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欣賞《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教學方案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歡悅和樂觀的音樂情緒;了解莫扎特及其作品特點。教學重難點通過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歡悅和樂觀的音樂情緒;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歌曲《不想長大》。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什么嗎?學生回答:不想長大。師;對,這首流行歌曲就是SHE的不想長大。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典音樂與它有著一定的聯系,看看大家是否能發現。【設計意圖】以流行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新課1. 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情緒。思考:這首樂曲與《不想長大》有什么聯系?樂曲中使用了哪些樂器?學生回答:有一段旋律一樣;小提琴、大提琴、圓號。教師補充:小提琴屬弦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弦樂器家族還有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圓號屬管樂器。2. 介紹莫扎特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古典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完善了多種音樂體裁形式,并與海頓一起,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3. 介紹樂曲創作背景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這是莫扎特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創作的三部最偉大的交響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響曲。當時莫扎特窮愁潦倒,經濟狀況一落千丈,有時候還需臨時補貼。在此時,他在一封信中寫道:“那些灰暗的思緒如此頻繁敲擊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來驅走這些思緒。”g小調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涼的,在他的作品《g小調弦樂五重奏》、《g小調小交響曲》都有相同的風格。4.介紹奏鳴曲奏鳴曲(Sonata),是由一件獨奏樂器演奏或由一件獨奏樂器和鋼琴合奏的器樂套曲。奏鳴曲是一種多樂章器樂曲體裁,一般由三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曲式,是奏鳴曲主要樂章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它包含幾個不同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以及特定的調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5. 再聽樂曲,分析樂曲。思考:樂曲有幾個主題?每個主題的情緒是什么?學生回答: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激動歡悅;第二主題安謐優美。6. 跟隨樂曲旋律哼唱。【設計意圖】通過教師逐步引導了解樂曲創作背景,更好地體會樂曲表達的情緒及情感。三、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莫扎特,感受到了他的音樂中傳達的積極樂觀的情緒,課下可以欣賞更多他的作品,總結他的音樂作品的共同特征。【設計意圖】對本課內容簡單總結,布置任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莫扎特作品的風格。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古典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親的帶領下,開始去歐洲各國獻演,并獲得成功。1764年,創作首部交響曲《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1772年,16歲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茨堡宮廷樂師,結束了長期的旅行演奏生活。1781年,脫離對雇主的依賴,成為歷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歌劇《后宮誘逃》在維也納首演。1784年,完成題獻給約瑟夫·海頓的六首弦樂四重奏。1786年,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首演。1787年,被任命為宮廷作曲家。1791年,歌劇《魔笛》首演;12月5日,莫扎特逝世。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完善了多種音樂體裁形式,并與海頓一起,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共11張PPT)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導入聽音樂思考:這是哪首歌曲?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情緒。思考:(1) 這首樂曲與《不想長大》有什么聯系?(2)樂曲中使用了哪些樂器?新課新課小提琴大提琴圓號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古典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完善了多種音樂體裁形式,并與海頓一起,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新課創作背景莫扎特作于1788年。這是莫扎特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創作的三部最偉大的交響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響曲。當時莫扎特窮愁潦倒,經濟狀況一落千丈,有時候還需臨時補貼。在此時,他在一封信中寫道:“那些灰暗的思緒如此頻繁敲擊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來驅走這些思緒。”g小調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涼的,在他的作品《g小調弦樂五重奏》、《g小調小交響曲》都有相同的風格。新課奏鳴曲是由一件獨奏樂器演奏或由一件獨奏樂器和鋼琴合奏的器樂套曲。