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第1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課堂導入INTRODUCTION TO CLASS我確信哪怕一個最簡單的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智能電腦更精巧。——引自翟中和院士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翟中和院士課堂導入INTRODUCTION TO CLASS一個系統總有它的邊界國家邊界:邊防線等細胞的邊界:細胞膜(質膜)人體邊界:皮膚和黏膜課堂導入INTRODUCTION TO CLASS?植物細胞最外面是細胞壁,那么植物細胞的邊界為什么不是細胞壁而是細胞膜呢?植物的細胞壁起支持和保護的作用,具有全透性,并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所以不是真正的邊界。植物細胞的立體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液泡細胞核原生質體【成分】纖維素和果膠【功能】支持和保護【特性】具有全透性核心素養LEARNING OBJECTIVES核心素養目標通過對細胞膜的功能、組成和結構的學習,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生命觀念通過對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學習,培養模型與建模的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思維通過學習細胞膜成分和結構的探索歷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問題探討INQUIRING INTO QUESTION鑒別動物細胞是否死亡常用臺盼藍染液。用它染色時,死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著色。討論為什么活細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細胞能被染色?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臺盼藍是細胞不需要的物質,不易通過細胞膜。因此活細胞不被染色,死細胞的細胞膜失去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臺盼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死細胞能被染成藍色。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推測的原始海洋景觀想象圖使細胞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保障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01Image by storyset on Freepik12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控制物質進出細胞02細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對的細胞膜的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細胞代謝產生×核酸等有用成分營養物質氨基酸、無機鹽、葡萄糖…細胞合成并分泌抗體、激素...廢物CO2、尿素…不需要、有害物質細菌、病毒…在細胞學說中強調“細胞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又和其他細胞構成的整體起作用”。由此說明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必須依賴于細胞之間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03施萊登施旺下課接熱水的時候,水溫太燙下意識的把手抽開,這一系列反應是哪些細胞參與了??1細胞之間是如何實現協調配合的?2細胞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03(1)物質傳遞(間接交流)細胞分泌的信號分子(如激素),隨體液到達全身各處,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或細胞內)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內分泌細胞靶細胞激素血管受體:蛋白質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一)靶細胞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03發出信號的細胞相鄰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2)直接傳遞(直接交流:細胞膜的接觸)與膜結合的信號分子靶細胞膜上接受信號分子的受體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二)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03(2)直接傳遞(直接交流:細胞膜的接觸)注意!只有同種生物的精子和卵細胞能夠識別和結合。/ 視頻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03(3)通道傳遞(通道交流)高等植物細胞通過________________傳遞信息。通道(胞間連絲)注意!1通道交流不需要信息分子、受體2通道還有物質運輸的功能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三)胞間連絲胞間連絲液泡初生細胞壁次生細胞壁細胞質細胞膜兩個相鄰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膜的功能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細胞膜的功能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間接交流直接交流通道交流?結構決定功能,那么細胞膜的結構是怎么樣的呢?總結最初對細胞膜成分的認識,是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而推測出來的。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資料11895年歐文頓:多種物質對膜的通透性實驗,溶于脂質的物質容易通過細胞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容易通過細胞膜。歐文頓(E·Overton)細胞膜非脂溶性物質脂溶性物質相似相溶原理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思考】歐文頓對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作出怎樣的推測?我就想搞清楚,細胞膜的成分是啥子?!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資料2科學家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制備出純凈的細胞膜,并對細胞膜的成分進行分析,得出組成細胞膜的脂質有磷脂和膽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思考】為什么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來制備細胞膜?1無細胞壁,細胞容易吸水漲破。2無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易制得純凈的細胞膜。吸水漲破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頭部(親水)尾部(疏水)多個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雙分子層磷脂的一端為親水的頭,兩個脂肪酸一端為疏水的尾,多個磷脂分子在水中總是自發地形成雙分子層。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思考·討論【1】如果有一個水槽,把磷脂分子鋪在水面上,磷脂分子將如何在水—空氣界面上排布?磷脂分子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思考·討論【1】如果有一個水槽,把磷脂分子鋪在水面上,磷脂分子將如何在水—空氣界面上排布?