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導 讀《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是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7課,本課主要講述民間組織義和團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八國聯軍1900--1901年, 為擴大侵略權益,攫取更豐厚的利潤,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通過《辛丑條約》獲得大量賠款白銀,將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陸。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辛丑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1課時)。【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的簽訂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的主要史事,初步認識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與研讀史料,簡述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以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體會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和繪制八國聯軍侵華過程示意圖,列舉《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簡述簽訂《辛丑條約》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的影響,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證意識。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概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認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分解為: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與研讀史料,簡述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以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體會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目標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和繪制八國聯軍侵華過程示意圖,列舉《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簡述簽訂《辛丑條約》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的影響,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證意識。”目標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概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認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圖片和研讀史料”,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實現了目標的升華。【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指向目標1)2.完成任務二(指向目標2)3.完成任務三(指向目標3)4.完成任務四(指向目標4)【資源與建議】1.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子目的內容:義和團運動,抗擊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學生認識到列強的侵華史實,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對中國的影響,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感。2.本課教學可以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義和團運動—抗擊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的簽訂。3.義和團運動(運動的目的、口號及性質);辛丑條約的簽訂(條約的內容、條約的影響)是本課的重點,理解清政府徹底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統治工具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三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生動形象的展現了八國聯軍侵華對于清政府的壓迫,列強不滿足與既得利益,八國聯軍為了在中國掠奪更多的利益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為鎮壓義和團運動,組織聯軍侵華。義和團運動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帝愛國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是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那么,義和團運動是如何發生的?八國聯軍為什么要鎮壓義和團運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二、探究新知一、義和團運動任務一:閱讀教材第34頁段正文和第35頁第一段正文并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1.閱讀教材思考:義和團運動是開展斗爭的原因,方式是怎樣的 提示:列強的侵略,洋教活動猖獗;破壞鐵道、電線、輪船等。2.思考義和團運動的目的、口號、性質是什么 提示:目的:抵制列強侵略,保衛大清江山。目的:抵制列強侵略,保衛大清江山。性質: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3.“扶清滅洋”口號的理解?“扶清”對清政府認識不清,抱有幻想;“滅洋”鮮明表達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意志,卻盲目排外。義和團運動的迷信落后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提供了條件。清政府對于義和團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由剿滅變為招撫,承認了義和團運動的合法地位,清政府利用義和團抵御列強的侵略和控制,最后義和團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二、抗擊八國聯軍任務二:閱讀教材第35頁二段正文、識讀圖片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指向目標2)材料一:“天津義和團民,近已聚集不下三萬,日以焚教堂,殺洋人為事。”——1900年裕祿奏報 自《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1900年,美俄法德四國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以內,悉將義和團匪一律剿除……若于兩月以內不能鎮撫,則各國聯合以兵力伐之。”——《八股聯軍志》,《義和團》第三冊(1))抗擊八國聯軍的背景是什么?(指向目標2)提示: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引發了外國侵略者的密切關注材料二:列寧:列強“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亂,幫助合法的中國政府恢復正常的秩序。但是問題的本質并沒有因此而有絲毫改變。”趙立行:從世界背景來看,作為瓜分中國狂潮的延續,八國聯軍侵華是服務于帝國主義擴張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個過程。(2)思考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指向目標2)提示: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列強在華權益(3)歸納總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經過?提示:廊坊阻擊戰—攻陷大沽炮臺—慈禧向各國宣戰—天津失陷—攻陷北京慈禧出逃歸納小結:義和團運動勢力的不斷擴大,一度控制京津地區,義和團扶清滅洋,影響了列強侵華的腳步,1900年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開始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三、《辛丑條約》的簽訂任務三:閱讀教材37頁正文、識讀圖片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材料一:材料二:慈禧太后挾光緒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1)敘述《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指向目標3)提示: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軍事: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辛丑條約》簽訂的危害?(指向目標3)提示:增加了人民的負擔,使清政府在經濟上長期受制于列強;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喪失軍事自主權;使東交民巷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的外交機構更適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需要。任務四:閱讀教材37頁正文,結合材料圖片,回答問題。(指向目標4)材料三:慈禧太后挾光緒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洋人的代言人)材料四:《辛丑條約》的影響?提示:《辛丑條約》是 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三、課堂小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辛丑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在新世紀的開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板書設計】【檢測與作業】1、1902年2月,《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過:“我們在‘暴亂’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他的感慨源于( )A.《南京條約》的簽訂B.《北京條約》的簽訂C.《馬關條約》的簽訂D.《辛丑條約》的簽訂2、《辛丑條約》簽訂后,一本啟蒙讀物這樣寫道:“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一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下列《辛丑條約》的條款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觀點的是( )A.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準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3.“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這句話揭示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清政府的統治過于殘暴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八國聯軍侵華4.下圖是某學生繪制的反映《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與列強關系的漫畫。漫畫旨在說明( )A.西方列強軍事實力異常強大B.清政府淪為了“洋人的朝廷”C.中西禮儀文化存在巨大差異D.清政府開啟了學習西方歷程【學后反思】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