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計算機網絡常識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指通過通信子網,按照一系列協議(規則或者通信協議)將多個計算機主機或系統互連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也可以用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計算機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并配置一定的網絡軟件,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相互通信。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資源共享資源主要包括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2.通信功能3.其他功能提高系統的可用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實現分布式處理提高性能價格比計算機網絡的應用1.商業應用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節約成本,易于維護節約時間,提高效率2.家庭及個人應用訪問遠程信息通信家庭娛樂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展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圖1-1 單計算機聯機系統 圖1-2 多點通信線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集中器主要負責從終端到主機的數據集中以及從主機到終端的數據分發通信控制處理機(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CCP)也稱前端處理機(Front End Processor,FEP),其作用是負責數據的收發等通信控制和通信處理工作,讓主機專門進行數據處理,以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圖1-3 通信控制處理機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其結構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通過通信線路將主機直接連接起來,主機既承擔數據處理又承擔通信工作,如圖1-4所示。第二種形式是把通信任務從主機分離出來,設置通信控制處理機(CCP),主機間的通信通過CCP中的中繼功能間接進行,如圖1-5所示。圖1-4 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圖1-5 通信控制處理機開放式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197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為適應網絡標準化發展的需要,成立了TC97(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標準化委員會)下屬的SC16(開放系統互聯分技術委員會)。在研究、吸收各計算機制造廠家的網絡體系結構標準化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連的一系列標準,旨在方便異種計算機互連。該委員會制定了“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RM),簡稱為OSI。作為國際標準,OSI規定了可以互連的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遵從OSI協議的網絡通信產品都是所謂的開放系統,符合OSI標準的網絡也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網從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誕生到1983年,這是研究試驗階段,主要是進行網絡技術的研究和試驗。從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實用階段,在美國和一部分發達國家的大學和研究部門中得到廣泛應用,它是作為用于教學、科研和通信的學術網絡。從1994年以后,Internet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除了原有的學術網絡應用外,政府部門、商業企業以及個人都廣泛使用Internet,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紛紛接入Internet,這種迅速發展的進程反映了Internet正日益成熟。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按地理范圍分類廣域網局域網城域網又稱遠程網,組成網絡的各計算機之間地理分布范圍廣,組網費用高,一般利用公用的傳輸網絡來組成的網絡。又稱局部網,組成網絡的各計算機之間地理分布范圍較窄,聯網計算機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幾米至幾公里范圍內。又稱都市網,作用范圍在廣域網和局域網之間,將現有的局域網互相連接,使之成為規模較大、適用于大都市使用的網絡。計算機網絡的分類按傳輸技術分類廣播式網絡點到點網絡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星型拓撲結構環型拓撲結構總線型拓撲結構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組成資源子網傳輸介質通訊子網通訊連接設備計算機網絡的組成一般而論,計算機網絡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若干個主機,它們為用戶提供服務;一個通信子網,它主要由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通信鏈路所組成;一系列的協議,這些協議是為在主機和主機之間或主機和子網中各結點之間的通信而采用的,它是通信雙方事先約定好的和必須遵守的規則。計算機網絡的組成通信子網功能:完成網絡的通信數據的存儲轉發具體的有:差錯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選擇;網絡安全;流量計費資源子網功能:提供網絡資源共享,處理數據能力構成:主機系統( 硬件+ 軟件 )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工作站和服務器工作站(workstations)客戶機(client)服務器(server)代理服務器文件服務器WEB服務器郵件服務器計算機網絡的組成——網絡硬件傳輸介質:有線通信介質——常用的網絡電纜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計算機網絡的組成——網絡硬件傳輸介質:無線通信介質:微波紅外線激光衛星線路計算機網絡的組成——網絡硬件網絡連接器:①網卡②集線器③中繼器④網橋⑤路由器⑥網關計算機網絡的組成——網絡軟件網絡管理及網絡應用軟件網絡協議和協議軟件網絡通信軟件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軟件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