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資料3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戈特和格倫德爾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層分子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在水中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模式圖【思考】如果用其他細胞膜(雞的紅細胞)做實驗,數量關系還是2倍嗎?【推斷】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成連續的兩層。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思考·討論【2】細胞膜的兩側都有水環境存在。請大膽的推測和想象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中,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可能怎么排布?水環境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資料41935年,英國學者丹尼利和戴維森發現細胞表面張力明顯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張力;當時人們已經知道了,如果在油水界面中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其表面張力降低。【思考】以上資料說明細胞膜中還可能含有什么物質?細胞膜除含有脂質分子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推測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人物 時間 實驗過程 結果歐文頓1895年發現脂溶性物質更易通過細胞膜推測細胞膜由脂質組成科學家利用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制備細胞膜,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組成細胞膜的脂質有磷脂和膽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戈特格倫德爾1925年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中鋪展成單分子層,其面積是紅細胞表面的2倍細胞膜中的磷脂必然排列為連續的兩層丹尼利戴維森1935年研究了細胞膜的張力細胞膜除含脂質分子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細胞膜的成分脂質(約占50%)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此外還有少量的膽固醇蛋白質(約占40%)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時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數量和種類就越多不同細胞膜中,各種物質的含量是不同的糖類(2%-10%)糖類+蛋白質 糖蛋白;糖類+脂質分子 糖脂;分布在細胞膜的外表面糖蛋白具有 ①保護、潤滑 ②細胞識別 ③提高細胞之間的黏著性的作用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STRUCTURE資料1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觀察到了細胞膜的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是一種靜態的統一結構。細胞膜細胞內細胞外“三明治模型”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細胞外細胞內蛋白質蛋白質脂雙層如果細胞膜是靜態的,如何解釋細胞的生長、白細胞吞噬細菌、受精時細胞融合呢?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資料21970年,人——鼠細胞融合實驗(熒光標記實驗)【熒光標記法】是利用熒光蛋白或熒光蛋白基因作為標志物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的方法。【細胞融合】是指在自發或人工誘導下,兩個細胞或原生質體融合形成一個雜種細胞。小鼠細胞人細胞正在融合的細胞融合細胞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示意圖綠色熒光染料標記的膜蛋白紅色熒光染料標記的膜蛋白細胞融合37℃40min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STRUCTURE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分子是可以運動的,該實驗及其他相關實驗說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結論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雜交細胞的一半發紅色熒光、另一半發綠色熒光。正在融合的細胞融合細胞Design by Storyset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STRUCTURE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資料31959年,羅伯特森利用電子顯微鏡拍攝到了細胞膜的圖像為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測定細胞膜的厚度為7—8nm,恰好是單層磷脂膜厚度的兩倍,若“三明治”模型成立,兩層磷脂加上兩側的蛋白質,膜的總厚度應當超過20nm。資料4物理學家采用冰凍蝕刻法在低溫下將細胞膜斷開,升溫后暴露兩層磷脂之間的斷裂面,發現蛋白質鑲嵌、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否定了羅伯特森的“三明治模型“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STRUCTURE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資料51972年辛格(S. J. Singer)和尼科爾森(G. Nicolson)總結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動鑲嵌模型,為多數人所接受。流動鑲嵌模型EXPLORATION OF CELL MEMBRANE STRUCTURE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細胞膜的結構模型示意圖1111蛋白質22345糖蛋白3糖脂4膽固醇磷脂雙分子層25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分子存在形態:有鑲在表面、嵌入、貫穿三種在細胞膜外表面,糖類分子與蛋白質結合形成_________,或與脂質結合形成_________,這些糖類分子叫做_______。糖蛋白糖脂糖被內容細胞內側細胞外側鑲在表面部分嵌入全部嵌入貫穿整個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糖蛋白糖脂細胞膜兩側具有不對稱性糖類分子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或與脂質結合形成糖脂,這些糖類分子叫做糖被。糖被與細胞表面的識別、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等功能有密切關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表皮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作用。