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歷程,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思考和認識農民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鍛煉歷史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結合《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綜合歸納起義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體現出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過程;《天朝田畝制度》。教學難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及失敗的原因。 教法學法教學方法:講授法、情境導入法、圖文結合法、列表法學生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太平天國運動》,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上節課的主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問答式互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開始時間是1856年10月,結束時間是1860年11月,歷時4年。當時的在位皇帝是咸豐皇帝。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馬神甫事件與亞羅號事件,根本原因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商品原料,傾銷工業產品。侵略國家是英國和法國,趁火打劫的國家是俄國和美國。列強犯下的侵略暴行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簽訂的主要條約有《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這次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一是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二是西方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以上就是上節課的核心內容。剛才我們復習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誰呢?對,是咸豐皇帝。咸豐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在我們普通人的印象中,皇帝九五之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高高在上,可是,咱們這位咸豐皇帝,卻被歷史學家稱為“苦命天子”。因為他年級輕輕就被活活氣死了,年僅31歲,可以說死的特別窩囊!導致咸豐皇帝被氣死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上節課所學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件事情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著名的農民起義,那這次農民起義為何發生?它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它對中國歷史又有著怎樣的影響?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要回答這三個問題。每次談到太平天國的歷史,人們必然會首先談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太平天國的創建者,這個人是誰?對,洪秀全。洪秀全是廣東人,出身在農民家庭,在村子里面當過老師,有一些文化,但是不高。他曾經多次去省城廣州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是連續四次都沒有考中。用咱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連續四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失敗了。第四次落榜之后的洪秀全情緒低落,精神恍惚,做了一場怪夢。他夢見自己見到了上帝,上帝告訴他,“你是我的二兒子,現在凡間很亂,原因是清朝統治黑暗。我現在派你到凡間斬妖除魔,推翻清朝,拯救百姓,建立人間小天堂。”夢醒之后,洪秀全竟然真的覺得自己得到了神的指示,是受命下凡來拯救百姓的天選之子。所謂日有所思,也有所夢,洪秀全其實是將科考落榜的絕望和由此產生的對清朝統治的不滿通過做夢的方式發泄出來。從這個夢結束之后,一種推翻清朝的想法就在他的心中逐漸萌發出來。可是,要推翻清朝統治,靠他一個人單槍匹馬肯定不可能,于是,他創辦了一個宗教組織,借此宣傳他的反清思想。這個宗教組織叫什么?很好,“拜上帝會”。讓所有會眾都去信仰上帝,而他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其實就是信仰他自己。這個宗教的建立時間是哪一年?1843年。洪秀全生活在消息閉塞的農村地區,他能夠知道“上帝”、“耶穌”這些信息,得源于一本書,這本書叫什么?對,《勸世良言》。這是一本傳教士寫的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當年洪秀全去參加考試,意外得到了這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里面用通俗的語言講了很多關于上帝的事情和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洪秀全的這些思想主要來源于這本書。隨著“拜上帝會”的建立,這個組織內部逐漸了一個以洪秀全為核心的領導圈子,后來成為發動起義的核心領導。這些核心成員都有哪些人呢?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正在在這些核心成員的幫助和努力之下,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勢力越來越大,于是洪秀全想要推翻清朝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終于,在洪秀全的領導下,中國歷史上一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爆發了!時間是哪一年?1851年1月11日,這一天是洪秀全的生日。地點在哪里?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所以歷史上稱之為“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洪秀全本人自稱“天王”。金田起義后,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克永安、攻桂林、臨長沙、圍武昌、下安慶,短短兩年時間,就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為都城。我們不禁疑惑一個問題,太平軍為何能夠一路勢如破竹,連敗清軍?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教材第14頁的【材料研讀】。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思考這段話說明了什么?這段話說明了,清軍畏敵如虎,官兵喪失斗志。太平軍士氣高昂,所向披靡。正因如此,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逐漸走向鼎盛。在太平天國走向鼎盛的過程中,有這樣幾件重要的事件,現在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5—16頁),完成表格空白內容。1851年9月,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1853年3月,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與清政府對峙局面正式形成。1853—1856年,北伐西征,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這是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示意圖,它控制的范圍包括安徽、江西全部,湖北東部和江蘇部分地區。(過渡)但是,就在洪秀全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的太平天國卻突然間走向衰亡。