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 錄音樂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 …………………………………… 3二、單元分析 …………………………………… 3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 4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 5五、課時作業 …………………………………… 51 課 唱歌《快樂的潑水節》…………… 52 課 欣賞《金蛇狂舞》………………… 83 課 欣賞《火把節之夜》………………104 課 唱歌《那達慕之歌》活動《歡騰的那達慕》……………………………………………14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 17音樂單元作業設計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四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歡騰的節日》單元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演唱 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快樂的潑水節》課時信息2 欣賞 第五單元第二課時《金蛇狂舞》3 欣賞 第五單元第三課時《火把節之夜》4 唱歌 活動 第五單元第四課時《那達慕之歌》《歡騰的那達慕》(一)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通過學唱歌曲、欣賞歌曲,了解民族節日,初步熟悉不同風情的民族音調和民族舞蹈。2.能夠用甜美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感受傣族音樂風格。3.知道《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民樂合奏,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并能演唱 A 段旋律。4.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鞏固音樂知識“附點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節奏”。5.能夠用明亮的聲音、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力度變化所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二)教材分析本單元主題鮮明,歌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四首不同風格的民族作品,其音樂知識內容以及音樂要素對于推動音樂情緒、情感都有著不同的作用。了解民族節日、熟悉不同風情的民族音調和民族舞蹈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3《快樂的潑水節》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調編寫,傣族民歌常用“1、3、5”和弦的分解進行,曲中還時常穿插“4、6 、1”和弦的分解進行。歌曲結構方整,為單樂段。《金蛇狂舞》是聶耳于 1934 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 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樂曲是三段體結構,第一樂段:明亮上揚的音調不斷地表現出歡快、昂揚、奔放的情緒,讓人耳目一新。第二樂段:由兩小節打擊樂器音響引出的更加熱情昂揚、流暢明快的旋律,另人感到充滿生機。第三樂段:作者巧妙地借鑒了民間鑼鼓點中“螺獅結頂”的旋律發展手法,使情緒逐層高漲,直至歡騰的頂點,把樂曲推向了高潮,《火把節之夜》主要描繪了彝族人民在盛大的火把節的晚上,紛紛點起火把盡情歌舞的場面以及青年男女借此互訴衷腸的情景。樂曲原為琵琶獨奏,隨著中阮演奏技巧的日益豐富,這首樂曲被移植過來,成為一首中阮獨奏。樂曲分為三個樂段,先是一個簡短的引子之后,第一樂段輕柔地奏出,極富歌唱性,舒展柔美。第二樂段熱情奔放,展現了人們手持火把載歌載舞的熱鬧情景。第三樂段再現了第一樂段,但與第一樂段相比,則更加寧靜、優美。《那達慕之歌》是一首四二拍,充滿了節日歡樂氣氛的蒙古族音樂歌曲,表現了那達慕盛會歡騰熱烈的場面。歌曲的情緒是熱烈、歡快的。歌曲為四個樂句構成的“起、承、轉、合”結構的一段體,結束句為再現歌曲的前兩個樂句,歌曲旋律最大特點是同一旋律連續反復演唱。活動《歡騰的那達慕》這是一個綜合了演唱、演奏、表演、創造、組織等方面的創造性音樂活動。它以民族文化為載體,通過“摔跤”“賽馬”“射箭”“歌舞”等情景再現那達慕的熱鬧場面。(三)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自覺性、自律性。他們的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對音樂要素已有初步了解,能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但對于音樂知識內容的掌握還不夠多,深度分析歌曲與表現歌曲的能力還略顯不足。本學期將繼續鞏固以往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建立更好的課堂常規、音樂鑒賞與表現的基礎才能。本單元的教學以演唱、欣賞歌曲為載體,提高學生知識技能,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一)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演唱《快樂的潑水節》《那達慕之歌》、欣賞《火把節之夜》《金蛇狂舞》,這些作品的學習,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2.通過感受、體驗、探究、合作、編創等方法學習歌曲。3.了解作曲家聶耳及《金蛇狂舞》創作背景、了解“一領眾合”的演奏形式并能說出樂曲不同情緒的變化。(二)單元作業目標1.能有感情、準確地演唱歌曲,表達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2.通過唱出自編旋律、擊出自編節奏,激發學生探究音樂的節奏與旋律如何表現音樂形象的好奇心,進而主動參與探究。43.通過了解作品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感受樂曲濃濃的少數民族風格,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美育人”、“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總目標中的要求。本單元作業設計是在“雙減”背景下,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課程理念,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展開布置,遵從作業設計的“整體性”、“科學性”、“趣味性”、“體驗性”、“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層次性”八大原則,分類、分層布置,做到難易適中、層層遞進,可操作性強,在多種審美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以及文化自信,培養核心素養,弘揚民族音樂,激發愛國熱情。根據本單元內容,課時作業設為三個欄目,分別為:“小歌唱家”“小編創家”和“好少年”。