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黃土高原》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通過各種資料了解黃土高原是我國文明的搖籃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并學會描述其主要文化特點。2.根據地圖和資料了解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認識到“黃土”對該區域造成的一系列影響。3.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討論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4.通過資料,分析黃土高原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認識一個區域的環境問題,了解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和經驗,學會根據問題尋找解決方案。5.通過認識黃土高原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正確的人地協調理念,認識到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2、學情分析學生的地理學習已經進入初二下期,地理學習的方法和思維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為了讓學生學習“有趣、有用、生活化”的地理,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3、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2.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二)教學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4、教學過程4.1 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黃土高原導入:播放陜西民歌師: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很有特色的曲子,聽一聽這首曲子代表了哪里的特色 生:黃土高原。師:這首曲子的演唱形式叫做信天游,是流傳在我國陜北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這八百里秦川的廣袤,塑造了在黃土高原上生活的人們粗獷豪放的性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索索這片神奇而獨特的地區——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活動2【講授】(一) 文明的搖籃承轉:同學們知道,學習一個區域,首先要了解這個區域所在的位置和范圍。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24,在黃土高原地形圖上找出黃土高原的范圍,以及所跨的省級行政區。生:自主學習一分鐘。師:我請一個同學上臺來描述并指出黃土高原的范圍以及所跨的省區。生:上臺回答(略)師:黃土高原這片黃土地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我國農耕文明、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比如,老師曾經在陜西省學習和生活過,就曾經感受過那里的黃土風情,在那里流傳著陜西八大怪的說法。想知道是哪八大怪嗎 請看大屏幕。生:(齊讀八大怪,感受八大怪)師:其實這八大怪,就是黃土高原民風民俗的充分體現。同學們思考一下:陜西八大怪與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 比如第六怪,房子半邊蓋反映了黃土高原地區什么樣的自然環境特征呢 生:回答(略)師:從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黃土高原的民風民俗是自然環境特征的反映,也就是說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地域文化。自然環境是地域文化、民風民俗形成的基礎。活動3【講授】(二) 黃土高原的地貌師:那么黃土高原最大的自然環境特征是什么呢 生:黃土廣布。師:黃土高原師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的厚度和廣度居世界首位。黃土的厚度和廣度居世界首位。這些風吹來的黃土來自于它的老家——中亞、蒙古等地,從西北方向吹過來,在黃土高原上沉積下來。今天,我把從陜北帶來了一包黃土,大家來看看黃土什么樣。生:師:從黃土的土質可以看出,黃土土質疏松,易溶于水,極易受到流水侵蝕。天長日久,就會發現黃土高原的地貌不同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高原景觀,而是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的。請看大屏幕,這些黃土地貌的類型是什么 同學們能迅速地判斷出來嗎 生:塬—粱—峁—川師:對,這就是黃土高原獨特的地貌類型,不同的地貌類型顯示了被流水侵蝕的程度。從塬—粱—峁—川的過程可以看出,流水侵蝕的程度是不斷加深的。活動4【活動】 (三) 嚴重的水土流失承轉:黃土高原受到外力作用,特別是流水侵蝕的作用,不僅改變了黃土的地貌特征,而且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今天,我們就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重點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播放微課視頻: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活動探究一】:觀看實驗 探究原因1、生:觀看視頻,做記錄。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1 參考教材P29活動1、2,根據三組模擬實驗,總結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問題2 根據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結合黃土高原的氣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條件,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問題3 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 【活動探究二】:角色扮演 提出措施如果你是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以下人員,對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你會提出哪些可行的治理措施 第一小組:村主任 第二小組:學生 第三小組:專家 第四小組:當地村民 第五小組:政府人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