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教學設計教學時間 一課時(40分鐘)教材分析 或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框題是本課的落腳點,更是哲學部分內容的最終目標和歸宿。它是結合高中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真正理解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 學 目 標 1.描述與分類:區分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客觀條件與根本途徑。2.解釋與論證:闡釋價值與勞動、價值與奮斗、個人與社會的關系。3.預測與選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創造價值。4.辨析與評價:正確認識客觀條件對于人生價值實現的意義,防止夸大或忽視客觀條件的錯誤。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認同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科學精神 科學把握在勞動中、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法治意識 明確建設法治國家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公共參與 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創造幸福人生。教學重點 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教學難點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課 前 準 備 教師準備: 認真備課 收集資料學生準備: 預習課本,并畫出本課思維導圖教 學 過 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和資導入新課 探究問題設計:如何創造并實現人生的價值播放《共和國勛章-袁隆平》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否值得?為什么?引出本課主題學生思考回答自學展示檢驗自學成果;老師點評 據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在希沃白板上展示自學成果(形成思維導圖+互講+展示)PPT展示議題一:商議·致敬袁隆平學科概念: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材料:袁老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他一生只為只為稻粱謀。他說 “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近60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和“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結合材料商議:袁隆平的成就是通過什么途徑取得的?為什么必須通過這一途徑取得成就?引導學生分析袁隆平院士通過勞動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再結合學生的答案梳理點評袁隆平院士幾十年來深入農田不斷試驗,生產出優質高產水稻。一方面,解決了國人的溫飽問題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時將雜交水稻奉獻給世界,滿足了國人和世界的需要,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中彰顯和發揮了他的體力、智力、情感和意志,同時又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實現了自我價值。所以他是通過勞動獲得成功,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要弘揚勞動精神,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原因:(用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借助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新年致辭強調勞動的重要性)1、大前提: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2、小前提: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3、啟示: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學生分組認真討論3分鐘,積極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PPT展示,結合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講解議題二:辨析·正視袁隆平學科概念:實現人生價值的主客觀條件 材料:盡管袁隆平早已名滿天下,但他仍在為“禾下乘涼”的夢想而努力。在研究團隊提供的技術支持下,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為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袁隆平申請研究經費常常是“秒到賬”。對于育種研究,他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為黨和人民上交了滿意的答卷。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評價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勞動。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人紅是非多”,在生活中,與榮譽相伴而生的,往往還有爭議。有人認為他的功勞被放大了……結合材料辯議:雜交水稻是大家的功勞,還是袁隆平的功勞?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實現人生的價值是主客觀條件的統一學生分組討論5分鐘,隨后結合材料和理論知識進行辯論。議題三:延伸·強國有我知識總結 延伸·青年該如何創造并實現人生價值 引導學生從主客觀因素兩個方案總結:客觀因素:1、客觀規律: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3、社會實踐: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勞動) 主觀因素:1、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3、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4、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5、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最后寄語:要追就追共和國最閃亮的星,努力成為助力民族復興的星 集合自身實際,思考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課堂檢測 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來講解 學生作答 PPT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