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價值目錄CONTENTS01大單元,串思路02明概念,夯基礎03細探究,提能力04剖情景,創素養大單元,串思路01明概念,夯基礎02考點一:價值及人的價值1.價值(1)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2)強調客體功能、屬性與主體(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間的匹配程度。2.人的價值的內涵考點一:價值及人的價值3.區分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比較 人的價值 物的價值構成雙方 都是人,涉及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滿足主體需要的方式 以個人創造出物的價值來滿足主體的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 以自身因素或屬性來直接滿足主體需要,是被動的、無意識的價值 關系 復雜,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滿足他人的需要,又滿足自身的需要 單一,是需要與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地位 高 低考點一:價值及人的價值4.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關系 社會價值 自我價值區別 含義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體現 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這是人的真正價值 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自我的滿足地位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第一位的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處于從屬地位聯系 (1)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處于首要地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2)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求我們既要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又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從這兩個方面的關系中體現出來,缺一不可。 (3)要承認人生價值的多層次性。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大有小,因而人生價值也是多層次的。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又可分為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兩個方面考點二: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它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a.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b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選擇正確,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就會遭到失敗。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a.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b.價值觀不同,人們在面對公義與私利、生與死等沖突時作出的選擇也不同。③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考點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礎工程。(5)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考點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正確把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要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價值選擇。二者既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顛倒順序。二者的關系如圖:考點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比較 社會歷史性 階級性 主體差異性內涵 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要求 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價值觀念與時俱進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明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考點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3.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標準 原因 要求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②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沖突。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考點五:價值的創造與實現1.勞動與奉獻的關系考點五:價值的創造與實現2.實現人生價值項目 內容 原因 如何做根本途徑 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 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客觀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觀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意識的能動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①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千,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④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考點五:價值的創造與實現3.影響人生價值實現的因素(1)客觀因素①客觀規律。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觀條件。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社會實踐。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主觀因素①站在正確的立場上。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充分,個人條件越成熟,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價值。③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④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⑤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細探究,提能力031.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的比較項目 價值 人生價值 價值觀區別 涵義 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真正的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涵蓋范圍 涵蓋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屬于客觀范疇 只涵蓋人生領域的價值 是對價值的主觀反映,屬于主觀范疇聯系 價值對人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就是人生價值,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價值觀2.正確認識影響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兩大因素客觀因素 客觀規律 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客觀條件 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社會實踐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主觀因素 堅持的立場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個人素質 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把握難得的人生機遇,為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剖情景,創素養041.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1:1.答案:C解析: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歷史條件,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一定的社會意識,決定價值觀念的形成,①錯誤。“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這說明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②③正確。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④錯誤。故選C項。2.從不同的時代審美風尚看,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則喜歡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歡炫麗,而宋人則喜愛淡雅。宋代的汝窯聞名遐邇,汝窯的天青色與唐代金燦燦的器皿相比,可以概括為是一種簡樸主義的返璞歸真。從中可以看出( )A.同一事物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特點B.哲學上的價值是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C.不同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會有相同之處D.從復雜到簡單是事物發展的重要途徑例2:2.答案:B 解析: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則喜歡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歡炫麗,而宋人則喜愛淡雅。可見,哲學上的價值是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B項符合題意。A、C兩項材料沒有體現。從復雜到簡單并不能理解為是事物發展的重要途徑,D項說法不嚴謹。 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的價值(精準訓練)1.對人的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二者是統一的,個人只有在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②人的價值的實現完全靠個人的奮斗③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④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雷鋒精神伴隨著無數人的成長,今天的我們,站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學習雷鋒精神,吸取奮進的力量,代代傳承下去。這說明( )“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自己辛苦點,多幫人民做點好事,這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雷鋒①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②要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賡續紅色血脈③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④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在他們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他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讓人生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從哲學上看,這里強調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為( )①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②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有驅動和制約作用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能反作用于社會存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在實現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歷史時期,弘揚“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說明( )①先進的社會意識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②正確的價值觀是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價值觀③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轉化為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力量④符合規律的社會意識能夠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有人認為,既然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人而異,那么,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無所謂對錯。這一觀點( )A.正確,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屬于主觀范疇B.正確,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主體差異性C.錯誤,因為衡量人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正確與否有客觀標準D.錯誤,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6.最高人民法院曾多次強調,在民事審判領域,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懲惡揚善功能,堅決同“和稀泥”做法說不,讓全社會充滿正氣正義。