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陸的變遷一、教材分析《海陸的變遷》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的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的內容,該部分內容屬于世界地理模塊。(一)《地理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塊運動的關系。(二)本節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和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二節課。本節教材是在學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陸分布的基礎上,對地球表面形態的進一步認識。本節從動態運動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是區域地理中有關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內容教學和學習的理論基礎。(三)教材處理這節教材內容分三部分:1、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原因);2、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大陸漂移假說);3、板塊的運動(板塊構造學說)。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首先從海陸變遷的一般現象入手尋求導致海陸變遷的原因,向學生介紹了具有前后聯系的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這樣處理比較符由現象到本質、由理論到實踐的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于本課內容理論性強,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列舉了較多的實例,配備了較多的圖片,旨在加強內容的直觀性。二、學情分析:學生剛剛學習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節,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大勢,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備的知識基礎。但初一學生根據其年齡、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要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仍需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降低難度。三、教學課時設計1課時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運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2)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2、過程與方法(1)運用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解釋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帶的分布。(2)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3、情感培養樹立海陸不斷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點,通過大陸漂移——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五、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海陸變遷的原因。2、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二) 教學難點1、對板塊構造學的理解和應用其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2、板塊分布的記憶。六、教學方法本節課采用以啟發探究為主,輔以讀書指導法、講解法和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因此在課程資源的選用上以教材為主,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 教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 計 依 據一導入新課 播放動畫“滄海桑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課題《海陸的變遷》并板書課題。【海陸變遷】 看視頻回答出:滄海桑田的意思 利用興趣話題引入,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欲。講授新課模塊一滄海桑田模塊二大陸漂移模塊三板快的運動 (講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海陸變遷的事例,下面我們共同來探究一下(1)案例探究:案例1:喜馬拉雅山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請你解釋原因?案例2:科學家發現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代森林,東海海底有古河道,請你對此作適當的解釋。案例3:荷蘭的圍海大壩(提問)你知道有哪些原因導致了海陸的變遷嗎?讀課本了解多媒體出示總結原因(承接)海陸真的會變遷嗎?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變的嗎?對此人們有過很長時間的爭論,直到1910年的一天有了結論,你知道這一天發生了什么事嗎?自主學習1、讀課本41頁的閱讀材料找出三個問題:1魏格納從地圖上得到什么啟示?2.提出了什么學說?3有哪些證據可以來證明?思考:從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中,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展示交流1 出示大西洋兩岸非洲、南美洲分布圖,學生看圖回答(總結)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現世界大西洋兩岸陸地輪廓極為相似,似乎能夠拼合起來,經過系列考察,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用來解釋世界海陸分布。展示交流2演示大陸漂移拼合圖(講述)看完這幅圖后,你知道大陸漂移的內容是什么呢?看課本41頁,了解出示大陸漂移的三幅圖片,介紹大陸漂移假說。思考:學生觀察大西洋怎樣形成,太平洋怎樣變化?展示交流3:出示三副證據的圖片, 引導學生讀課本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總結)證據:1、輪廓線相似 2、古老地層相似 3、古老生物相似(承接)魏格納用這些證據來證明大陸漂移說,那大陸為什么會漂移?是由于板塊的運動,于是,在大陸漂移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板書】板塊運動自主學習:(1)學生閱讀“板塊的運動”課文。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展示交流1:出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讓學生在圖上找出板塊的名稱強調印度洋板塊的范圍展示交流2:板塊運動的兩種形式--------張裂和擠壓用書來演示板塊運動的兩種形式,并說出地表會產生的現象?出示動畫演示總結板塊運動:張裂------裂谷或海洋擠壓-----山脈展示交流3出示火山地震分布圖,找出世界上兩大地震分布區(講述)火山、地震多發生在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提問1)那位同學能在圖上找出中國的位置(提問2)你知道近年來中國發生地震的地方有哪些嗎?(講述)同學們知道的真多,我準備了兩個材料,請同學們看一下播放雅安地震的視頻和汶川地震圖你能解釋中國多地震的原因 小組討論,探究個別回答,師生點撥糾正讀課本找出原因回答師生梳理讀材料找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回答問題看圖了解大陸的漂移看課本,看圖介紹大陸漂移的內容小組討論師生歸納讀課本了解看圖說出名稱學生在圖上勾畫出范圍跟老師一起演示說出產生的現象看動畫師生總結學生到黑板前指出位置,說出名稱指出位置生紛紛回答看視頻了解讀圖解釋原因個別糾正 以案例探究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學生樂于接受,興趣盎然。條理更加清楚讀材料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學習魏格納勇于發現和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設疑-論證的思路用動態圖更加形象生動圖文結合,效果更好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用提綱式歸納,使學生一目了然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用直觀的方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拓展延伸 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所以同學們要樹立防震意識,多積累一些防震減災的措施,那你有哪些防震的措施可給我們分享一下 小組討論防震措施 樹立學生防震意識智能測評 這節課我們學的怎么樣呢?下面來檢測一下,出示練習題 學生做練習 通過檢測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知識構建談收獲 本節課你有何收獲呢?請閉上眼睛靜靜的想一想,然后來說一說 學生思考回答結束語 這節課同學們收獲都非常大,可以說是碩果累累。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