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結構特點功能特性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結構功能①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②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③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組分保障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磷脂蛋白質脂雙層為基本骨架鑲嵌、嵌入、貫穿細胞表面內部疏水,屏障決定膜的功能細胞表面的識別、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等細胞的物質運輸、生長、分裂、運動等生命活動糖類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總結1895年歐文頓提出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1925年戈特和格倫德爾推測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的兩層。1935年丹尼利和戴維森推測細胞膜除了含有脂質分子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推測脂質兩邊各覆蓋著蛋白質1959年羅伯特森提出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模型1972年辛格和尼科爾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1970年通過人鼠細胞融合實驗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BASIC CONTENTS OF FLUID MOSAIC MODEL 科學方法:提出假說科學家首先根據已有的知識和信息提出解釋某一生物學問題的一種假說,再用進一步的觀察與實驗對已建立的假說進行修正和補充。一種假說最終被接受被否定,取決于它是否能與以后不斷得到的觀察和試驗結果相吻合。提出問題提出假說觀察與實驗修正和補充觀察與實驗證實接受假說課堂檢測 CLASSROOM QUIZ(1)右圖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某些方式的示意圖。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A、B、C三圖中,靶細胞都是通過細胞膜上的受體接受信號分子B從圖中可以看出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種多樣C細胞膜上有信息接收功能的物質很可能為糖蛋白D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一定依賴細胞膜上的受體D課堂檢測 CLASSROOM QUIZ(2)在眾多學者提出的關于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型中,辛格和尼科爾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如圖是細胞膜的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①位于細胞膜的內側,與細胞識別有關B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C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②的種類與數量就越多D②與③大多數是可以運動的A細胞膜的結構模式圖課堂檢測 CLASSROOM QUIZ(3)下列有關細胞膜的組成和結構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和蛋白質B細胞膜的糖被包括糖蛋白和糖脂C細胞膜中的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D細胞膜中的蛋白質分子有物質運輸等重要功能C課堂檢測 CLASSROOM QUIZ(4)水溶性染色劑PI是一種熒光染料,與DNA結合后可發出紅色熒光,常用于細胞凋亡檢測。將待檢測的細胞浸于一定濃度的PI中,觀察發現僅有死細胞出現紅色熒光,而活細胞未出現紅色熒光。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死細胞出現紅色熒光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位置B活細胞中觀察不到紅色熒光,是因為活細胞能分解染色劑PICPI檢測細胞是否死亡的原理與臺盼藍的檢測有相似之處D在人鼠細胞融合實驗中,也使用了熒光染料進行相應處理的方法B3.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課堂檢測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關于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與某些細胞器膜之間存在脂質、蛋白質的交流B.細胞膜上多種載體蛋白協助離子跨膜運輸C.細胞膜的流動性使膜蛋白均勻分散在脂質中D.細胞膜上多種蛋白質參與細胞間信息交流2. 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雙層是完全對稱的B.膽固醇鑲嵌或貫穿在膜中利于增強膜的流動性C.物質進出細胞方式中的被動轉運過程與膜蛋白無關D.有些膜蛋白能識別并接受來自細胞內外的化學信號3.下圖表示細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B.胰島素調控生命活動可用圖中③表示C.功能②表示進入細胞的物質對細胞都有利D.相鄰的植物細胞可通過功能④進行信息交流4.蜜蜂將桃花的花粉帶到梨花的柱頭上后,不會出現桃花的精子與梨花的卵細胞融合的現象。該現象能很好地說明細胞膜( )A.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B.可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C.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是相對的 D.具有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作用5.下圖為生物膜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構成該結構的基本支架B.構成該結構的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大多數可以運動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則其常與多糖相結合D.如果蛋白B具有運輸功能,則其發揮作用時具有特異性6.下列有關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將兔成熟紅細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單分子層面積是紅細胞表面積的2 倍B.糖類分子可以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結合,也可以與細胞膜上的脂質結合C.構成細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D.磷脂雙分子層在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7.根據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科學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通過細胞對不同化學物質通透性的實驗,可推測“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B.細胞膜在電鏡下呈現“暗-亮-暗”,由此提出膜都是三層結構的動態模型C.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D.流動鑲嵌模型能合理解釋細胞生長,變形蟲運動等現象8.下圖為細胞膜的液態流動鑲嵌模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糖蛋白在細胞膜的內外側均有分布C.c是指磷脂分子的頭部,具有親水性D.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b、d的種類和數量有關9.對某動物細胞進行熒光標記實驗,如下示意圖所示,其基本過程:①用某種熒光材料標記該動物細胞,細胞表面出現熒光斑點。②用激光束照射該細胞表面的某一區域,該區域熒光淬滅(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時間后,該區域的熒光逐漸恢復,即有出現了斑點。上述實驗不能說明的是A.細胞膜具有流動性B.熒光染料能與細胞膜組成成分結合C.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D.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質或脂質的流動速率10.