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春秋戰國的歷史巨變》課 時 2課時 班 級課 型 新授課 時 間教學目標 1、通過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變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相繼出現的史實。 2. 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背景下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現及其主張著,理解“百家爭鳴”對中國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 3. 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天文觀測、水利工程和傳統醫學等取得較大成就,感受我國早期科技發展的水平。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背景下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現及其主張,理解“百家爭鳴”對中國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天文觀測、水利工程和傳統醫學等取得較大成就,感受我國早期科技發展的水平。教 法 1、講授法。 系統講授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脈絡。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解析能力。學 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評價 小組評價、 綜合評價教 具 白板、教學PPT教 學 過 程 及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西周后期,隨著周王室所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少,地方上諸侯的實力越來越強。諸侯開始不聽命于天子,維護周天子統治的國家制度崩壞,王室衰微。國家發展日益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我們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這節課,我們來一同學習這一時期社會的變革和思想文化的發展。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1.三家分晉指的是那三國?列舉戰國七雄及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交戰雙方及與之相關的成語。 三家分晉:韓、趙、魏。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余次。春秋時期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為了國家的強大,推行“胡服”、教練“騎射”的故事,表現出趙武靈王注重實用、勇于改革的形象。使軍隊中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后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為國家的穩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 都江堰水利工程 這里地形復雜,加之泥沙淤積,使得航行十分困難,而且江水在洪水季節常常泛濫。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邊遭受洪水肆虐的時候,東邊卻因缺水而受旱災之苦。李冰到任以后,聽到了大量的民眾呼聲,親臨實地考察后不久就開始實施這項規模浩大的工程。近現代的人們所見到的都江堰工程,從上游數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魚嘴、內外金剛堤、飛沙堰、人字堤、寶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江魚嘴、飛沙堰與寶瓶口。現在可以肯定這3項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李悝(kuī)變法 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后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吳起變法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最后吳起被射殺,變法以失敗告終。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商鞅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軍功,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的科技文化】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宋國貴族目夷的后裔 ,曾擔任宋國大夫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字依智 ,戰國時期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一說故里為曲阜 ,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鉆、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儒家學派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國并影響及流傳至其他東亞文化圈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綿不斷,為歷代儒客推崇,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于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儒家在獨尊儒術之前,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春秋戰國時期,老子集古圣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范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等。 法家思想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研究國家治理方式的學派,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它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戰國時期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 其思想源頭可上溯于春秋時的管仲、子產。戰國時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 先秦文學 華夏范圍內由分裂而尋求統一的基本時代特征。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有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先導的古代神話和古代歌謠,有標志著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有作為后代史傳體文學和小說、戲劇濫觴的歷史散文,有體現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局的諸子散文,有我國寓言文學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楚辭》,等等。豐富多彩,斑駁燦爛的先秦文學奠定了我國兩千幾百年文學發展的堅實基礎。 1、教師采用直接導入的方式,講述周王室的講述周王室的衰微國家禮崩樂壞,封建制度受到瓦解,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教師出示PPT,分別指出三家分晉、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并對他們之間的故事進行簡要的講述。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教師出示圖片,講授胡服騎射的故事。領略趙武靈王為了使國家強大而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 教師提出問題: 在中國古代如何修建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學生認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 5、教師總結教師總結春秋戰國時期的三次重要的變法。分別是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和商鞅變法。 教學重點 重點讓學生掌握商鞅變法,在秦孝公時期,商鞅推行變法的一系列舉措。以及變法后國家的發展情況進行簡要的總結梳理。 7、教師出示PPT圖片講述春秋戰國時期兩大科技人物,分別是墨子和魯班。在春秋戰國時期科技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8、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歷史了解儒家學派,儒家學派作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深遠影響的學派,知道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代表提出的重要理論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9、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建立人物以及提出的主要思想與他們的價值追求。 教師講解PPT圖片:法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十分重要的思想。至今被我們所沿用,理解古代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的思想。 11、最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先秦文學部分。好了解我國兩部先秦文學著作,分別是詩經和離騷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作業 課后思考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課后反思(教學收獲、特色創新、存在不足、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