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本課以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講授法、談話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以“探索——曲折——成就”為主要的教學設計思路,圍繞20 世紀 50-70 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展和偉大成就,以歷史史實為依托,創設情境,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重難點,提升學科素養;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體現高中歷史課程的育人價值。二、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高中歷史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第 27 課《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本課內容是承接前一課內容的,本課是社會主義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國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基于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基本現狀,帶領黨和人民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等問題,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第一目內容主要介紹的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端,包括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主要內容包括中共八大、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思想、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方針政策的調整和建設“四個現代化”偉大目標的提出;第二目內容主要介紹的是“文革”發動的原因、主要經過、周恩來鄧小平的整頓和對“文革”的評價;第三目內容主要介紹的是從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到 1976 年“文革”結束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工農業、國防、民生和外交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為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寶貴的制度基礎、物質保障、經驗準備,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4)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于本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發展是有其客觀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力量是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一目是探索中有正確有失誤,發展為主;第二目探索中有正確的調整,錯誤為主;第三目呈現建國以來二十年的偉大成就。三目之間聯系體現了唯物史觀認識論,實踐中產生認識上升為理論,實踐中檢驗理論進一步提升認識。三、學情分析本課課型為一堂高一新生的新授課。現行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與本課教材對新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領域所取得成就的表述較少,學生能從文本中歸納成就但對成就的理解有限,論從史出的歷史素養培養需補充課外材料。從高一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分析來看,學生感性體驗較多,理性思考不足,學生學習有不小難度。此外,基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的需要,本課內容相對梳理較多,邏輯思辨與歷史故事有限,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可能不足。不過,本課教材中共有 8 張圖片、8 段史料、3 個學習聚焦提供給學生,有益于學生在充分掌握歷史史料的基礎上認知與理解課標要求。四、教學目標1.列出 20 世紀 50-70 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基本史實,培養時空觀念。2.概括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對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3.依據史料,概括 20 世紀 50-70 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特點,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其主要經驗教訓,理解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所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4.說出探索歷程的艱難曲折,感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懷。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社會主義在探索中的良好開端和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教學難點: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六、教學設計思路1.理清線索。將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進行梳理,進而科學分析在這些事件中黨的指導思想的正確和錯誤,從中總結寶貴經驗,體會探索歷程的艱難曲折,感悟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2.突出主題。緊緊抓住“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這個主題,分為“探索”、“曲折”“成就”三部分進行教學;3.辯證解釋。辯證、全面、客觀地理解歷史事件,正確認識在探索中出現的失誤,認識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盡管經歷了曲折甚至遭受過嚴重挫折,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 學評 價 形式 評 價 內容 評 價標準導入 設問:從本課標題可以發現那些信息? 觀察得出直觀印象 教 師 引 導下 找 出 本課“探索”主題 教 師評 學 生 找出 標 題關 鍵 詞的情況 能 夠 準 確 找 到 關 鍵詞閱讀 快 速 瀏 覽 教 材 第 根據教材內 時 間 與 事 學 生 找 能 夠教材 162-163 頁,梳理 1956 容,分別用 件對應,建 自評 出 相 關 根 據羅列 年-1964 年我國社會主 一句話評價 立 事 件 關 重 大 事 時 間重大 義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探 這些重要探 聯 的 邏 輯 件 的 情 順 序事件 索。 索 鏈 況 找 出重 大事件新課 (一)探索 學生個別回 學 會 分 析 教 師 學 生 能 能 夠學習 1.中共八大 答,在教師 背景。 評 夠 根 據 從 政(1)背景 的帶領之下 教師示范, 前 面 學 治 經材料一:社會主義制度 閱讀材料, 將 材 料 與 習內容, 濟 等確立 分析得出時 教 材 相 互 找 到 聯 角 度材料二:調動一切積極 代背景 佐證,培養 系,分析 回答。因素 學 生 史 料 背景。 能 夠注:詳細材料見本表后 實 證 的 意 將 材識 料 與教 材相 互佐證(2)內容 學 生 認 識內容①主要矛盾:人民 到 社 會 主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學生聽老師 義 建 設 探 教 師 學 生 提 能 夠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 講授,從社 索 主 要 集 評 取 有 效 說 出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 會主要矛盾 中在“主要 信 息 的 探 索況之間的矛盾;②主要 和主要任務 矛 盾 ” 和 情況 的 兩任務:把我國盡快從落 兩方面了解 “ 指 導 方 個 角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 中共八大內 針 ” 兩 方 度工業國; 容 面 , 得 出“ 強 調 國情、實事求是 ” 的 經驗。(3)評價 辯 證 看 待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 歷史事物.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 了解這是良 自評 認 識 到 可 以后來并沒有真正得到貫 好的探索開 有 成 功 說 出徹。 端 也 有 局 局限限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 聯 系 學 生內部矛盾問題》 生活實際,提出: 思考:日常 利 于 理 解 教 師 說 出 自 能 夠1957 年春,毛澤東提出 同學間有沒 問題,遷移 評價 己 遇 到 清 晰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 有矛盾?如 到 學 科 知 的 矛 盾 表 述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 何處理? 識理解,培 和 處 理 觀點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 養 歷 史 解 方式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 釋素養題。影響:這個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3.雙百方針內涵:前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允許的范圍內,藝術問題百花齊放;學術問題百家 藝 術 強 調爭鳴。 多樣性,注作用:成為我國促進藝 理解藝術和 重創新;科 教 師 學 生 能 學 生術發展和科學進步,促 科學的發展 學 強 調 探 評價 夠 說 出 說 出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 路徑區別, 討 事 物 的 自 己 理 兩 者指導方針。 指導方針的 本質,注重 解 差異重要性 求真。引 導 學 生4.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 辯 證 理 解(線找 出 關鍵這個路線教師理 解總說出內容:鼓足干勁,力爭詞,說出對制定評價路 線反現實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這個路線的映 了人中容社會主義理解民 迫切易傾評價:反映了廣大人民理解貫徹愿望,黨向于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總路線的忽 視了“多”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多”與客 觀規與但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建“快”律“快設高速度,忽視了客觀,難以的經濟規律。衡量“好”與“省”5.20世紀60年代的調整從材料中中了解面對教師為 了人羅列提取信息困難,黨做評價民,黨不出調出了哪些懼 怕調整事調整整件二、曲折十年文革簡略了解文理解文革文 革是說出簡要介紹文革的情況革經過的實質教師一 場嚴文革)”三、成就--- 1.物質上:各個領域成果矚目 2.精神上:時代精神引領前行 3.外交上:重大突破 打開新局 評價 重 災 難 性質的內亂結合教材, 學 生 學 會 各 個 領 說 出梳理1949 年 歸 納 必 備 教 師 域 的 成 例子-1976 年,我 知識 評價 就國在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說出自己身 認識時代 教 師 認 識 時 可 說邊先進典型 精神在建 評價 代精神 出 一人物事跡 設社會主 個 人義過程中 物 事的積極影 跡響,感悟精神力量找出相應的 了解 20 世 教 師 七 十 年 列 舉歷史事實 紀 70 年代 評價 代 外 交 事例中 國 外 交 突破打 開 新 局面。課堂小結 一起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從 邏 輯 上整理知識 自評 整 節 課的內容 說 出 內 在聯系附:中共八大背景材料材料一:改變Th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材料二: 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文集》第 7 卷板書設計(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中共八大2.《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3.雙百方針4.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5.20世紀60年代的調整二、“文化大革命”三、偉大的建設成就1.物質上:各個領域成果矚目2.精神上:時代精神引領前行3.外交上:重大突破打開新局3.外交上:重大突破握手言和)(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