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地球的宇宙環境》說課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課標:要求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是高中地理學習的開篇,也是本冊“太陽對地球關系”、“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等章節具體展開學習的前提基礎。內容上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行星地球”兩部分內容。前者重在重在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者則重在地球本身普通性和特殊性的闡釋。總的來看,本節內容是由宏觀到微觀認識地球所處位立置與宇宙環境的過程。教學目標:1. 根據圖像資料,結合天文觀測活后動,描述各類天體的特點以及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2.運用示意圖等指出地球在不同層縣級天體系統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3.運用資料說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主和特殊性,體會保護地球宇宙環境的必要性。教學重難點:1、重點: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2、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沒有對宇宙環境的相關知識進行過系統的學習,但學習過“地球與地圖”的相關內容,具備了一些關于地球的形狀、大小、自轉和公轉的相關知識;同時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在平時的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具備月球繞地球運動、地球繞日運動的生活經驗。這是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一節內容,學生對學科及老師都比較新奇,有較高學習感興趣,對本節教學內容目標的達成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教學方法問題式引導法,小組合作探究 ,講練結合法,圖片動畫演繹法四、教學過程新課導入:Ppt投影中國”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拍攝的地球圖片設問:地球為什么衛星在太空中可以拍到明亮的地球?(采用地球衛星圖片導入,并設問,激發學生思考)新授課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問題導學】1、什么是天體?天體有哪些類型?學生回答天體的概念,教師ppt投影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天體的典型特征,如恒星自身能發光發熱,星云體積大,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等。【合作研學】同學們,大家觀察上述的四幅圖片,根據所學內容,相互探討,上面的哪些是天體,哪些不是天體,并總結判斷依據?【小組展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根據學生探究結果進行適當點撥。【重難引學】Ppt投影天體的判別依據【重難引學】2、天體系統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Ppt投影不同等級天體系統圖片,讓學生直觀感知天體系統,認識天體系統的層次關系,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等級天體系統的特征。二、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1、太陽系Ppt展示太陽系行星示意圖。【學生自學】距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意小行星帶的位置,可以用“火燒木頭灰燼多”進行形象記憶八大行星的分類: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2、地球的普通性【合作研學】小組合作探究:結合太陽系八大行星運行特征和教材表1.2,分析八顆行星的繞日運動特征。【小組展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小組代表展示探究結果。教師根據學生探究情況,進行適當點撥。尤其要注意教材表1.2偏心率和軌道傾角要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小字部分解釋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八大行星運動特征:同向性:繞日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近圓性:繞日公轉的軌道近似圓形共面性: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教師點撥小結:地球的普通性:地球與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相比,體積、質量、距日遠近、組成物質、運動特征等都很普通,因此說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閱讀教材,歸納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這部分內容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完成,通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教材內容歸納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難度不大,但要探究為何地球上具備這些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合作研學】思考:結合教材和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所處的位置對地球溫度有何影響 (2)地球的體積和質量對地球上存在大氣有何影響 (3)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態水與地球所處的位置有何關系 【學生展學】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展示答案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突破本節重難點。到此,本節內容主體已經結束。基于目前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及不斷向太空進發,對太空造成的巨大影響,需要對學生進行人地協調觀的滲透,培養學生熱愛家園的情懷。Ppt投影地球滿目瘡痍的圖片和太空垃圾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對我們生存空間的巨大影響,激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保護環境的積極行動。【課堂小結】【習題練學】1、2013年6月26日8時許,“神舟十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安全著陸。下圖為“神舟十號”返回艙。圖中的“神舟十號”返回艙表面有類似“燒焦”的痕跡,其形成原因類似于( )A.彗星 B.流星C.極光 D.衛星2.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條件是( )A.在太陽系中位置適中,具有適宜的溫度B.地球的質量體積適中,具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層C.具有豐富的液態水,為生命的形成和發展創造條件D.處于比較穩定和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五、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的重點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難點是對其存在生命條件的分析,這些內容學生能自主完成一些,但成因分析還是有難度,但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及圖表資料進行教學,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性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由于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視頻動畫等資料,進一步變抽象為具體,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