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過渡時期(1)過渡時期的起止點: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的開始了對他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3.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決定性勝利: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3)重要的意義:在過渡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黨的八大(1)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3)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面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的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