奏鳴曲是一種多樂章器樂曲體裁,一般由三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曲式,是奏鳴曲主要樂章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它包含幾個不同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以及特定的調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新課莫扎特的鋼琴新課再聽樂曲,分析樂曲。思考:(1)樂曲有幾個主題?(2) 每個主題的情緒是怎樣的?主部主題:激動歡悅;副部主題:安謐優美。新課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莫扎特,感受到了他的音樂中傳達的積極樂觀的情緒,課下可以欣賞更多他的作品,總結他的音樂作品的共同特征。奏鳴曲(Sonata),是由一件獨奏樂器演奏或由一件獨奏樂器和鋼琴合奏的器樂套曲。奏鳴曲的概念是在16世紀作為器樂演奏的作品而確立起來的,以與聲樂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區別。奏鳴曲于17世紀初才專指某種特定的器樂結構形式。其常為三或四樂章的大型套曲結構,第一樂章大多為奏鳴曲式快板。奏鳴曲和奏鳴曲式這兩個概念可謂是相輔相依,彼此互相促進、發展前行。奏鳴曲是一種多樂章器樂曲體裁,常用一件樂器獨奏與鋼琴重奏,一般由三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曲式,是奏鳴曲主要樂章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它包含幾個不同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以及特定的調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結構特點:古典奏鳴曲包括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快板;第二樂章是抒情慢板,常采用三部曲式、變奏曲式、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常采用復三部曲式;第四樂章是快速的終曲,常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鳴回旋曲式。維也納古典作曲家所作的奏鳴曲大多是三樂章的套曲,比起四樂章的奏鳴套曲來,省去的主要是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諧謔曲);也有省去第二樂章(慢板)的,如莫扎特的《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KV282)和貝多芬的第六、第九、第二十八鋼琴奏鳴曲;省去第一樂章的作品比較少見,如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KV331)和貝多芬的第十三、十四鋼琴奏鳴曲。有一些三樂章的奏鳴曲式把四樂章奏鳴曲的兩個中間樂章(或中間樂章與末樂章)合并成一個樂章,如貝多芬的《G大調鋼琴奏鳴曲》(Op.14的第2首);包含兩樂章的奏鳴曲很有可能是一個樂章一身而二任,如貝多芬的《G大調鋼琴奏鳴曲》(Op.49的第2首)。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只有一個樂章,但結構龐大,音樂形象和速度、節拍變化頻繁,并系統地運用主題變形的手法,雖是單樂章的奏鳴曲,卻包含著奏鳴套曲的因素。現代作曲家所作的奏鳴曲,很多是像李斯特一樣的單樂章奏鳴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這是莫扎特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創作的三部最偉大的交響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響曲(6月26日完成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7月25日完成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8月10日完成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之一。有著充滿感情化的樂念。這首交響曲雖然仍能聽出巴洛克音樂的痕跡,但還是促使當時的絕對音樂向前邁進了一步,當它在十九世紀初于萊比錫演奏之際,曾受到“戰栗”或“沉緩”等字眼的評語。這部作品又是與《少年維特的煩惱》情景相似。可以說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創作背景當時莫扎特窮愁潦倒,經濟狀況一落千丈,有時候還需臨時補貼。在此時,他在一封信中寫道:“那些灰暗的思緒如此頻繁敲擊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來驅走這些思緒。”g小調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涼的,在他的作品《g小調弦樂五重奏》、《g小調小交響曲》都有相同的風格。樂曲賞析作品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甚快板,g小調,2/2拍,奏鳴曲式。開頭在中提琴不安穩的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以八度演奏充滿優美哀愁的第一主題,這段主題非常出名,后來經常被改編成為輕音樂曲單獨演奏。在木管樂器加入后,弦樂聲部的顫弓加劇,引出bB大調第二主題,弦樂與木管在親切交談,在發展部到來之前,樂隊以下行音階奏出。發展部首先為#F小調,隨后頻繁轉調,引出再現部。在再現部中,樂章的兩個主題同樣由g小調奏出,第一主題更慌張不已,第二主題更悲涼婉轉。其樂章的形式也出現于肖斯塔科維奇《g小調第十一交響曲》中。第二樂章:行板,降E大調,6/8拍,奏鳴曲式。樂曲雖然婉轉,但其中保留了焦躁不安的情緒。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調,3/4拍。這不是宮廷風味的皇室小步舞曲,亦不是輕快亮麗的鄉村舞曲,而是在絕望中悄然前行的敘事曲。小提琴的G弦,D弦奏出了g小調主題,陰森而悲涼。三省中部為明朗的G大調,情緒雖然平和起來,但很快又變得郁悶惆悵。第四樂章:甚快板,g小調,2/4拍,奏鳴曲式。樂章充滿令人產生亢奮的狂熱情緒,但仍有抑郁的色彩。樂曲以強弱分明的力度奏出忐忑不安的第一主題,令聽眾耳不暇接。第二主題為bB大調,憂郁而沉思。發展部以第一主題為主導,像第一樂章那樣進行頻繁轉調。再現部調性安排與第一樂章相同,樂器絕望的結束于悲憫的g小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mp3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介紹.docx 【教學方案】欣賞《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示范教案.docx 【教學課件】欣賞《+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示范課件.pptx 不想長大.mp3 奏鳴曲介紹.docx 莫扎特介紹.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