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第 1 課時)一、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認識河谷在不同發育階段的地表形態特點。2.結合實例,認識不同河段的侵蝕貌的形成原因和特點。3.結合實例,理解河谷的演變過程。(翻頁)二、教學重難點河流侵蝕的不同類型。河谷的演變過程。三、教學方法講授法、例證法。歸納法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回顧知識】1、內力作用包括哪些類型?內力作用塑造了什么樣地表形態?2、外力作用包括哪些類型?外力作用塑造了什么樣的地表形態?【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以構造地貌為例,學習了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種最強大而普遍的作用。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們在自然界中所見到的最常見的地貌類型之一。請看下面兩幅圖片。思考:以上兩幅圖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們的成因相同嗎?成因不同。三峽是長江切割巖石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蝕地貌。ft前的沖積平原是河流攜帶的泥沙在ft前堆積而成,這兩種河流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結果,讓我們先以長江為例來認識河流的侵蝕地貌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河流的侵蝕方式有哪幾種類型?(2)一、河流侵蝕地貌1、侵蝕方式:師: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并帶走地表的物質,形成侵蝕地貌。河流的侵蝕主要有三種類型,由于它們對地表的侵蝕方向不同,因而對河谷形態的影響也不同。這三種類型是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2、侵蝕地貌(播放錄像“虎跳峽”)師:同學們一定為虎跳峽洶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從高處奔流跌落而下,對河谷的巖石有著強烈的沖刷作用。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種侵蝕的最終結果會使河谷怎樣發展?這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種?回答:強大的流水作用會侵蝕巖石,使巖石向著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漸消退,這是溯源侵蝕。這種侵蝕會使河谷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從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發育。【探究案例 1】出示圖片:赤水大瀑布思考瀑布是怎么形成的?溯源侵蝕的另一種現象:河流襲奪思考:什么是河流襲奪?這又是什么 原因造成的呢?我們把原因歸納為兩種原因:①分水嶺遷移當分水嶺兩側坡度和長度不一致時,兩側河流的溯源侵蝕的速度也不一樣,侵蝕較快的河流將另一側河流的上源奪過來,完成了河流襲奪過程。一般是低位河襲奪高位河。②新構造運動某一流域范圍內發生局部新構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來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襲奪現象。出示圖片:提問:請大家再看虎跳峽的橫剖面圖,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字母?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案例探究】李白的詩《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ft。”師:這首詩描寫了三峽壯麗的景色,江如奔馬,舟若飛箭。請大家思考:三峽的橫斷面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呢?這種侵蝕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類呢?生:三峽橫斷面呈“U”形,屬于“下蝕”。師:很好!三峽的成因是地殼運動導致構造裂隙,水流順構造裂隙強烈侵蝕、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縱深方向發展。【案例探究】材料:荊江是長江自中國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陽縣城陵磯段的別稱。全長 420 千米,而直線距離僅約 185 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腸”之稱。每逢汛期,從上游洶涌而至的洪水在這里左沖右突,兩岸堤防險象環生。據史載,新中國成立以前的 450 年間,荊州江河堤防潰口 186 次,平均不到 3 年一次。師:人們常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請同學們看圖片和材料思考討論,為什么說荊江河段險呢? 九曲回腸,排水不暢。那么請同學們思考:荊江河段的河流侵蝕屬于哪一種類型呢?它又會產生怎樣的河流侵蝕地貌呢?屬于側蝕。它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向橫向發展。再出示圖片:讀圖思考:1、為什么會形成九曲回腸的河道。2、說說河谷的特征并簡述成因。3、牛軛湖是怎么形成的?【探究活動】請看下圖并思考討論:圖中 A、B 兩點哪里更適于建河運碼頭,說明理由。生:B 點。A 點是凸岸,水流緩慢,泥沙堆積;B 點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烈,因此水深較深,適合做碼頭。師:分析得很好!請讀教材圖 4.17,這種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不停地進行,河谷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成熟期的河谷比較寬,橫剖面呈槽形。3、河谷的發育——空間尺度2、河谷的發育——時間尺度【探究活動】曲流發育的河段河道變化較為頻繁。由此人們常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讀圖完成思考題。1.對比 1990 年與 2016 年的影像圖,描述圖示河道形狀發生的變化。2.分析該段河道自1990 年到2016 年的變化過程。3.推測此段河道未來可能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