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和要求能區別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能說出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能正確認識我國的自然資源現狀,樹立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意識。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懂得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并能夠付諸行動。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點。三、教材設計思路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設置相關內容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認清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人均少的現狀,幫助學生形成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播放一組圖片。問題引領:1.你知道哪些自然資源。2.你們的校服、課桌、書本是不是自然資源。(轉承)對大家的回答,我暫不做評價,相信我們馬上就能找到答案。【講授新課】試一試:判斷下列物質或能量,哪些屬于自然資源,并說出原因。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自然資源要同時符合自然性和有價值兩個特征。校服、課桌、書本、鋼鐵、水稻都屬于工農業產品,不符合自然資源的自然性特點;而雷電目前人類難以利用,不符合自然資源的有價值特點。(轉承)自然資源通常根據循環更新、再生的周期分成兩大類。學習活動一:自然資源的分類。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2頁第二段。問題引領:1.自然資源通常分成哪兩大類?2.區分下列自然資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能夠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非可再生資源短時間內難以更新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議一議: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4頁活動題。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可再生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我們不節約和保護,可再生資源也會枯竭的。所以我們對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護和培育,實現可持續利用,對非可再生資源,要珍惜和節約使用。(轉承)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我國的自然資源現狀如何?學習活動二:地大物博,還是地大物“薄”。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4頁文字和下圖。問題引領:1.有人說我國地大物博,但也有人說我國地大物“薄”,你同意哪種觀點?2.總結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可以說地大物博;但同時我國人口眾多,人均不足,同時又地大物“薄”。(轉承)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還將大幅度增加,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議一議:我國資源總量豐富,又為什么出現人均不足?方法引導:從我國的疆域、人口特點和資源使用效率方面思考。教師歸納: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資源豐富,但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外加資源的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學習活動三:我國自然資源的現狀和對應措施。角色扮演: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分別扮演能源部長、政府官員、環保人士、人口學家、農林專家,分組討論:討論主題:1.我國資源利用現狀如何?2.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教師小結:面對資源不足的局面,我們要高效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開拓新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走低碳、高效發展的道路。(轉承)作為一名中學生,結合生活說說我們應該怎么保護自然資源。議一議: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怎么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6頁。教師小結:其實節約資源和保護自然資源并不困難,對于我們可能就是順手而為。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滴水。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