磷脂是組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這與磷脂分子的頭部親水、尾部疏水的性質有關。(1)將一個細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來,并將它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結果發現這個單分子層的表面積相當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這個細胞很可能是_____(填“雞的紅細胞”“人的紅細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2)下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圖,請回答:①圖中[1]表示_____,它構成膜的基本支架。②如果這是肝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最可能是圖中的[ ]_____,胰島素受體與胰島素特異性結合后,能加快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速率。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向是_____→_____(用圖中字母表示)。上述過程體現了細胞膜_____和_____的功能。③科研上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臺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從而判斷細胞是否死亡。這項技術利用的是細胞膜的_____(功能特性)。④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膜成分中_____的種類和數量。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分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質,其次還有少量糖類,脂質中主要是磷脂,動物細胞膜中的脂質還有膽固醇;細胞膜的功能復雜程度與細胞膜的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有關,功能越復雜,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詳解】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中,高爾基體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細胞膜中,此過程細胞膜與某些細胞器膜之間存在脂質、蛋白質的交流,A正確;B、載體蛋白具有專一性,所以細胞膜上多種載體蛋白協助不同的離子跨膜運輸,B正確;C、膜蛋白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分布是不對稱、不均勻的,或鑲、或嵌、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C錯誤;D、細胞膜上多種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與細胞表面的識別功能有密切關系,參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D正確。故選C。2.D【分析】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1、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還含有少量的糖類。2、脂雙層:流動鑲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由脂雙層組成的膜稱為單位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磷脂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頭部和親脂性的尾部,其兩層并不是完全相同的。3、膜蛋白:也和磷脂分子一樣,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的蛋白質整個貫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還有的整個露在膜表面,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對稱性。4、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詳解】A、脂雙層是指磷脂雙分子層,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環境中自發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決定的,但具有識別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質膜的外側,故脂雙層是不完全對稱的, A錯誤;B、磷脂的尾部與膽固醇一起存在于脂雙層內部,而非鑲嵌或貫穿在膜中,且由于膽固醇是“剛性的”,會限制膜的流動性,B錯誤;C、物質進出細胞方式中的被動轉運包括擴散、滲透和易化擴散,其中易化擴散需要載體蛋白,即與膜蛋白有關,C錯誤;D、有些膜蛋白起著細胞標志物的作用,能識別并接受來自細胞內外的化學信號,D正確。故選D。3.C【分析】細胞膜的功能:1.維持穩定代謝的胞內環境①即系統的邊界,又能調節和選擇物質進出細胞。2.在細胞識別③、信號傳遞④、纖維素合成和微纖絲的組裝等方面,生物膜也發揮重要作用。3.與其他細胞進行信息交流,但是這些物質并不是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的,而是穿過細胞膜,與細胞核內或細胞質內的某些受體相結合,從而介導兩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詳解】A、①即系統的邊界,在生命起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將生命物質與外界環境分隔開,產生了原始的細胞,并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A正確;B、激素調控生命活動需要靶細胞進行信號檢測,B正確;C、功能②表示物質進出細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質,但有些有害物質也能進出細胞,說明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是相對的,C錯誤;D、高等植物細胞可通過功能④形成細胞通道進行信息交流,D正確。故選C。【點睛】4.D【分析】細胞膜的功能是:可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出入細胞的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種方式:借助體液傳遞信息,相鄰細胞直接接觸,高等植物細胞通過胞間連絲傳遞信息。【詳解】蜜蜂將桃樹的花粉帶到桃花的柱頭上后,即可發生花粉萌發、花粉管伸長、釋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應;若將桃樹的花粉帶到梨花的柱頭上則不會發生這一系列反應,說明細胞膜能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即細胞直接接觸傳遞信息,D正確。故選D。5.A【分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磷脂雙分子層是輕油般的流體,具有流動性。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大多數蛋白質分子也是可以運動的。【詳解】A、該結構為生物膜的結構模式圖,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該結構的基本支架,A錯誤;B、構成該結構的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大多數可以運動,體現了膜就有一定的流動性,B正確;C、蛋白質A與多糖相結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與細胞表面的識別、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由密切關系,C正確;D、如果蛋白B具有運輸功能,則為膜上的具有運輸功能的蛋白質,發揮作用時具有特異性,D正確。故選A。