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第二節 地區產業結構變化【課程標準】以珠三角地區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及原因。【教學重難點】1.不同地區產業結構的空間差異及成因。2.某一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變化的一般規律與成因。3. 地區產業結構差異與變化的原因分析【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案、投影儀等。學生準備:結合學案課前預習。【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快速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在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我國最具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是哪些原因影響了深圳的產業結構升級轉換?地區的產業結構(板書)【問題】閱讀教材并思考以下問題什么是地區產業結構?我國三次產業是如何劃分的?1、地區產業結構讀圖了解產業結構的含義。比如有的地區以工業或者第二產業為主,有的地區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這都是體現了地區的產業結構。地區產業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類型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1)依據社會生產發展階段劃分: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不同產業類型。(2)依據生產要素集約程度劃分1.資源密集型產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度很高,如采礦業。2.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林業、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業。3.資本密集型產業:鋼鐵業、一般電子與通信設備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化工、重型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4.技術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微電子與信息產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現代制藥工業、新材料工業。結合生活實例介紹這種分類(3)依據產業功能分類劃分1.主導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起組織和帶動作用的產業;2.關聯產業:直接與主導產業在產品的投入產出、技術等方面有聯系,為主導產業發展進行配套、協作的產業;3.基礎性產業:為區域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產業。2.影響因素(板書)產業結構受資源稟賦、技術條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響。資源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學生讀圖舉例說明例1 非州的加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例2 亞洲的新加坡經濟較發達,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活動】分析我國四大地區產業結構的,比例,思考以下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比較四大地區的差異。2.根據表3.2,將現階段中國四大地區的產業結構比例用餅狀圖表示出來。3.比較現階段中國四大地區產業結構的異同,并說明原因。【學生】小組討論并發言。【老師】概括總結:1.比如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地形差異的比較。東部與東北地勢低,以平原與丘陵為主,便于生產生活,經濟基礎好;中部地勢較高,以高原、丘陵為主,經濟基礎較好;西部地勢高,以高原、山地、盆地為主,地勢起伏大,不便于生產生活,經濟基礎較差。同學們要認識餅狀圖,并且會用餅狀圖表示產業結構比例。四大地區產業結構的相同點,我們橫向來看。第一產業比重較小,第二、第三產業比重較大。不同點,我們縱向來看。東部第三產業比重相對最高;中部第二產業比重相對最高,工業結構具有過渡性;西部與東北地區第一產業比重仍然較高,第二產業以重工業為主。在分析原因的時候,要注意既要解釋相同點又要解釋不同點的原因。總體中國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階段,東部自然條件優越,經濟基礎好,科技水平高,產業結構轉型更加成功,中西部與東北地區還在轉型過程中。【過渡】剛才我們提到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那接下來來看第二個問題,產業結構的升級。二、產業結構的升級(板書)1、產業結構升級的表現(板書)【問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表現有哪些?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通常表現為產業結構升級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讀圖,說出圖中體現出的產業升級。①以輕紡工業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業為主;②以原材料為主上升到以加工組裝為主;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案例探究】廣東流傳著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一階段輕工業起步時的順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寶飲料),順德一把扇(各種名牌電風扇),鶴山一條毯(拉舍爾毛毯)。20世紀90年代后,眾多優勢如政策、廉價勞動力、土地價格等逐漸喪失,但多年初級階段的積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資金、設備、人才、經營管理經驗優勢明顯,所以在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與地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中能抓住機遇,順利實現產業的升級。而今,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1)珠江三角洲早期為什么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2)第二階段有哪些優勢條件逐漸喪失?在眾多優勢條件逐漸喪失的前提下,為何能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3)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工業結構主要不同是什么?答案:1.該階段工業基礎薄弱,礦產資源貧乏,勞動力豐富廉價,因此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2.1990年后,眾多優勢如政策、廉價勞動力、土地價格等逐漸喪失但多年初級階段的積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資金、設備、人才、經營管理經驗優勢明顯,所以在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與地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中能抓住機遇,順利實現產業的升級,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3.