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知道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事,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影響。【單元目標】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內容和影響,認識其進步性和局限性。通過閱讀教材,知道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中日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史實,認識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化半封社會的過程。3.嘗試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對歷史問題進行論證,有根據地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單元知識及結構化分析 】本單元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深,由洋務運動、邊疆危機、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4課組成。這一時段,中國面對內憂外患,發動了一系列經濟變革 和政治變革。但都失敗了。在列強的不斷侵略中,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人民英勇抗擊侵略,展現了不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單元知識結構】第4課《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學歷案【導 讀】近代中國百余年的歷史發展,呈現出兩條鮮明的路線:一是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二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課。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本課前半部分主要介紹洋務運動背景、內容、評價,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客觀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其后部分主要介紹同一時期的邊疆危機包括東南海防和西北塞防,以及中國軍民抵抗侵略史實。【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課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1課時)【課標要求】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學習目標】1.通過識讀時間軸和研讀材料,簡述洋務運動的背景,培養憂國憂民意識。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文本材料和圖片,準確說出洋務運動的目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認識到近代西方的強大及中國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出的努力。3.通過閱讀教材、研讀文本材料和漫畫,概述洋務運動的積極性和局限性, 培養論從史出、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辯證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4.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歸納19世紀中后期我國東南、西北和西南的邊疆危機中國的應對措施,體會先進中國人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增強個人對國家興衰的責任感。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分解為:目標1“簡述洋務運動的背景。”,目標2“準確說出洋務運動的目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認識到近代西方的強大及中國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出的努力。”,目標3概述洋務運動的積極性和局限性, 培養論從史出、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辯證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將“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分解為:目標4“歸納19世紀中后期我國東南、西北和西南的邊疆危機中國的應對措施,體會先進中國人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增強個人對國家興衰的責任感。”。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識讀時間軸和研讀史料”,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學生在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客觀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但由于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改變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國實現富強。甲午中日戰爭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失敗。【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4.完成任務四(檢測目標4)【資源與建議】本課為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第4課“洋務運動”。前面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近代以來中國遭受外來侵略,同時中國人民起來反抗的史實。隨著民族危機的加劇,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之路。洋務運動就是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開端。本課的重點通過學習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產生的影響。通過任務二、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三突破難點。3. 通過自主學習等方法,提升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提升合作能力,交流表達能力。通過史料分析,培養論從史出的能力,以及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導入環節:解釋近代化以及近代化探索,梳理中國近代化探索經歷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遞進過程,而近代化探索的開端是洋務運動,導入本課。第一篇章 內憂外患,救亡圖存1、洋務運動的興起任務一:閱讀教材第20-21頁和研讀材料,完成問題。(指向目標1、2)1.識讀時間軸和研讀下列材料,簡述洋務運動的背景。(指向目標1)太平天國運動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鴉片戰爭 第二次 鴉片戰爭2.研讀教材20頁內容,觀看《洋務運動的開始》說說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和口號。(指向目標2)2、洋務運動的內容任務二:觀看地圖,結合課本21頁,找到幾個洋務運動期間創辦的項目有哪些。(指向目標2)梳理歸納,完成表格(指向目標2)創辦軍事企業 時間 19世紀60年代起 口號 自強主要代表創辦民用企業 時間 19世紀70年代起 口號 求富主要代表創辦新式陸海軍 陸軍海軍新式教育3、洋務運動的評價任務三:閱讀教材21頁、研讀材料和識讀漫畫,回答問題。(指向目標3)1.閱讀教材,觀看《李鴻章談洋務》,結合圖片,回答洋務運動的結果和影響如何?(指向目標3)2. 小組討論,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了?(指向目標3)材料一:時人曾形容道,對于官員來說,洋務企業“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蟲蟻聚食,不盡不止”這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摘編自汪康年《論政界不宜自營實業》材料二:洋務運動期間,雇用洋匠。他們大都挾技居奇,刻意延長工期,唯利是圖;核心技術獨立完成,回避中國工匠。材料三: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鄭觀應《盛世危言》第二篇章 邊疆危機,四方不寧——反擊侵略戰爭任務四:閱讀教材22-24頁、研讀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4)1.快速閱讀教材22-24頁,歸納19世紀中后期中國哪些地區遭遇邊疆危機?(指向目標4)2.左宗棠收復新疆建省的意義(指向目標4)3.閱讀教材,簡述中法戰爭的戰果及臺灣建省的意義。(指向目標4)(馬尾中法戰爭形勢圖)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識讀地圖、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檢測與作業】1.(2023·黑龍江·統考中考真題)為了“取資洋人長技”,李鴻章滿懷熱情地投入了一場自強運動。這場運動是( )(檢測目標1)A.虎門銷煙B.洋務運動C.公車上書D.一二·九運動2.(2023·甘肅金昌·統考中考真題)下列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人為挽救國家頹勢而進行的一場現代化的探索運動。這場運動追求的目標是( ) (檢測目標2)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 C.民主共和 D.實業救國3.(2023·河南濮陽·統考二模)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這里的“符合歷史潮流”是指( )(檢測目標3)A.走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B.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C.起到了思想啟蒙歷史作用D.有效維護了民主共和制度4.(2022·貴州六盤水·中考真題)19世紀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領軍隊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策略,打敗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成功收復的地區是( )(檢測目標4)A.新疆 B.香港 C.澳門 D.臺灣5.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材料:上海輪船招商局創立后三年內,外輪損失了一千三百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進口洋布減少了十五萬匹。---《中國近代史》請回答: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他們的活動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檢測目標3)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