每人根據實際情況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唱家”欄目為基礎題:通過查閱知識、和朋友比一比、父母同唱一首歌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準確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和情感,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小編創家”欄目為實踐題:通過自制樂器、編創舞蹈等多種形式對歌曲進行編創表演,給音樂作業注入生機和活力,讓音樂課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技能,更是激發學生創造能力。“好少年”欄目為探究題:通過深度挖掘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文化、結合日常生活感受音樂,拓展音樂視野,全面提升音樂素養。單元檢測以“歡騰的節日”為主題,設計多種活潑生動、深受學生喜愛的形式,以節目展演、視頻分享、互動搶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單元課程內容所涉及的三維目標達成情況,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老師評價,深度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愛,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第一課時:《快樂的潑水節》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與家庭成員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唱家:請聽歌曲《快樂的潑水節》說一說有關傣族潑水節的活動,以及傣族音樂風格的特點,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鞏固音樂知識“附點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節奏”并用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夠完整視唱歌譜。5小編創家:學習傣族舞蹈的動作,能隨著音樂表演。好少年:通過演唱歌曲,可以選擇有關傣族歌舞的視頻欣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對傣族民族音樂的喜愛及愛國之情。2.評價設計《快樂的潑水節》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內容豐富流暢; 能夠了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潑水節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性,能用甜美的情緒演唱。完整演唱歌曲;并能準確視唱歌譜。小歌唱家感受傣族歌曲的特點,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傣族音樂的興趣 和家人共同演唱歌曲。6能夠學跳傣族舞蹈的動作。小編創家可以完整地跟音樂表演跳。在學跳傣族舞蹈的動作時能讓學生再次感受傣族的音樂風格特點。好少年激發學生對傣族的了解,準確演唱歌曲。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唱家”為基礎型,評價設計三個等級;“小編創家”和“好少年”為提升型,只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作業分析:本課時作業是為了深層激發學生對傣族音樂的的興趣,依法對傣族音樂的喜愛。小歌唱家:為本課作業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了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能用甜美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并能準確視唱簡譜。小編創家:小編創家的基本內容是能夠學習傣族的舞蹈動作,可以完整地跟音樂表演。好少年:在學習傣族舞蹈的動作時能讓學生感受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同時激發學生對傣族文化的了解,能準確演唱歌曲。(2)設計意圖小歌唱家:通過了解傣族潑水節的資料、以及傣族文化,風俗特點,歌曲風格,了解傣族人民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節活動,是相互潑水送祝福。小編創家:為了讓學生了解歌曲的特點,因此讓學生學習了傣族的舞蹈,目的是能夠更好地表現歌曲和更多的了解傣族的文化,能隨著音樂表演。好少年:通過演唱歌曲到表演歌曲,中間讓學生觀看了傣族的舞蹈視頻,其目的是更多的讓學生感受傣族舞的特點,并激發學生對傣族的喜愛及愛國之情。7第二課時:《金蛇狂舞》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唱家:了解作曲家聶耳及《金蛇狂舞》創作背景,想象端午節時人們興高采烈地賽龍舟的情景感受民間鑼鼓所塑造的喜慶的節日氣氛,模唱主題,熟記段主題。小編創家:樂曲 C 段采用了民歌中“一領眾和”的形式,可以用鑼、鼓、镲來為它設計伴奏,趕快行動起來吧!好少年:動動腦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呈現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吧!2.評價設計《金蛇狂舞》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8了解作曲家聶耳及《金蛇狂舞》創作背景,感受民間鑼鼓所塑造的喜慶的節日氣氛,模唱主題,并能熟記A 段主題小歌唱家 模唱主題,熟記演唱 A段主題。準確演唱 A 段主題。用鑼、鼓、镲為樂曲設計伴奏,第三段可以采用“一領眾和”的演奏形式小編創家用鑼、鼓、镲為樂曲設計伴奏。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全曲三段主題,節奏準確,表好少年 現力強。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全曲三段主題。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唱家”為基礎型,評價設計三個等級;“小編創家”和“好少年”為提升型,只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作業分析:9小歌唱家:為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了解作曲家聶耳及《金蛇狂舞》創作背景,在歡樂、昂揚、奔放的情緒中,模唱主題,達成熟記主題的目標。小編創家:樂曲是三段體結構,C 段采用了民歌“一領眾和”形式,學生在用鑼、鼓、镲為這一樂段設計伴奏時,可采用“一領眾和”的演奏形式。在編創中體驗民間鑼鼓所塑造的喜慶節日氣氛。好少年: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在共同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2)設計意圖小歌唱家: 微信掃一掃,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讓學生感受音樂熱烈、歡騰的情緒,通過哼唱主題加深記憶,進一步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小編創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讓學生創編,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從中獲得音樂的樂趣與成功感。好少年:通過學生參與,鞏固音樂的記憶,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再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第三課時:《火把節之夜》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唱家:請隨主題哼唱音樂旋律,并根據音樂的標題和意境展開聯想和想象!