這是這么回事呢?先讓我們看一個短片。思考:視頻中反映了太平天國歷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對,天京事變。這就是太平天國歷史上著名的天京事變,他發生在時間是什么時候?對,1856年秋。這場悲劇主要就是因為太平天國核心領導成員之間不團結,內部嚴重分裂,爭權奪利所導致的。這次事件給太平天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天京事變發生之后,天國內部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隨著天京事變的落幕,太平天國也開始走向滅亡。1861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天國的首都天京失去北大門。1862年,李鴻章的淮軍聯合外國雇傭軍華爾洋槍隊出上海,攻占太平天國的大后方蘇杭地區。到1684年,湘軍圍攻天京,洪秀全絕望而死,天京淪陷。天京的淪陷,標志著這場從1851年開始,歷時14年的農民運動徹底失敗。在太平天國的敗亡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不僅有清朝軍隊的鎮壓,還有外國軍隊的鎮壓,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受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盡管失敗了,但是這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仍然很重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我們后人留下兩部著名的綱領性文件。通過這兩部文件我們會更加了解太平天國。第一部著名的文件叫《天朝田畝制度》,它頒布于天國前期,也就是太平軍定都南京不久。核心內容有哪些呢?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②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從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出,《天朝田畝制度》主要解決土地問題。那它又沒有推行下去呢?對,并沒有。按理說,農民冒死參加起義,就是因為沒有土地,吃不飽,穿不暖,現在要給農民分土地,農民很歡迎才是。沒有推行下去,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份文件的具體內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 ——《天朝田畝制度》答:原因:絕對的平均主義思想,帶有極大的空想色彩。積極影響:①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②對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因為這份文件并沒有真正推行下去,到了天國后期,太平天國又推出另一方綱領性文件,也就是《資政新篇》。時間是什么時候?1859年,提出者是誰?洪仁玕,他是洪秀全的表弟。核心內容是什么?提出向西方學習。那這份文件有沒有執行呢?對,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也沒有施行。思考:《資政新篇》可能受限于當時怎樣的歷史條件?答:①頻繁的戰爭環境;②廣大軍民的現實需求;現在,我們再深入對比一下這兩份文件。結合所學,對比《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異同點:圖片 通過這兩份文件的學習,我們能夠感受到太平天國這個政權擁有理想,想要建立一個美好社會,同時也充滿濃厚的幻想色彩。那這個政權為何迅速崛起,為何突然消亡?我們又該如何評價這場農民起義呢?讓我們先來通過幾則材料,來分析一下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材料研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有哪些?材料1:鴉片戰爭后……巨額賠款加重人民負擔……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材料2: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稅的人。1843—1850年規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答:外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內因: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階級矛盾尖銳;思考:這里說的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是指第幾次鴉片戰爭?對,請注意,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而不是第二次。這是一個易錯易混點,很容易出錯。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于1851年,它開始的時候,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有發生。那太平天國運動又為何迅速失敗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短片,思考:視頻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對,領導集團內部的貪污腐敗。前面我們又講過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可以說是不切實際,再加上發生的天京事變,反映出領導集團內部的分裂。這些結合在一起,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農民階級具有歷史局限性。這是他們失敗的內因。那外因呢?想一想,太平天國最后是被誰鎮壓下去的?對,剛講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所以,這是太平天國失敗的外因。這一段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面對外敵入侵,面對清朝腐朽,農民階級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帶領中國走出苦難?很好,不能。所以我們說農民階級不能領導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這場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這是一場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這也是一場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以上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全部內容。最后,我們做一個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的學習主題是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的起止時間是1851年~1864年,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尖銳(根本原因)。太平天國的基本過程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正式開始;永安建制標志著初步建立政權;定都天京是標志著太平天國與清政府對峙局面形成;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局面;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天京陷落是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太平天國曾頒布過兩個施政綱領,分別是《天朝田畝制度》,主要解決解決土地問題。第二個是《資政新篇》,作者是洪仁玕,核心內容是向西方學習。它們的結果是都不切實際,難以實施。失敗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內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外因);它的影響是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它的性質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