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1.2 感受地球運動 主備教師授課時間 年級科目 七年級地理 課 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地球自轉的含義、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晝夜更替現象。掌握地球公轉的含義、方向和周期。學會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轉。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讀圖識記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和特點,通過讀圖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2、通過類比的方法學會比較自轉和公轉的異同。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明白任何地理現象都有成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人地關系觀。2、培養堅持真理,崇尚科學的精神。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異同。2、正確列舉實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象。教學難點 1、解釋地球運動規律。2、正確列舉實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象。學習者特征分析 太陽東升西落,晝夜更替,不同地點的時間差異、晝夜長短的變化,季節的更替,不同地區熱量的差異等等有關地球運動的現象,都會使學生充滿好奇與探究的愿望。緊緊抓住學生這種好奇與求知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開展。教學方法和手段 討論法、演示法、讀圖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當我國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旭日東升、灑滿陽光的時候,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上還是星斗滿天。這種現象可信嗎?說說你的理由。二、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概念方向周期(轉動一周所需時間)旋轉中心產生的地理現象自轉地球繞著 旋轉公轉地球繞著 旋轉三、合作討論1、兩名學生借助手電筒和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表演者敘述,觀察者完成下空。(1)我發現:從北極上空看,地球作 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 地球作 時針方向旋轉。(2)地球不停的自西向東自轉, 也就不斷更替,而且總是自 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 方送走黃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也就出現了 的差異。2、地球晝夜更替周期的意義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假定地球不自轉,太陽照在地球表面會出現什么現象?2、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課堂小結 一、自轉與公轉的區別概念方向周期旋轉中心產生的地理現象自轉地球繞著 地軸 旋轉自西向東一天地軸晝夜更替公轉地球繞著 太陽 旋轉自西向東一年太陽四季和五帶自轉運動的地理意義課后作業布置 導學P12基礎自測、P14鞏固訓練教后反思 自轉與公轉的區別在小學時已接觸過,所以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整體來講,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 題 1.2 感受地球運動 主備教師授課時間 年級科目 七年級地理 課 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初步學會畫一幅簡單的地球公轉示意圖。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讀圖識記地球公轉的特點,通過讀圖理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2、通過自己繪制公轉示意圖,體會出公轉的規律,培養識記、讀圖、繪圖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通過描述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進而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2、讓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 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點。2、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教學難點 1、地球上的季節變化。學習者特征分析 太陽東升西落,晝夜更替,不同地點的時間差異、晝夜長短的變化,季節的更替,不同地區熱量的差異等等有關地球運動的現象,都會使學生充滿好奇與探究的愿望。緊緊抓住學生這種好奇與求知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開展。教學方法和手段 討論法、演示法、讀圖法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1、地球在公轉時,有兩個突出特點:(1) ;(2) 。2、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是怎樣移動的?3、地球公轉運動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二、合作探究1、讀圖1.17,分析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四季變化現象。學生與老師一起畫出地球公轉示意圖,邊討論邊填出表格中的內容。節氣日 期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晝夜長短南半球晝夜長短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讀圖1.19,了解地球上五帶的劃分方法。(1)找出劃分五帶的分界線。(2)說出五帶的名稱。(3)歸納五帶的特點。課堂小結 一、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現象地球五帶的劃分課后作業布置 導學P16基礎自測、P18鞏固訓練教后反思 本節內容為教學難點,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課后需要大量練習,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