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8.1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學習重難點】1.文化民族性的表現與意義;2.文化多樣性的內涵與意義;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要求一、文化具有民族性(探究一:透過風格鮮明的各國家各民族服飾,你感受到了什么?)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注意:民族文化的兩個維度對外: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國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區別;對內:中國56個民族,每種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探究二:“唐裝”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服飾,是根據清代對襟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現代服飾。由于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在宋代時,“唐”就已經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歷宋、元至明,外國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為“唐”,稱中國人為“唐人”,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思考:結合材料談談民族文化的產生?2.產生: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探究三:春節對全球華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雖然中國的春節假期已經過去,但在外國的華人社區仍然熱鬧。2022年2月20日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的唐人街舉行虎年新春花車巡游活動,吳彥祖現身美國唐人街,一家三口坐上敞篷跑車,穿上唐裝帶領花車巡游,共度華人春節。)思考:結合材料談談民族文化的作用?3.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探究四:筷子一頭圓、一頭方,與"天圓地方"之說相扣,告誡我們敬畏天地,體現了華夏先祖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同時也蘊含著做人的智慧:既要正直穩重,又要靈活變通。筷子長七寸六分長,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提醒人們要克己復禮,節制不當欲望。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體現西方的杠桿原理。筷子都是成雙出現,與太極、陰陽理念相符,諧音"快",寓意圓滿快樂。筷子有其獨特的文化品位,向我們傳遞著耿直而不彎曲,平等而不獨大,合作而不爭功,雙贏而不可缺一的價值觀。)思考:結合一雙筷子中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談談民族文化的核心?4、表現:(1)核心和靈魂: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2)體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補充:1.民族文化的特點:民族性、歷史繼承性、相對穩定性2.比較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知識點二:文化具有多樣性(探究五:談談中日筷子文化不同的原因 )形成的原因: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探究六:不同的筷子,有著不同的魅力,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世界文化多樣性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 )意義: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④補充: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探究七:對于中日不同的筷子文化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 )3.要求(怎么做):①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發展好本民族文化。②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③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易錯易混提示】1、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發展文化必須要消除差異,實現大同。2、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文化。3、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優劣之分。4、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文化一體化。5、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拓展補充:我們強調“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文化發展多樣化”,二者是否沖突呢?(1)文化發展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中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保證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2)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必須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社會實踐,推動文化創新。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主要表現1、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2、文化遺產:對研究人類文明演進有重要意義,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課堂總結:(寫出本課思維導圖)課后練習:1.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驚艷了全世界。開幕式以中國傳統歷法的時光輪轉作為倒計時開場,再配上一首首中國古典詩篇,并利用現代科技,立體展示古詩詞的意境,一重又一重的意境匯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上述做法( )①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②表明只有將現代科技融入傳統文化才能夠講好中國故事③說明文化多樣化呈現是傳統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根本保證④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闡明了中國人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那就是萬物競相生長,但是彼此之間并不妨礙;日月運行、四時更替各有各的規律,相互不沖突。下列觀點與這句名言意思一致的是(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B.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C.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內容極為豐富D.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3.“世界就是一幅絢麗的圖畫。世界是綠色的。動聽的音樂一響起,柳樹姑娘在河邊輕盈地跳起了美麗的舞蹈,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世界是黃色的......七種顏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單位。”從文化視角看,這句話表達了( )①文化的多樣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于實現世界文化繁榮③文化傳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 ④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央視春晚中,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里江山圖》(見下圖),以古典文學的敘事方式、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意念的流動、人物的虛實交錯重現了大宋美學,備受海內外觀眾好評。由此可見,該舞劇( )①推出了融匯多種區域文化特質的新文化②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價值觀③表明了不同國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精神向往④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擴大了中華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人類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指出:“我們要建設文明共榮之橋,把中歐兩大文明連接起來。……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習近平主席以茶酒巧喻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旨在闡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構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③文化差異對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④文化的交流與借鑒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冰絲帶”“雪飛天”“雪游龍”“雪如意”……一座座巧妙蘊含中華文化、中國創新力和創造力的冬奧場館,不僅成就了北京冬奧會的輝煌,讓世界領略了獨具魅力的東方之美,也成為造福人民的寶貴財富。