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案課程名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審閱簽名: 年 月 日班級課時 2 授課日期 2023.9.29章節 第8課 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授課方式 講授法、討論法、情景探究法 課型 新授課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能力目標:理解我國政治制度的優勢、地位及功能。價值觀目標:知道人民當家做主在社會主義中國是如何實現的 教具 PPT課件、擴音器、黑板、粉筆、多媒體設備等重點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難點 我國政治制度的優勢、地位及功能課后分析說明教 學 過 程【組織教學】(約1分鐘)1、清查人數,要求學生上交手機。2、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好教學過程的相關活動,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復習導入】(約5分鐘)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問題:為什么黨與國家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師總結:從黨的角度講:這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從國家的角度講:這是黨的堅持人民立場、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入新課內容【講授新課】(約80分鐘)一、我國的國體與政體1.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活動探究:黨徽上的鐮刀、錘頭和國徽上的谷穗、齒輪分別代表什么?為什么黨徽和國徽上要設計這些元素?學生: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黨徽上的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農民階級;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征著工人階級。國徽上的谷穗和齒輪分別象征農民階級和工作階級。中國共產黨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鐮刀和錘頭等元素,體現著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國徽上的谷穗和齒輪等元素,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設計意圖:引發學生興趣,加深對黨徽和國徽的認識。①國體: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工人階級是先進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②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中國人民對敵視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內外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必須進行斗爭。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③欣賞視頻《窯洞對》練習:下列哪些體現民主,其余體現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理解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讓學生對人民民主有更深的認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議題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內容探究人大:全國人大會議議程觀看視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要議程中,你能發現人大制度的哪些內容?說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內容是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地位: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唯一的)基本內容: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明確了國家權力的歸屬和人民的地位)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明確了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和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這些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并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明確了人民代表大會和其它國家機關的關系)實行民主集中制,重大問題經人民代表大會充分討論,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明確了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總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結合議程,在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體系圖的基礎上,導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利機關。議題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是什么?探究人大:觀看視頻《人大代表是如何產生的?》《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議案》。全國人大代表是怎樣產生的?其分布具有什么特點?承擔著什么使命?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是怎樣提出的?有何重大作用?又是如何落實的?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我國各級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路徑和過程。人大代表的權利:依法行使國家權力,有權依法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表決各項決定、提出議案和質詢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感悟我國民主的真實性。義務:①人大代表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②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③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議題一:我國政黨制度及其地位你知道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什么時間召開的嗎?其召開意義是什么?情景探究:1月1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黨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并共迎新春。習近平強調,2023年是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希望和挑戰并存。希望大家全面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在凝心聚力、服務大局上發揮更大作用,動員激勵廣大成員和所聯系群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他們表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化政治交接,全面推進自身建設,積極履職盡責,為實現中共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應當如何合作才能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介紹我國八個民主黨派的名稱、成立時間、主要成員等信息,引導學生對八個民主黨派形成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堅持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商國事。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議題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工作主題、職能分別是什么?觀看視頻《三分鐘讀懂政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3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講話中說,這次會議聚焦“十四五”、共話新藍圖、匯聚正能量,是一次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會議,與委員共商國是。全體委員深入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和其他報告,認真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等文件,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取得積極成果,充分體現了廣大委員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擔當精神,展現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①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③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材料和人民政協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義。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我政黨制度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議題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活動探究:人民幣上的民族文字嗎說明了什么嗎?欣賞音樂《愛我中華》思考:1.這首歌詞體現了我國哪項基本政治制度?2.結合視頻說一說:實行這一項制度的原因、內容、意義?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義。議題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等級劃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自治機關及自治權①自治機關: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②自治權:,即根據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點,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內部事務。議題三: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活動探究:農歷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xu)的日子。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將廣西多民族傳統文化推向國際大舞臺。同年,廣西確定“壯族三月三”為法定假期。思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是必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這說明了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民族自治地方與國家的關系:必須堅持國家統一領導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拓展: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異同議題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活動探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不好,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2021年1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截至目前,中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或者自治旗120個。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區域的面積占到了全國總面積的64%。在2012年—2020年的9年間,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自治區以及云南、貴州、青海3個多民族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從5.1萬億元增長到10.4萬億元。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許又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民族地區發展進步,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實實在在的數據就是最好、最響亮的回答。”思考: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談談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意義?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①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②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④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議題一: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性質分別是什么?引入:從身邊看到的幾塊牌子說起基層群眾自治身影。含義:我國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別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地位: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性質: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議題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形式教師從《居民會議通知》《村民會議通知》分析村民/居民委員會成員是如何產生?事關村民/居民的事情是如何決定的?村民/居民是如何監督工作的?居民委員會①選舉: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直接選舉產生。②決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③監督:居民委員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定期向居民會議匯報工作,接受居民監督。村民委員會①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②決策:村民可以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③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規范村委會和村民的行為議題三:基層群眾自治委員會的下設機構及職責。①下設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②職責:(1)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2)調解民間糾紛(3)協助維護社會治安(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議題四: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實行城市居民自治和農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課堂練習【鞏固小結】(約3分鐘)本節課講述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都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顯著優勢。【布置作業】(1分鐘)完成啟思導行P80【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