6.C【解析】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1、19世紀末,歐文頓發現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3、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由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排列為連續的兩層。4、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并大膽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電鏡下看到的中間的亮層是脂質分子,兩邊的暗層是蛋白質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的統一結構。5、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詳解】A、兔子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不含細胞核和細胞器膜,其細胞膜是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的,所以將兔成熟紅細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單分子層面積是紅細胞表面積的2 倍,A正確;B、糖類分子可以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與細胞膜上的脂質結合形成糖脂,B正確;C、構成細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C錯誤;D、磷脂分子的頭部親水,尾部疏水,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細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D正確。故選C。7.B【分析】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1、19世紀末,歐文頓發現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3、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由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排列為連續的兩層。4、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并大膽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電鏡下看到的中間的亮層是脂質分子,兩邊的暗層是蛋白質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的統一結構。5、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為流動鑲嵌模型大多數人所接受。【詳解】A、歐文頓通過研究不同物質對植物細胞通透性的實驗,推測: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A正確;B、羅伯特森在電鏡下觀察到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了:所有的細胞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的靜態模型,B錯誤;C、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C正確;D、流動鑲嵌模型認為,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側向自由移動,膜中的蛋白質大多也能運動,能合理解釋細胞生長,變形蟲運動等現象,D正確。故選B。8.B【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型示意圖,其中e為糖蛋白,分布在細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識別功能;bd為蛋白質,其鑲嵌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ac分別是磷脂分子的尾和頭。【詳解】A、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尾部a,因此排列在內側,A正確;B、糖蛋白分布在細胞膜外側,有識別、潤滑等作用,B錯誤;C、磷脂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頭部c,因此排列在外側,C正確;D、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膜上b、d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有關,D正確。故選B。9.C【詳解】該過程說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熒光染料能與細胞膜組成成分結合,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質或脂質的流動速率,但不能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推算出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因為該過程中沒有發生物質跨膜運輸。所以C不正確。10.(1)人的紅細胞(2) 磷脂雙分子層 4糖蛋白 A B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控制物質進出 選擇透過性 蛋白質【分析】1、分析圖示可知,1為磷脂雙分子層,2、3為蛋白質,4為糖蛋白,由于糖蛋白只位于細胞外側,故A為細胞外側,B為細胞內側。2、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3、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1)生物膜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支架,口腔上皮細胞和雞的紅細胞中提取出來的脂質,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中的脂質,因此單分子層的表面積大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而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器和細胞核,提取出來的脂質只有細胞膜中的脂質,故單分子層的表面積相當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2)①圖中[1]表示磷脂雙分子層,它構成膜的基本支架。②糖蛋白具有識別作用,如果這是肝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最可能是圖中的[4]糖蛋白,胰島素受體與胰島素特異性結合后,能加快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速率。糖蛋白分布在細胞膜的外側,故A側為細胞膜外側,B側為細胞膜內側,故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向是A→B。上述過程體現了細胞膜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③臺盼藍能使死細胞染色,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臺盼藍不能進入細胞,故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從而判斷細胞是否死亡。這項技術利用的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④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膜成分中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點睛】本題考查磷脂結構、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課件.pptx 3.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課堂檢測.docx 視頻素材1.mp4 視頻素材2.mp4 視頻素材3.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