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歷史上冊(部編版)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歷史上冊(部編版)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案

資源簡介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課標要求】
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
【教學目標】
素 養 目 標 1.了解紅軍長征的原因、路線、結果、意義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義會議召開的史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理解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歷史解釋)
3.了解長征的艱難過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這首《七律·長征》,概括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贊揚了紅軍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那么,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 他們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艱難險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起來感受紅軍長征的偉大征程!
二、探究新知
(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從1930年底開始,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結果都被紅軍粉碎。
2. 長征原因: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3.長征開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八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敵人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企圖一舉消滅紅軍。毛澤東果斷建議紅軍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多數同志的支持。于是,紅軍強渡烏江,攻克貴州北部重鎮遵義。
4.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5.遵義會議的意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合作探究: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教師點撥:遵義會議前,紅軍在“左”傾錯誤的指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迫戰略轉移。遵義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從而使黨中央和紅軍能勝利完成長征,轉到抗日的前線,開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二)過雪山草地
1. 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佯攻貴陽,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
2. 揮師北進,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3. 紅軍繼續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大雪山,走過茫茫草地,突破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口,進入甘肅。
合作探究:紅軍長征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
教師點撥:敵人的圍追堵截;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地,疾病;還缺少糧食給養等。
(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1.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2.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2.紅軍長征的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合作探究:什么是長征精神?其內涵是什么?
教師點撥: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重溫了長征的歷史,我們知道了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我們感悟了長征精神,它那傳奇式的獻身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朝著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 D )1.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曾說:“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為一種象征,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評價是基于
A.長征證明了人類有能力實現所有的愿望 B.長征實現了中共偉大的戰略大轉移目標
C.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 D.英勇、犧牲和忍耐精神是長征的主旋律
( B )2.如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34年至1937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下降,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A.國民革命的失敗
B.長征中的巨大損失
C.抗日戰爭的爆發
D.中共犯了右傾錯誤
( B )3.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貴州省遵義召開會議,決定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張聞天總負責,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行動。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
A.使紅軍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B.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
C.使中國革命從此一帆風順 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 D )4.電影《半床棉被》講述了紅軍長征時期,3名女紅軍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給貧窮的老人。影片內容體現的長征精神是
A.革命英雄主義 B.不怕艱難險阻 C.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D.軍民緊密團結患難與共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啟發下,中共把領導工人運動作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在中共的組織和推動下,中國的工人運動開始掀起第一次高潮。從華北到華中,從江西到香港,全國很多地區都爆發了工人運動。盡管受到帝國主義和北洋政府的威脅,工人運動仍然持續長達13個月之久。 ——摘編自林木《中共與中國早期工人運動》
材料二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歷練。遵義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在軍事上主張面對敵人以陣地戰的方式處處設防,這一決策造成了長征初期黨和紅軍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面對這一困境,中共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重新總結斗爭經驗,集中全力糾正錯誤。遵義會議后,中共中央開始重新采用靈活的運動戰,一路聲東擊西,黨和紅軍很快重新獲得戰斗的主動權,最終挽救了中國革命。
——摘編自張樹軍《遵義會議:生死攸關的轉折》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共把領導工人運動作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原因。(2分)概括中國工人運動掀起第一次高潮的表現。(2分)
原因: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啟發。(2分)
表現:全國很多地區都爆發了工人運動,工人運動持續長達13個月之久。(2分)
(2)根據材料二,歸納遵義會議召開前后中央作戰方式的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遵義會議的召開在中共黨史上的重要意義。(4分)
變化:遵義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作戰方式是陣地戰,遵義會議召開后中共中央作戰方式是運動戰。(2分)
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分)
【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中,注重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提出適當的問題,向學生提出要求,實現了老師和學生的良好互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圖片、文字資料等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教學中掌握長征的歷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要加強對史料的深層次解讀和運用,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灌云县| 富阳市| 富民县| 鞍山市| 南昌县| 金坛市| 河北省| 西藏| 冷水江市| 方城县| 宁津县| 凤城市| 错那县| 当涂县| 盐源县| 平度市| 兴仁县| 邢台县| 佳木斯市| 桃江县| 广安市| 南通市| 泌阳县| 辰溪县| 丰城市| 浦东新区| 冀州市| 奉新县| 广平县| 绿春县| 舒兰市| 云林县| 昌吉市| 都兰县| 浮梁县| 高唐县| 确山县| 岳池县| 施甸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