第一階段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第二階段重點發展了高新技術產業。2.產業升級的原因(板書)讀圖,說出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比較優勢的變化和政策的引導起重要作用舉例: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利用政策優勢和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優勢,大力發展以出口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現象: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價格優勢下降,技術、資金優勢上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量勞動力密集型工業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本質: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根本原因。20世紀90年代:珠江三角洲勞動力價格提高,同時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此后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技術密集型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主導產業。【案例研究】促使產業升級的原因有哪些呢?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深圳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按:第一產業比重先快速下降,后緩慢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逐漸增長,后逐漸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三、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板書)1.地理位置(板書)【問題】閱讀教材并思考以下問題1.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點,評價其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2.概括上海市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的變化特點 【答案】1.位置:上海位于我國東部沿海的中部,長江入海口,長江三角洲地區。意義:長江三角洲地區農業發達,促進輕工業發展;有利于發展長江內河航運與海運,交通便利;沿海,利于對外經濟交往;位于沿海的中部,利于加強與我國南方和北方的經濟聯系。2.產業結構: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主導。工業結構:輕紡工業——綜合性工業——高新技術產業2、上海的工業化階段(板書)【思考】閱讀材料,指出各階段上海的比較優勢。1.工業化初期,以輕紡工業為支柱產業。(板書)比較優勢:①接近原材料產地;②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最大的消費市場;③對外聯系和貿易頻繁。發展歷史:明代中葉:全國棉紡織手工業中心鴉片戰爭后:全國經濟中心和最大的輕工業基地。中國最大的產絲區在上海附近的蘇南和浙北地區,其絲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第一個繅絲工廠在上海設立。此后,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紛紛在上海建立,上海成為我國近代工業的主要基地。2、20世紀50年代,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板書)比較優勢:國家實施重工業化的戰略決策;原有基礎設施、技術和勞動力等優勢明顯。發展歷史:20世紀50年代:發展重工業部門20世紀70年代:形成以冶金、化工、機械設備、紡織四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3、20世紀90年代以后,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板書)20世紀90年代后,比較優勢為經濟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勢,以及國家優惠政策,良好的工業基礎,雄厚的科研實力以及,人才和科技企業的集聚,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發展的產業主要是以電子信息工業領銜、現代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為主導的工業新體系,以及金融服務業。【總結】今后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將依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逐步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在這個發展方向的指引下,上海將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產業體系現代化建設發揮其龍頭作用,帶動其他區域協調發展,這就聯系到我們第一節所學習的城市的輻射功能,因為其城市等級較高,上海的輻射功能非常強大,對周邊地區,對長三角城市群,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輻射帶動作用。【活動】分析貴陽市產業結構的變化數據中心是用特定設備在互聯網上傳輸、存儲數據信息的場所。數據中心的規模以設備運行耗能的多少來衡量,規模越大,運營成本越高。如果把數據中心的數據比作原料的話,用這些原料可以發展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數據交易、數據服務、智能制造等產業。貴陽市的森林覆蓋率達46.5%,空氣質量優,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較小。2015年,經國家批準,貴陽市、貴安新區共同創建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至2018年,吸引了數十個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此集聚,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數據中心基地。1.分析貴陽市建設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2.讀圖3.26討論,隨著數據中心基地的發展,貴陽市產業結構可能發生的變化。【答案】1、大數據產業為高新技術產業,對環境質量要求高,貴陽市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好;大數據產業設備對降溫有很高的要求,貴陽市位于云貴高原,海拔較高,夏季氣候涼爽,可自然降溫;而且水能等自然資源豐富,可為數據中心運營提供充足能源。2、數據中心基地建設除了帶動相關數據產業以外,還可以推動貴陽市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城市環境,如減少有污染的工業、發展旅游業、拓展交通網等因此貴陽市的旅游、商務、交通等第三產業比重會明顯上升,第二產業會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業比重下降較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