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考點分析考點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中華文化發展的偉大轉折(1)轉折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3)文化發展的引領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1)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時代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導方針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體內容 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主要目的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考點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斷標準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2.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1)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2)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3)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4)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5)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1)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3)才能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4)才能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考點三: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文化發展的具體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1)地位: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2)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源泉。(3)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群眾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3.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1)地位: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原因: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3)要求完善服務體系 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優秀文化建設 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文化產品供給 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品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考點四: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1.立足時代之基(1)原因: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的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2)意義: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時代問題(1)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2)回答時代問題的意義問題地位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社會進步 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社會發展 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考點五: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1.文化發展的資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2.具體要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1)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課題。(2)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3)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4)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考點六:建設文化強國1.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1)文化現狀: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2)具體要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2.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3.建設文化強國,要提供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1)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2)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3)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4)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風。4.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1)建立健全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2)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考點七:堅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內涵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1)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2)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1)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2)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4.當代文化自信的表現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探究1.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導方針 雙為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雙百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展方向 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具體要求 面向現 代化 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并服務于現代化建設面向世界 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取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面向未來 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和文化發展方向,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具體特征 科學的 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其內在的性質科學民族的 建立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大眾的 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發展目的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2.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具體內容 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追求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內在關聯的,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考法3.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決定因素 群眾基礎 由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決定的領導階級 中國共產黨是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社會制度 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文化發展 是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文化規律 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具體意義 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方向戰略布局 實現“五位一體”國家總體戰略布局,必須發展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強國目標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持,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化資源 我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立足自身文化優勢,必須踐行符合自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考法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要求(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定文化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方向。(2)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3)必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法5.文化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地位 原因 要求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 (1)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是在人民群眾的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 (2)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1)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2)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1)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3)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考法6.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1)文化創造者: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人民群眾還直接創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2)文化傳承者:人民群眾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體,要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3)文化傳播者:人民群眾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4)民族精神的弘揚者:每個公民都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建設者和弘揚者。(5)文化成果受益者: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群眾思想文化道德素養是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考法7.文化發展要融通各種資源總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向內看 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向外看 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向前看 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向后看 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考法8.全面認識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原因分析角度 具體內容文化發展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障群眾文化權益;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社會發展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強國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考法9.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要求分析角度 具體內容文化環境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締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價值引領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中人的發展 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動社會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引領社會風尚,要弘揚科學精神和時代新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文化繁榮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發展道路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方向依靠力量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考法10.比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含義 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如算命、測字等)表現出來 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 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政策 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堅決抵制,依法取締練習1.由中央音樂學院進擊打擊樂團表演的打擊樂合奏《玄九天》,以手為槌,鼓面震動,燈光變幻。將西方的旋律樂思、節奏對位與中國傳統鑼鼓的節奏審美巧妙融合,打破了人們對中國鼓的固有印象,令人拍案叫絕。“立足當代、重在傳承、中西融合、時尚大眾”是進擊打擊樂團的創作密碼。這給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啟示是( )①推進文化交融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②不能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④文化借鑒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當前,我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在初步形成,人們享有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便捷。“組團看美展”“打卡圖書館”“夜游博物館”,到美術館看展打卡,到圖書館閱讀學習,到博物館聽課學藝,越來越成為都市年輕人鐘愛的一種新風尚。這種可喜變化有利于( )①提升人們的文化體驗,促進公共文化資源的共享②開拓新興文化產業,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提供遵循③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④提高基礎文化設施的利用率,滿足居民各種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表明,傳統并非僵化和固定的套子,而是時刻和社會處于相互適應的過程之中。傳統塑造國情,當代接續歷史。這表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 )①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現代社會相適應②立足時代,反映時代風貌③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先進文化④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氣象科學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方興未艾,在急速奔涌的新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穿梭于城市霓虹中的我們,或許已經很久沒有注意到手機日歷中關于節氣來臨的推送,或許要靠著朋友圈的“提醒”,才想起在冬至這天為自己煮一碗餃子。保護二十四節氣( )①需要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②有利于加深對中華農耕文明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③需要引導民眾按照古人原有方式開展生產生活④能夠指導農業生產,是維系人們社會生活的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在新的時代征程上,廣大文藝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不忘初心,書寫新時代的新史詩,禮贊史詩般的新時代。在建黨一百周年和抗疫的關鍵時刻,他們陸續推出《領航》《堅信愛會贏》《閃亮的坐標》等優秀作品,唱響了中國文藝的聲音,傳遞著中國文藝的力量。這啟示文藝工作者應該( )A.心系復興偉業,描繪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恢宏氣象B.堅持守正創新,增強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引領C.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舞臺中央的中國形象D.堅持弘揚正道,消除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影響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排除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文化借鑒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排除④。2.答案:B解析:公共文化服務屬于文化事業,具有公益屬性,文化產業具有營利屬性,建設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是開拓新興文化產業.②不選。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主要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是為了“滿足居民各種需求”,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④錯誤。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依據傳統“時刻和社會處于相互適應的過程之中”可以判斷①②符合題意。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④中“決定性作用”夸大了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說法錯誤。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堅定文化自信。保護二十四節氣需要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有利于加深對中華農耕文明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①②符合題意。“引導民眾按照古人原有方式開展生產生活”說法錯誤,③排除。民族文化是維系人們社會生活的基礎,④排除。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廣大文藝工作者書寫新時代的新史詩,禮贊史詩般的新時代。他們陸續推出一系列優秀作品,唱響了中國文藝的聲音,傳遞著中國文藝的力量。這啟示文藝工作者要心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描繪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恢宏氣象,A符合題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強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引領”說法錯誤,B排除。我國正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C排除。“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響”的說法錯誤,D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