析通過班級群或智慧平臺,學生可以了解其他小組完成的作品,針對不同的內容、色彩、處理方法和畫面效果,學生可以收獲到本小組作品以外的知識,來豐富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5、設計意圖互評和點評環節很重要,因為本單元已經用了 4 個課時,這里教師就沒有再去占用一個課時,而是通過班級群或智慧平臺等互聯網手段來完成互評和教師的點評,合理的利用了學生的碎片時間,也可以獲得不錯的評價效果。單元質量檢測作業1、作業內容校園吹塑版畫展教師整理好各班級的作品,在校園內分時間段來展出各班級的吹塑版畫作品,并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取出最佳班級和最佳吹塑版畫作品(10 張)。畫展實拍:2、時間要求:無3、作業分析校園展覽中的評價對象是學生和教師,這二者都有一定的審美素養,在這樣的展覽中能突出的作品必然有它的優點,同時多班級的展覽也可以讓學生在眾多作品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創作問題,提升自己創作經驗的積累。13 頁4、設計意圖本單元的內容已經循序漸進的在 4 個課時中完成了,最終通過一張吹塑版畫作品呈現出來;美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太適合用卷面的形式去考察學習到的技巧,也不適合再讓學生去創作一張來檢驗所學習的知識,所以我們采用了校園展覽的方式,讓全校的同學和老師來檢測同學們這單元的作業質量,這樣做既豐富了校園活動,也讓學生的作品可以通過這次活動呈現給所有人,提升學生參加美術活動的成就感和自豪感。1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