后奧運時代,傳承利用好冬奧遺產應( )①發揮載體作用,聚焦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②堅持人民共享,豐富群眾冰雪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③探索利用路徑,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的最大化④弘揚冬奧精神,在消除文化差異中“一起向未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開幕式倒計時表演在中國傳統歷法的時光輪轉中開篇,從第一秒鐘起就有中國文化的意蘊;冰立方漸漸碎裂、幻化為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用“破冰”寓意打破隔閡、互相走近,不同的雪花匯聚北京,成為一朵人類共同的雪花。匠心獨運的開幕式( )①表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日趨走向融合 ②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價值追求 ④象征著世界人民團結一致,一起向未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南非國家行政學院院長恩格卡維尼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民主發展歷程。但是我們應該找到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凡能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的民主就應該堅持下去。這表明( )①在實踐中產生的不同民族文化有普遍規律 ②文化民族性寓于世界性并通過世界性表現③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個性,又蘊含共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2020年12月8日晚,國際灌排委員會第七十一屆執行理事會會議上,我國申報的四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分別是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陜西省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我國四項水利工程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①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說明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開放是一種自信,分享是一種胸懷。2021年3月31日起,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對全球開放,“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天眼”。FAST的開放吸引了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來研究相關的科學問題,這必將帶來有創新的科學思想和觀測方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各美其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②合作共贏,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③美美與共,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④交流互鑒,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文化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世界是一幅絢麗的圖畫,七種顏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單位。”從文化視角看,這句話要表達的思想是 ( )①文化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③借鑒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會消除本民族文化的獨特性④民族文化對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起著重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圍繞“茶和世界·共品共享”這一主題,開展“全球相約‘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人們從一“葉”間感受各國不同韻味的茶文化。這表明( )①“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②文化多樣性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③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④各國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1年9月,中國和塞爾維亞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與塞爾維亞共和國文化和信息部2021至2024年文化合作計劃》。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項目有可能寫進該計劃的是( )①加強文化交流互鑒,增強文化尊重和認同 ②兩國精誠創造品質,提升文化產品價值③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引領兩國的社會風尚 ④加強戲劇藝術交流促進中塞民心相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要加強文物保護總體規劃,統籌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維護文物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加強文物保護( )①能為培育時代精神和弘揚革命文化提供深厚滋養②為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重要名片③有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④能拓展對外交流平臺,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是吸收百家拳精髓,融合傳統哲學、中醫理論等思想而創編出的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特點的拳法。2020年12月17日,我國的“太極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經過近400年的發展和流布,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并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申遺成功( )①彰顯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價值②增強了不同民族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認同③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引領著世界文化的發展④能夠推動太極拳運動的傳播,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繁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旅游是行走的文化體驗,中國人到歐美領略到的是西方文化的躍動和進取,外國人到中國感受到的是東方文化的含蓄和包容。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樣,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②不同文化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③文化具有多樣性,要認同各民族的文化 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獨特標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站在時代高處,文藝工作者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圍繞在鄉村振興、抗擊疫情、航空航天、冬奧盛會等社會熱點中涌現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為素材,進行藝術創作、記錄時代故事、謳歌時代精神,讓藝術創作成為傳遞中國新形象的強有力載體,切實承擔起新時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責任,讓中國故事更精彩,讓人類文明更繁榮。(摘自2022年“兩會”期間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提案)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談談文藝工作者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18:“和而不同”是中國人自古尊崇的處世之道,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們應堅持“和而不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視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應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取長補短。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說明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們為什么應堅持“和而不同”,應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