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豐收鑼鼓》教學設計課題名 《豐收鑼鼓》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能分辨幾個樂段,能感受到各段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變化。 藝術表現:能隨樂曲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變化用不同的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動作展現樂曲《豐收鑼鼓》。 創意實踐:通過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文化理解:在《豐收鑼鼓》的聆聽、體驗中感受并體會農家慶豐收的熱鬧場面和豐收帶來的歡樂。教學重點 感受民族管弦樂器的音樂情緒及聽辨主要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們了解民族戲曲音樂,增進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作品的興趣和情感。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圍繞 “豐收”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新課探究 1、彭修文:中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的奠基人。從小學習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曾指揮、改編了許多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如《步步高》《花好月圓》《豐收鑼鼓》《瑤族舞曲》等;還嘗試把外國名曲用中國傳統樂器來演奏,改編成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擴大了民族樂隊的表現力;創作了許多大型民樂作品,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交響詩《流水操》、《秦兵馬俑幻想曲》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民樂演奏曲目。 2、完整聆聽樂曲: 分別聽出2、4樂段主題出現的地方。 當主題出現時舉手示意。 聆聽2、4樂段,聽出主奏的樂器。 4、2主題演奏了兩遍,第一遍是弦樂組,主奏樂器是二胡、高胡;第二遍是吹奏組和彈撥組,主奏樂器是笛子、揚琴、琵琶。 4主題由彈撥 組揚琴、琵琶、阮主奏。 5、再聽2、4樂段,邊聽邊模仿樂器的演奏動作。 6、分析各段的情緒和速度。 7、完整聆聽全曲,整體感受喜慶豐收的熱鬧場面,用動作表現獲得豐收成果后的歡樂情緒。 8、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到分工合作演奏,為第一部分結束過渡段中“鑼鼓節奏”片段的演奏。 9、觀看民族管弦樂隊演奏《豐收鑼鼓》的視頻,邊看、邊聽、邊模仿演奏,增強真實感和現場感。 三、課堂小結 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表現了我國農民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布置作業 網絡上搜集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樂曲,找出你喜歡的分享給同學們。板書設計 《豐收鑼鼓》教學反思(共23張PPT)豐收鑼鼓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審美感知: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能分辨幾個樂段,能感受到各段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變化。藝術表現:能隨樂曲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變化用不同的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動作展現樂曲《豐收鑼鼓》。創意實踐:通過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文化理解:在《豐收鑼鼓》的聆聽、體驗中感受并體會農家慶豐收的熱鬧場面和豐收帶來的歡樂。核心素養新課導入課堂小結新課探究課后作業01030402目 錄新課導入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圍繞 “豐收”談談自己的感受。新課導入新課導入新課探究彭修文:中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的奠基人。從小學習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曾指揮、改編了許多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如《步步高》《花好月圓》《豐收鑼鼓》《瑤族舞曲》等;還嘗試把外國名曲用中國傳統樂器來演奏,改編成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擴大了民族樂隊的表現力;創作了許多大型民樂作品,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交響詩《流水操》、《秦兵馬俑幻想曲》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民樂演奏曲目。新課探究新課探究完整聆聽樂曲:分別聽出2、4樂段主題出現的地方。當主題出現時舉手示意。新課探究聆聽2、4樂段,聽出主奏的樂器新課探究2主題演奏了兩遍,第一遍是弦樂組,主奏樂器是二胡、高胡;第二遍是吹奏組和彈撥組,主奏樂器是笛子、揚琴、琵琶。4主題由彈撥 組揚琴、琵琶、阮主奏新課探究再聽2、4樂段,邊聽邊模仿樂器的演奏動作。新課探究分析各段的情緒和速度。新課探究完整聆聽全曲,整體感受喜慶豐收的熱鬧場面,用動作表現獲得豐收成果后的歡樂情緒。新課探究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到分工合作演奏,為第一部分結束過渡段中“鑼鼓節奏”片段的演奏。新課探究觀看民族管弦樂隊演奏《豐收鑼鼓》的視頻,邊看、邊聽、邊模仿演奏,增強真實感和現場感。新課探究課堂小結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表現了我國農民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課堂小結課后作業網絡上搜集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樂曲,找出你喜歡的分享給同學們。課后作業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3.3 豐收鑼鼓 教學設計.docx 【核心素養目標】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3.3 豐收鑼鼓 課件.pptx 豐收鑼鼓.mp3 豐收鑼鼓2段.mp3 豐收鑼鼓4段.mp3 豐收鑼鼓視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