在行政審判領域,要支持、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積極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依法維護涉訴群眾合法權益,服務法治政府建設。這表明(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③價值判斷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④人們的行為選擇受其價值觀念的影響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提出,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以往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這一意見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②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③正確的價值判斷必須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前提④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價值選擇的最高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如圖漫畫告訴我們( )A.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B.不同的價值觀對我們人生道路的導向不同C.人對事物價值大小的判斷受主觀因素影響D.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標準會因人而異9.習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的提問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表達贏得廣泛贊譽。“無我”是一種大境界、大格局,“不負人民”是一種大作為,大境界造就大胸懷,大格局成就大作為。他用不忘初心的精神狀態彰顯著“無我”之大境界,用以干為先的奮斗姿態成就著“不負人民”之大作為。習近平主席的言行告訴我們( )①人生的全部價值在于追求“無我”之大境界,承擔對社會的責任②人生價值包括貢獻和索取兩方面,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③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無我”格局方能成就大作為④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頑強拼搏、奮斗不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需持續抓好“四史”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重點要抓好青少年教育群體,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點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因為( )①理想信念是價值選擇的最高價值標準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③正確價值判斷是正確價值選擇的基礎④理想信念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一些鄉村仍存在留不住鄉情、記不住鄉愁,環境污染嚴重、自然生態退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振興。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鄉風習俗是一個地域的生活文化,是農村精神家園的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鄉村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要保留鄉村風貌,堅持傳承文化。”我們要發揮傳統文化在農村底蘊深厚、流傳久遠的優勢,摒棄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習慣和文明鄉風,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保障。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倡導文明鄉風的理由。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某市政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等培訓,使平等、公正、法治和服務的理念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追求,實現了行政審批“高效率、零投訴”,改變了過去權力行使過程中的一些嚴重損害人民利益的現象,從而使權力轉變成造福民生的動力。《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構成了《大學》的基本思想和“綱領”,今天仍然可以作為衡量黨員干部思想修養的重要標準。結合材料,運用實現人生價值的有關知識,分析為官者為什么要達到上述標準。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①③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人的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是統一的,個人只有在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①③④符合題意。②:人的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②說法錯誤。故選C。2.答案:D解析:①錯誤,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雷鋒精神伴隨著無數人的成長,今天的我們,站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吸取奮進的力量,要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賡續紅色血脈;③錯誤,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價值觀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④正確,“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自己辛苦點,多幫人民做點好事,這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這句話表明,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故選:D。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為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有驅動和制約作用,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能反作用于社會存在,②④正確切題。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為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是否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①說法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與題意無關。故選B。4.答案:B解析:在審題過程中找到“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表明”等題眼,明確題干強調社會精神力量的作用,因而①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正確價值觀是指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及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觀,②理解錯誤;社會意識是一種精神力量,通過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④表述錯誤。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標準,C符合題意。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①不選。材料并未涉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②不選。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懲惡揚善功能,讓社會充滿公平正義,積極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依法維護涉訴群眾合法權益,這表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③正確。人們的行為選擇受其價值觀念的影響,因此,在民事審判領域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司法裁判懲惡揚善功能,堅決同“和稀泥”做法說不,④正確。7.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這一意見反映了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①②符合題意;價值判斷決定價值選擇,正確的價值選擇必須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③說法錯誤;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求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④說法錯誤。故選A。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A不合題意,漫畫未涉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B不合題意,漫畫未涉及不同的價值觀對我們人生道路的導向不同;C符合題意,漫畫中不同的主體對同一事物的價值產生了不同的認識,這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人對事物價值大小的判斷受主觀因素影響;D錯誤,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因人而異。9.答案:D解析:③④:“無我”是一種大境界、大格局,也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不負人民”是一種大作為,也是一種立場,大格局成就大作為,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我們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頑強拼搏、奮斗不息,③④正確。①:人生的全部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①錯誤。②:材料不涉及自我價值(索取)這一方面內容,②排除。故選D。10.答案:C解析:②③: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重點要抓好青少年教育群體,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是因為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正確價值判斷是正確價值選擇的基礎,②③符合題意。①:價值選擇的最高價值標準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①錯誤。④: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矛盾運動,④錯誤。故選C。11.答案:①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②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引領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③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鄉村生態環境的好轉,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④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倡導文明鄉風,振興鄉村,能真正留住鄉情、記住鄉愁。解析: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保障。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倡導文明鄉風的理由。可結合材料中“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從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方面,說明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促進鄉村振興;可結合材料中“我們要發揮傳統文化在農村底蘊深厚、流傳久遠的優勢,摒棄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 從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等方面,說明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有利于引領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可結合材料中“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習慣和文明鄉風,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方面,說明倡導文明鄉風,有利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鄉村生態環境的好轉,讓人們能真正留住鄉情、記住鄉愁。12.答案: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導。為官者只有明明德,才能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與人民的關系,才能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②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為官者要堅持真理,崇尚科學,才能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以人民利益為先,才能使權力成為造福民生的動力,避免權力濫用。③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為官者只有明確為官之道,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解析: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人的價值。第一步:明確設問指向——為官者為什么要達到上述標準。第二步:提取關鍵信息,聯系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進行分析。明明德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導;“強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追求”“親民”→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人的價值。2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價值考點一:價值及人的價值1.價值(1)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2)強調客體功能、屬性與主體(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間的匹配程度。