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7 哺乳動物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哺乳動物》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七節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本章主要按照動物的進化順序先后學習,所以本節安排在動物的主要類群這一章的最后面。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動物,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與生活習性,而不同的種類的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也是不同的。哺乳動物主要突出識記其主要特征,而前面學習的其它類型的動物特征以及這些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為本節課做了良好的鋪墊。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認識常見的哺乳動物。(2)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學會區分家兔和狼的牙齒。(3)哺乳動物與人類關系。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分析,對比等方法,概括出哺乳動物的概念并總結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2)闡明家兔、狼的牙齒等方面對生活環境的適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哺乳動物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看待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培養學生愛護、保護。三、教學重難點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重點)辯證地認識哺乳動和人類生活的關系。(難點)四、教學過程(一)多種多樣的哺乳動物,激發熱情展示各種特別的哺乳動物,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蝙蝠、鯨魚、鴨嘴獸等動物。(二)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明確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哺乳動物的一些特征,通過探究的形式來總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在合作探究和互動中掌握哺乳動物胎生、哺乳的特征,及胎生哺乳的優越性,培養學生善于思考、交流的能力。1. 哺乳動物體表被毛的意義是什么?答:哺乳動物可以維持恒定的體溫,是恒溫動物。體毛具有很好的保溫作用。2.胎生、哺乳的優勢是什么?答: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3.兔和狼的牙齒有什么不同?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什么關系?答:狼有犬齒,兔沒有犬齒。這與狼的食肉性相適應。兔有門齒和臼齒,這與兔的食草生活相適應。4.牙齒的分化對攝食和消化有什么意義?答:牙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攝食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總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三)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分析哺乳動物作用,辯證的去看待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 家畜是由野生動物馴養而來的,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2. 瘋狂的捕獵已導致野生動物種類數量銳減,也屢屢導致“潛伏”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原體,傳染給人類。因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應當徹底革除。3. 哺乳動物的用途還有很多。例如,導盲犬、警犬、軍馬等是人類得力的助手。4. 人類的生活有時候也會受到哺乳動物的困擾。例如,鼠類猖獗會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有時還會傳播疾病。(四)達標測評,總結延伸1.中華鱘和鯨魚終身生活在水中、中華鱘用鰓呼吸,卵生; 鯨魚用肺呼吸,胎生。它們分別屬于(C)A.魚類、魚類 B.哺乳動物、魚類C.魚類、哺乳動物 D.哺乳動物、哺乳動物2.長江江豚每胎只產1仔;由雌豚授乳。長江江豚捕食時,銀鷗會來搶食,出現“江豚嬉鬧,銀鷗飛舞”的美麗景象。下列有關長江江豚的說法錯誤的是(A)A.用鰭游泳,用鰓呼吸 B.屬于恒溫動物C.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 D.與銀鷗之間存在競爭關系3.下列關于哺乳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C)A.體表被毛,有利于吸引異性和求偶 B.胎生可以提高產仔數量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D.哺乳動物只有門齒和犬齒的分化4.觀察比較兔和狼的牙齒,能分析得出(D)A.兔的門齒發達適于磨碎食物B.狼的犬齒發達適于切斷食物C.兔的牙齒包括門齒、犬齒和臼齒D.牙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5.下列關于動物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C)A.青蛙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輔助肺呼吸B.蛇的體表有角質鱗片,能適應陸地干燥的環境C.蚯蚓的身體前端長有環帶,有利于爬行D.兔的牙齒分化,與其植食性相適應6.“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下列敘述與該觀點不相符合的是(B)A.魚的鰓絲呈鮮紅色,密布毛細血管,適于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B.鳥有氣囊輔助呼吸,增大了氣體交換面積,滿足了鳥飛行時對氧的需要C.家兔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D.家鴿的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大型正羽,適于搏擊空氣飛行(六)課下總結與拓展訓練反思學習,目標達成,完成分層作業五、板書設計5.1.7 哺乳動物一、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二、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家畜、人類的好助手、寵物、鼠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