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2)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3.素養目標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教學準備】集氣瓶、玻璃片、水槽、澄清石灰水、木條、火柴。一、導入新課[提問]同學們,請大家跟著我的口令進行一次深呼吸。請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氣,再緩緩地呼出一口氣。這跟我們平時的呼吸沒有什么兩樣,呼吸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可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完全一樣嗎?[回答]不一樣。[過渡]對,不完全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人體吸入的氣體(是什么)和呼出的氣體的變化之處。二、推進新課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討論交流】 請提出你們的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學生討論, 提出猜想:人呼出的氣體中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③水蒸氣比空氣中的多; ④氧氣比空氣中的少;⑤沒有氧氣了。小組討論探究方案,全體交流:簡要敘述實驗步驟,相互討論方案的優缺點,統一方法。【指導評價】鼓勵學生設計的方案,幫助他們確立最終實驗方案。【指導方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強調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教師巡視,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分組實驗】(1)在教師指導下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 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用玻璃片蓋好。(2) 分別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并記錄。(3)將燃燒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并記錄。(4)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觀察玻璃片上水蒸氣的情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展示交流】觀察到什么現象 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現象結論】[注意]對呼出的氣體瓶內無渾濁現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沒有蓋玻璃片就振蕩,二氧化碳擴散后,瓶內量少;b、可能是沒有進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氣體。三、典例剖析例 下表是空氣中的氣體成分和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含量對照表。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簡單的實驗方案,驗證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個主要操作步驟如下圖(1、2、3、4)所示。請依據圖示將主要實驗操作步驟及驗證依據填入下表中留有空白處:【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含量不同,變渾濁的程度不同,氧氣含量不同,使木條燃燒的情況不同,水蒸氣在溫度較低時會液化。【答案】四、課堂檢測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對應課堂作業部分。五、課堂小結[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小結]要學會細心觀察,大膽猜想,要準備一定的知識,不能盲目,在比較的時候要注意可比性,探究時遇到的問題要進行認真地思考與討論。六、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對應課后作業部分。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2課時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探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動趣味性較強,較易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但該探究活動的實驗步驟較多,且收集呼出的氣體的操作有一定難度,因此可在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該探究活動的內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進行收集呼出的氣體的操作練習,以使學生能較順利地進行該探究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