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學設計一、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發展和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二、教學理念(一) 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逐漸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二)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三) 歷史與現實相聯系。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睂W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讀史本身,更在于通過歷史加深對現實社會的理解。三、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具有過渡作用,上承《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下啟《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本課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疆域的奠定、統治危機的初顯。描(1)述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后兩個王朝,尤其是清朝從建立到鼎盛這一時期的疆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以及鼎盛下的各種危機為近代中國的屈辱埋下了隱患。本課對學生的理解和思考等能力要求較高。四、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初中向高中的過渡時期,也處于抽象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高中的歷史知識與初中有重合的部分,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比初中時有了很大提升。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的培養和家國情懷的熏陶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這一時期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使他們能夠適應這一階段的學習。五、教學目標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尤其是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培養。學完本課,學生能夠分析清朝鼎盛的表現和原因;能夠了解清朝疆域版圖的奠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能夠認識到清朝盛世中隱藏的危機,并以此為鑒,思考本課對當今中國的啟示。六、教學重難點重點:國家版圖的奠定。難點:“疆域的奠定”的過程、方式和意義。七、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本課主要講了兩個大的主題——鼎盛與危機。我的設計也主要圍繞著這兩個主題展開。課堂導入 1:預習本課,依據課本知識回答:清朝前中期鼎盛的表現有哪些?設計意圖:本題是課堂開始的第一道題,相對簡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自我檢測預習效果,了解清朝康乾時期的盛況。這道題目屬于核心素養層次劃分中的水平 1,考查學生從課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至少回答出政治方面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版圖方面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教師活動:引導同學們在回答完第一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這種盛世氣象出現的背景,從“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遞進。問題設計 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清朝皇帝如何實現“乾綱獨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取、總結教材內容。問題設計 3:思考奏折制度與之前官員上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這樣做?設計意圖:延續上一題君主專制強化這一知識點,結合具體史實,更直觀地了解奏折制度如何強化了皇帝對官僚機構的控制,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這道題屬于核心素養層次劃分中的水平 3。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課本圖片,對比奏折制度與以往上奏的不同。問題設計 4: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軍機處如何強化了君主專制?設計意圖:了解軍機處的運作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師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在擬旨過程中,軍機處完全秉承皇帝旨意,處于皇帝的嚴密監督之下,不能另立意見與皇帝相抗。文字獄這一知識點采用課本與材料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學習,幫助學生了解鉗制思想,摧殘人才;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問題設計 5:閱讀課本第二個子目(第 78-80 頁),回答清朝通過哪些方式奠定了如此廣袤的疆域?設計意圖: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從課文中獲取并歸納信息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素養。這道題屬于核心素養層次劃分中的水平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分析疆域的奠定。設計意圖:這種相對直觀的時間和空間,能夠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并且結合上一題清朝治理邊疆、奠定疆土的不易,以及清朝疆域在中華民族向現代社會的演變進程中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總結歷史意義。并適當渲染新中國疆域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問題設計 6:閱讀課本第 80-81 頁,回答清朝統治危機有何表現?為什么會這樣?設計意圖:這道題第一問主要是考查學生從課文中獲取并歸納信息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素養。這道題目屬于核心素養層次劃分中的水平 1。第二需要學生歸納和提煉,對學生理解力要求較高,屬于核心素養層次劃分中的水平 3。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答出人口劇增、君主專制強化,貧富矛盾,西方的侵擾,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等因素導致。問題設計 7:閱讀課本第 82 頁的問題探究模塊,了解乾隆、嘉慶兩位皇帝是怎樣看待西方列強的,結合同時期的西方世界的情況予以評論。設計意圖:本題將清朝和西方世界放到具體的時空下思考,通過課本給出的史料讓學生了解當時清朝社會的狀況,對外部世界的認知程度,加深對閉關鎖國政策的理解。此時,西方世界已經相繼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自然科學突飛猛進,開展了工業革命,思想文化啟蒙,而清朝偌大的疆域卻逐漸衰落,這一對比能夠加深學生對清朝危機的理解。構建時空觀念,培養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角度來分析清朝盛世下的危機。八、教學評價整個教學設計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目標,立足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次教學設計沒有引用課外史料,完全是借助于課本里的內容,這對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對于學生來講或許能夠減少一些材料閱讀理解的壓力,從學生的反應來看,他們對于本節課這 7 個問題還是能夠回答出來的。九、板書設計清朝中前期的鼎盛與危機1、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2、疆域的開拓與鞏固3、統治危機的初顯十、教學反思由于新教材課程容量較大,所以我在本課的設計中有多處將教材中的課文直接作為材料來使用,讓學生歸納總結課本的主旨。并且本次教學設計全是問題引導式,一步步深入課文,解析知識點,鍛煉能力,培養核心素養。當學生的回答和我預設的答案有出入的時候,如何將他們的回答繼續引導下去,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是我需要再深入研究的地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