想象越豐富,你對樂曲的理解就越深,對音樂語言就越熟悉,對演奏樂器的音色就越了解!10小編創家:請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專注地欣賞音樂,聽辨音樂中各個段落不同的情緒和速度,隨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好少年:請聆聽老師演奏的樂曲主題,一部分同學手持手鼓為樂曲伴奏,其他同學用學會的幾個彝族舞蹈動作,一起隨音樂進行表演!2.評價設計《火把節之夜》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隨主題哼唱音樂旋律,并展開聯想和想象,對音樂語言越熟悉,對演奏樂器的音色就越了解。小歌唱家 準確哼唱音樂主旋律,并展開想象,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隨主題哼唱音樂旋律,并展開聯想和想象。能和小伙伴完整欣賞音樂,聽辨各個音樂段落中不同的情緒和速度。小編創家能和小伙伴通過欣賞完整音樂旋律,從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好少年聆聽音樂主題,一部分同學可以手持手鼓為樂曲伴奏。欣賞樂曲,一部分同學用學會的彝族舞蹈動作跟隨音樂進行表演。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唱家”為基礎型,評價設計三個等級;“小編創家”和“好少年”為提升型,只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1(1)作業分析:小歌唱家:是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讓學生熟悉欣賞樂曲的主旋律,并隨之展開豐富的想象,加深對樂曲的了解,從而對音樂語言就越熟悉,對彈奏樂器“阮”的音色就越了解。小編創家: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樂曲旋律,所以進行完整樂曲的欣賞聆聽,并且聽辨不同音樂段落的情緒和速度對比,隨及展開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好少年:通過一部分同學打手鼓為音樂伴奏,還有一部分同學彝族舞蹈的創編,從而更好地表現了樂曲。12(2)設計意圖:小歌唱家:通過哼唱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的印象和認識,從而展開想象,讓學生了解彈奏樂器“阮”的音色,并熟悉彝族樂曲的風格。小編創家:通過讓學生完整的欣賞樂曲,聽辨各個段落的不同音樂情緒,從而培養合作、探究的綜合素養。好少年: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創編表演,通過手鼓伴奏和舞蹈動作的編排,更好的表現了樂曲,也更好的展現彝族節日的盛況。13第四課時 :唱歌 活動《那達慕之歌》《歡騰的那達慕》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與家庭成員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唱家:能夠用明亮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完整演唱歌曲《那達慕之歌》,感受不同的力度變化所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小編創家:試著結合賽馬的形象進行音樂創編,能夠表現出馬兒奔跑及騎手勇往直前的情景。好少年:了解蒙古節日—那達慕,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節日的向往。2.評價設計《那達慕之歌》《歡騰的那達慕》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用明亮的聲音、高漲的情緒完整演唱歌曲能夠主動地用不同的力度來表現歌曲,感受力度變化給歌曲帶來的不同效果小歌唱家和家人一起綜合表演那達慕盛會歡騰熱鬧的場景體驗力度變化在歌曲中的作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小編創家用充滿民族風情的歌舞,表現那達慕盛會歡騰的場景好少年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邊疆民族情懷,培養民族團結意識14通過小組合作,提高音樂感知能力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唱家”為基礎型,評價設計三個等級;“小編創家”和“好少年”為提升型,只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作業分析:小歌唱家:本課時作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利用樂器,為歌曲伴奏,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個人情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再次親身感受那達慕大會的熱烈場面,享受學的喜悅,受到情感的陶冶。通過與家人的協作,增進家長于孩子之間的感情。小編創家:本課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廣泛的音樂活動,以民族文化為載體,通過“摔跤”“賽馬”“射箭”“歌舞”等情景,再現那達慕的熱鬧場面,通過小組合作,用各種方式表現歡騰的那達慕,啟發學生創造力、合作力、組織力。1516好少年:通過演唱歌曲到表演歌曲,讓學生把音樂與生活相結合、與社會相結合,展現新時代好少年的風采。(2)設計意圖:小歌唱家: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要素的感知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小編創家:針對旋律的進行——“上行”這一知識內容,通過自制音高樂器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好少年:掌握歌曲內容,加深對我國少數民族的了解及熱愛。(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歡騰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節目展示、現場知識搶答等形式達到單元質量檢測的目的。活動內容靈活豐富,有表演唱、舞蹈、視頻展示、自制打擊樂器演奏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受體驗,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激發學生對祖國無限的熱愛之情。17小歌唱家:1.請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本單元中的一首歌曲,用喜歡的演唱形式邊唱邊表演,表達對少數民族節日的熱愛!小編創家:2.設計如節日一般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用打擊樂器來伴奏,載歌載舞等多種形式表現歡騰的節日,可以現場演奏或在家錄制視頻展示哦!3.將下面的傳統節日與民族一一對應起來火把節 蒙古族潑水節 彝族那達慕 傣族好少年:4.同學們,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在節日里不同風情的民族音調和民族舞蹈?請利用周末或假期,搜集資料在唱享會中以視頻形式分享給同學們吧!(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作業目標感知 表現 理解1 小歌唱家 1 √ 容易 原創2 小編創家 2 √ √ 中等 原創20 分鐘3 小編創家 3 √ √ 中等 原創4 好少年 4 √ √ √ 較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