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農 業》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和要求知道農業的不同生產部門及其發展所需的條件。了解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和農業的重要性。讀圖和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并分析原因。認識到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科技興農的意識。重點和難點理解因地制宜這一理念并能在具體問題中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合理布局我國農業生產,并歸納其分布特點。三、教材設計思路農業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尤其對我們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農業是受自然條件影響最顯著的經濟部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的地區分布差異不僅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還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現代農業的功能與傳統農業相比更多元化,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大。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播放一組圖片。問題引領:你的早餐吃了什么?它們來自哪個產業?(轉承)農業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農業》。【講授新課】情景導入:播放一組圖片。問題引領:你知道什么是農業嗎?學生活動一:農業的定義和分類。方法指引:閱讀圖4.6和課本90頁。問題引領:1.什么是農業,農業的勞動對象是什么。2.區分農業的四大部門。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農業是指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根據農業生產對象的不同劃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林業。(轉承)農業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你知道我國一天要消耗多少農產品嗎?視頻播放:中國人一天的農產品消耗。問題引領:我國人口眾多,農產品消耗量巨大,我們農業能夠滿足需求。學生活動二: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方法指引:讀圖4.8和圖4.9。問題引領:1.中國如何實現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地球上約20%的人口。2.說說農業對我國的重要性。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小結:在四個國家中我國耕地最少,但糧食產量最高。我國每公頃水稻產量最高,遠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們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地球上約20%的人口。我們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農業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轉承)農業是靠天吃飯,農業在空間上的分布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制約?想一想:我是農業規劃師,單從自然條件考慮,四塊土地如何布局農業部門。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小結:農業在空間上的分布會受到地形、降水等自然條件的制約。我國的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布,降水空間差異明顯,這對我國的農業分布產生重要影響。學習活動三: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方法指引:讀圖4.10和中國地形圖、中國降水圖、中國氣候分布圖等問題引領:1.哪些自然因素會影響農業的發展。2.總結東西部農業部門的差異及其原因。3.總結我國東部內部的南北農產品差異及其原因,并完成下表。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小結:受降水的影響我國農業在空間上的分布首先呈現的是東西差異,西牧東耕,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部以種植業為主。其次受氣候的影響東部內部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農產品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圖片展示南北種植業差異:南稻北麥、南甘北甜、南油北花。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