2.人的價值的內涵3.區分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比較 人的價值 物的價值構成雙方 都是人,涉及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滿足主體需要的方式 以個人創造出物的價值來滿足主體的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 以自身因素或屬性來直接滿足主體需要,是被動的、無意識的價值關系 復雜,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滿足他人的需要,又滿足自身的需要 單一,是需要與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地位 高 低4.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關系 社會價值 自我價值區別 含義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體現 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這是人的真正價值 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自我的滿足地位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第一位的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處于從屬地位聯系 (1)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處于首要地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和條件。(2)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求我們既要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又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從這兩個方面的關系中體現出來,缺一不可。(3)要承認人生價值的多層次性。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大有小,因而人生價值也是多層次的。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又可分為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兩個方面考點二: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它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a.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b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選擇正確,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就會遭到失敗。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a.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b.價值觀不同,人們在面對公義與私利、生與死等沖突時作出的選擇也不同。③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考點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礎工程。(5)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考點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正確把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要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價值選擇。二者既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顛倒順序。二者的關系如圖: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比較 社會歷史性 階級性 主體差異性內涵 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要求 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價值觀念與時俱進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明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3.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標準 原因 要求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②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沖突。②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考點五:價值的創造與實現1.勞動與奉獻的關系2.實現人生價值項目 內容 原因 如何做根本途徑 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 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客觀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觀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意識的能動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①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千,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④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3.影響人生價值實現的因素(1)客觀因素①客觀規律。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觀條件。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社會實踐。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主觀因素①站在正確的立場上。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充分,個人條件越成熟,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價值。③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④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⑤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1.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的比較、項目 價值 人生價值 價值觀區別 涵義 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真正的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涵蓋范圍 涵蓋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屬于客觀范疇 只涵蓋人生領域的價值 是對價值的主觀反映,屬于主觀范疇聯系 價值對人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就是人生價值,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價值觀考法2. 正確認識影響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兩大因素客觀因素 客觀規律 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客觀條件 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社會實踐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主觀因素 堅持的立場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個人素質 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把握難得的人生機遇,為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1.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從不同的時代審美風尚看,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則喜歡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歡炫麗,而宋人則喜愛淡雅。宋代的汝窯聞名遐邇,汝窯的天青色與唐代金燦燦的器皿相比,可以概括為是一種簡樸主義的返璞歸真。從中可以看出( )A.同一事物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特點B.哲學上的價值是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C.不同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會有相同之處D.從復雜到簡單是事物發展的重要途徑3.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出現了所謂的“國進民退”“民營經濟退場論”等錯誤認識,對社會信心和發展大計都帶來不良影響:為此黨中央反復強調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促進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的決心都是毫不動搖的。這說明(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②正確的價值判斷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③正確的價值判斷要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④正確的價值判斷應堅持真理和價值標準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習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的提問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表達贏得廣泛贊譽。“無我”是一種大境界、大格局,“不負人民”是一種大作為,大境界造就大胸懷,大格局成就大作為。他用不忘初心的精神狀態彰顯著“無我”之大境界,用以干為先的奮斗姿態成就著“不負人民”之大作為。習近平主席的言行告訴我們( )①人生的全部價值在于追求“無我”之大境界,承擔對社會的責任②人生價值包括貢獻和索取兩方面,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③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無我”格局方能成就大作為④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頑強拼搏、奮斗不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中共中央追授黃文秀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②個人要在服務和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③實現人生價值要砥礪自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④實現個人價值需要借助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歷史條件,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一定的社會意識,決定價值觀念的形成,①錯誤。“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這說明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②③正確。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④錯誤。故選C項。2.答案:B解析: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則喜歡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歡炫麗,而宋人則喜愛淡雅。可見,哲學上的價值是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B項符合題意。A、C兩項材料沒有體現。從復雜到簡單并不能理解為是事物發展的重要途徑,D項說法不嚴謹。3.答案:C解析:②④:社會上出現了所謂的“國進民退”“民營經濟退場論”等錯誤認識,為此黨中央反復強調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促進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的決心都是毫不動搖的,這說明正確的價值判斷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正確的價值判斷應堅持真理和價值標準的統一,②④符合題意。①:人們對民營經濟產生了不同觀點,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沒涉及社會歷史性,①排除。③: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③錯誤。故選C。4.答案:D解析:③④:“無我”是一種大境界、大格局,也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不負人民”是一種大作為,也是一種立場,大格局成就大作為,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我們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頑強拼搏、奮斗不息,③④正確。①:人生的全部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①錯誤。②:材料不涉及自我價值(索取)這一方面內容,②排除。故選D。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黃文秀同志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這表明個人要在服務和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要砥礪自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③符合題意。①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材料未強調實現個人價值需要借助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④不符合題意。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的價值——2024屆高考政治解鎖大單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docx 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的價值——2024屆高考政治解鎖大單元一輪復習(教案).doc 專題二十三 實現人生的價值——2024屆高考政治解鎖大單元一輪復習(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