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課題名 《孟姜女哭長城》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能用婉轉、流暢的歌聲演唱江蘇民歌《孟姜女哭長城》。 藝術表現:通過學唱歌曲,劃分歌曲的樂句,學習分析歌曲“起、承、轉、合”的曲式結構。 創意實踐:通過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文化理解:通過學唱歌曲《孟姜女哭長城》,能夠對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并了解長城的歷史以及傳說。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有表情地用婉轉,流暢的歌聲學唱江蘇民歌《孟姜女哭長城》。教學難點 分析曲式結構,了解歌曲音樂中“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以及歌詞的“四季體”的寫法。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聽聽《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二、新課探究 1、《孟姜女》這首歌產生之源頭本在江蘇。它的歌詞采用了“四季體”的寫法。其內容概括簡練。歌曲的旋律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以后,發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月體”為基礎,故事內容顯得翔實而細致,而歌曲旋律則在江蘇民歌的原有基礎上“加花”裝飾,顯得更加婉轉、綿延不斷。 2、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怎樣? 速度:中速。 情緒:哀怨。 3、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殘酷的徭役制度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 4、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5、 民歌在音樂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區的風格特色,民歌的旋律與該民族、該地區的語言密切結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區流傳。某民族或某地區的民歌,其音樂特點常在音階、調式或節拍等方面明顯地表現出來。民歌的節拍、節奏形式十分豐富,而且與生活情致、生產勞動關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結構一般都比較短小,篇幅長的歌詞常用同一旋律不斷作反復。 6、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課堂小結 隨著歌曲《孟姜女哭長城》的學唱,我們了解到秦始皇時期一對新婚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布置作業 課后熟唱歌曲《孟姜女哭長城》。板書設計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反思(共17張PPT)孟姜女哭長城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docerID:327037375審美感知:能用婉轉、流暢的歌聲演唱江蘇民歌《孟姜女哭長城》。藝術表現:通過學唱歌曲,劃分歌曲的樂句,學習分析歌曲“起、承、轉、合”的曲式結構。創意實踐:通過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文化理解:通過學唱歌曲《孟姜女哭長城》,能夠對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并了解長城的歷史以及傳說。核心素養新課導入01新課探究02課堂小結03課后作業04目錄PART 01新課導入docerID:327037375新課導入聽聽《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PART 02新課探究《孟姜女》這首歌產生之源頭本在江蘇。它的歌詞采用了“四季體”的寫法。其內容概括簡練。歌曲的旋律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以后,發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月體”為基礎,故事內容顯得翔實而細致,而歌曲旋律則在江蘇民歌的原有基礎上“加花”裝飾,顯得更加婉轉、綿延不斷。新課探究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怎樣?速度:中速情緒:哀怨新課探究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殘酷的徭役制度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新課探究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新課探究民歌在音樂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區的風格特色,民歌的旋律與該民族、該地區的語言密切結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區流傳。某民族或某地區的民歌,其音樂特點常在音階、調式或節拍等方面明顯地表現出來。民歌的節拍、節奏形式十分豐富,而且與生活情致、生產勞動關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結構一般都比較短小,篇幅長的歌詞常用同一旋律不斷作反復。新課探究完整地演唱歌曲。新課探究PART 03課堂小結隨著歌曲《孟姜女哭長城》的學唱,我們了解到秦始皇時期一對新婚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課堂小結PART 04課后作業課后熟唱歌曲《孟姜女哭長城》。課后作業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4.5 孟姜女哭長城 教學設計.docx 【核心素養目標】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4.5 孟姜女哭長城 課件.pptx 孟姜女.mp4 孟姜女哭長城.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