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二節 土地資源【教學內容】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地區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課程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土地資源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3.認識開發、利用、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意義。【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閱讀圖文資料,從而認識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2.通過讀圖和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并描述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3.能夠說出我國耕地、草地、林地和難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點,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地區差異。4.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理解我國的土地政策。5.通過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培養學生的的資源保護意識,樹立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資源觀。【教學重難點】1.重點:認識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能夠說出我國耕地、草地、林地和難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點。2.難點:記住我國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存在地區差異的成因;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理解我國的土地政策。【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講練結合法,談話法。【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新課導入1.圖片展示我國土地資源的圖片。引導提問:圖片展示的是我國基本永久農田,大家能通過字面意思知道永久基本就農田是什么意思嗎?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講授:基本農田是指中國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即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是2008年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農田”即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改變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農田。2.新聞導入讓學生觀看我國嚴格的土地政策,并展示我國查出的主要土地案件。過渡引導:中國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億畝減少到2007年的18.26億畝,為了保證耕地和糧食安全,中國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問設疑:為什么會這么嚴格呢?我們國家的土地資源還面臨哪些問題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新課講授土地資源的特征1.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提問:你覺得什么是土地呢?你們身邊的土地都有什么用途呢?(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土地回答問題,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講授: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衣食之源和生產生活的空間,依據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差異,土地資源可劃分為不同的利用類型: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難以利用的土地,(1)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農業用地:農業用地是直接或間接為農業生產所利用的土地,又稱農用地。建設用地: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是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難以利用的土地講授:難以利用的土地——指的是目前技術條件下難以利用的兔子資源類型。提問:你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難以利用的土地嗎?學生回答:沙漠,雪山,冰川,石山等(3)活動:合作交流——難以利用的土地活動安排:難以利用的土地并不是真的完全不能被利用,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規劃師”,請你針對沙漠、雪山等難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發展的措施。沙漠、戈壁_____________;雪山___________;高寒荒漠____________;石山_____________;學生討論完后派代表表達自己小組的觀點(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根據情況小結分析:沙漠和戈壁;種植耐旱植物,發展沙產業等;雪山:開發旅游資源,利用水資源等;荒漠;發展耐寒植物發展高寒畜牧業等;石山:發展旅游業,開發礦產資源等。難以利用的土地并不是不能利用,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適當的發展相關產業,例如旅游業,采礦業等,自然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變化。2.土地資源的特征(1)讀圖分析:結合下列數據地圖分析我國目前土地資源的優勢是什么?(學生可以討論1分鐘,教師可適當引導分析,主要是對表格信息的讀取和理解。)結論: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活動:分析思考幅員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利用類型齊全給我國帶來了什么好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關注理論知識和現實時間的聯系)學生討論分析,教師根據情況補充小結:①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 、牧 、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多種多樣的土地利用形式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生產和城鄉建設。(2)結合中國的地形和相關數據,分析分析我國目前土地資源有什么不足?學生通過讀圖回答:我國山地多,平地少,真正未被利用的荒地很少,后備耕地資源不足。教師展示后備耕地資源的圖片并講解:后備耕地資源是指自然條件較好,但尚未被開墾的宜耕土地。全國后備土地資源總量約1億公頃,其中,可供開墾種植農作物的只有1300多萬公頃。而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天然草場和疏林地,它們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建設用地。(3)我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展示我國人口增長的數據和人均資源的數據。(引導學生分析圖中所展示的信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引導過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稱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地區分布不均展示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分布圖,并提問:閱讀我國的土地資源分布圖,你能發現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的什么特征?學生讀圖得出結論:不均勻。1.耕地的分布講授:耕地分為水田和旱地,因為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我國的耕地分布也不同。展示“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北方旱田”“南方水田”圖。提問:閱讀我國耕地的分布圖,結合地形氣候等相關地區分析耕地的分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并得出結論:旱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丘陵的半濕潤區;水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丘陵的濕潤區。2.草地的分布讀圖分析:閱讀我國草地的分布圖,結合地形氣候等相關地區分析草地的分布。提問:找出我國草地和耕地的分界線。結論:草地——西部高原和山地——干旱和半干旱區3.林地的分布閱讀我國林地的分布圖,在圖中找到我國的主要林區,結合地形氣候等相關地區分析林地的分布。結論:林地——山地和丘陵——濕潤區、半濕潤區補充講解: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指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南方林區。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森林區也是我國唯一的大面積落葉松林地區。西南林區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橫斷山區,以及西藏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南坡等地區,原始森林覆蓋率較高。秦嶺、淮河以南,云貴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屬于我國第三個大林區——南方林區,是我國的人工林區。4.難以利用的土地提問:閱讀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圖,分析難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地區。結論:難以利用的土地——高原、山地、盆地——半干旱區、干旱區活動:小結歸納(通過小結歸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提高知識的熟練程度,提高課堂效率)地區分布不均1.讀圖分析: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讀漫畫圖,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主要原因。學生回答:漫畫中反應的問題是亂占耕地,過度放牧,土地污染,水土流失。教師引導分析:我們生活中才存在哪些土地問題?這些土地問題是怎么產生的,應該如何解決?問題一:在坡度大的山坡上種植作物,雨水會將這些疏松的表土沖走,造成水土流失。問題二:由于人們砍伐樹木,開墾草地,導致土地表層土壤疏松。當大風亂來時,土壤表面顆粒易被卷走,造成土地荒漠化。問題三:城市建設、工業區建設、農村宅基地建設等占用了大量耕地,致使我國耕地逐年減少。問題四:由于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或不能生長。解決措施提問:應該如何解決我國存在的土地問題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從國家和個人的角度分析小結。政策一:制定憲法和法規,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重點)土地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政策二:在農耕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政策三:在牧區,建設人工草場,保護天然草場。政策四:在易遭受風沙侵襲、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營造防護林,治理沙化、鹽堿化。活動:探究學習——“土地專家門診”活動安排: 如果你是一名土地醫生,請針對土地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出切實有效的“處方”。(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小組之間進行比拼,看看哪一組最好最全面,對“對癥”,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團隊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結過渡:土地資源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嚴格執行有關法律和法規,保護我們珍貴的土地資源。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課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