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知識整合】1個性質特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1個“功績”: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功績1個“意義”: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個歷史必然性: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2個“探索”:近代民族復興的探索;社會主義探索。2個歷史任務: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2個“步驟”: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2個“路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八大路線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1)內因:中國封建專制統治日趨沒落,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了。(2)外因:近代西方國家沖破封建制度的羅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3.復興之路(1)探索復興之路: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額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選擇復興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蹊徑。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1)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2)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新民主主義革命(1)主心骨——中國共產黨①產生的條件:a.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b.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b. 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四個階段,運用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2)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特點:“新”——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①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②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③就所屬世界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3)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對中國: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對世界: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4.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1)形成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評價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3)意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使全黨在思想上、工作上有了牢固的理論基石。在中國革命建設上,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