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第三框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教材分析】本框題包括三目,分別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問題的精髓”“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講述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等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一分為二”“堅持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等。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本框題內容在第一單元乃至整個模塊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從第一單元的主題來看,“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圍繞著馬克思主義督學關于“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基本原理展開,一方面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另一方面進一步闡釋了這個運動變化的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聯系、發展、矛盾三個范疇依次遞進。對立統揭示了客觀世界發展的源泉,是理解辯證法的其他規律和范疇的鑰匙。辯證法是關于發展的學說,而發展的內容、過程和動力都是由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決定的,凡是有關發展的問題,都只有從對立統一中才能得到科學的理解。唯物辯證法的全部規律和范疇都是從不同側面揭示事物的聯系和發展的,而聯系和發展的根本內容是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關聯,即對立統一。對立統一是我們分析和研究事物的根本方法,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即矛盾分析法就是通過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質及發展規律,以便有效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的方法。從整個模塊的學習來看,只有在矛盾觀學習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把握唯物史觀,理解社會歷史發展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本框題學習內容不僅重要,而且比較復雜。本框題承襲前一框題的內容,進一步閘述“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矛盾),由此展開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回答“是什么”,包括事物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矛盾)一一矛盾是什么一一事物的矛盾是什么樣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關系);第二層次分析“怎么辦”,即怎樣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包括兩點論與重點論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課標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教學提示:以“為什么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為議題,探究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意義??山Y合走進新時代的中國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討論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當前的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伤鸭耘行运季S獲得創新成果的實例,說明破除迷信的意義和獨立思考的價值。【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矛盾的概念。(2)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能力目標:理解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學會運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矛盾分析法,增強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學會運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結合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框題內容的學習,懂得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明確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新課標指出,具有政治認同素養的學生,應能夠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光明。在教學中,可將中國人民的抗疫全過程作為情境背景,引導學生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帶領人民群眾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條,從中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認識到中國政府始終統籌防疫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和“六?!惫ぷ?,從而認同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2.科學精神新課標指出,具有科學精神素養的學生,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選擇;感悟人生智慧,過有意義的生活。本節課內容主要是矛盾及其基本屬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教學中可以圍繞“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中國的抗疫之路”這一核心議題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思維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危與機”;運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科學地論證國家防控體系的正確性;面對防疫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能夠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個人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上述學習有助于學生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在面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①矛盾的特殊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教學難點:①矛盾的基本屬性。②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黑板、粉筆、多媒體、相關視頻和圖文資料,收集整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問題的精髓”“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相關資料。2.學生準備: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拓展知識儲備,為學習本框題做好充分準備。【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合作研學、探究式學習法、講授法【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本框題“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包括三目。第一目“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闡述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屬性,領會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第二目“矛盾問題的精髓”,闡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及其重要意義。第三目“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闡明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本框的學習,幫助我們樹立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二)新課講授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之所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聯結,又相互區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我們應學會分析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堅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第三框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閱讀與思考:愛因斯坦創立的光量子學說一發表,就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朋友問他:“光究競是什么 是波還是微粒 要知道,兩者不能并存,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愛因斯坦聽后,激動地說:“不是這個,就是那個 為什么不可以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自然界喜歡矛盾?!?br/>議題:(1)愛因斯坦對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17世紀末期,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光的本質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以惠更斯為代表,認為光的本質是一種機械波,由發光體引起,和聲波一樣依靠媒質來傳播;另一種觀點以牛頓為代表,認為光的本質是由發光體發出的彈性微粒所組成。兩種觀點各持已見,互不相讓?!肮獠皇遣ǎ褪俏⒘!币馑际钦f,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二者沒有任何聯系。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了光量子學說,把兩種觀點統一起來,認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币馑际钦f,一個事物內部總有兩個方面,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愛因斯坦對光的看法所體現的哲學道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2)這里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1)矛盾的含義:教師講解: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2)矛盾的基本屬性①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教師講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1)矛盾雙方轉化的可能性——矛盾雙方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矛盾雙方相互聯結、相互依存、相互貫通。這樣就使矛盾雙方有了相互轉化的可能性。(2)矛盾雙方轉化的情形: 其一,對作為矛盾雙方的甲和乙而言,甲變成乙,乙變成甲;其二,矛盾雙方的轉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雙方地位的轉化。(3)矛盾雙方轉化的條件性——矛盾雙方轉化需要條件,沒有一定的條件,轉化就不能實現。這個條件,既包括事物的內部條件,也包括事物的外部條件。(4)矛盾雙方轉化的客觀現實性——矛盾雙方的轉化既然需要條件,那就是客觀的。那種否認矛盾雙方轉化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那種認為矛盾雙方可以無條件或是主觀幻想的、缺乏現實根據的轉化都是唯心主義的觀點。閱讀與思考: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薄疤煜轮寥?,馳騁天下之至堅?!薄爸湫?,守其雌?!薄爸浒?,守其黑?!薄爸錁s,守其辱?!薄氨鴱妱t滅,木強則折?!薄暗溬飧V?,福兮禍之所伏。”孫武說:“亂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br/>議題:(1)善惡、有無、難易、長短等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榮辱、強弱、禍福、治亂等為什么可以相互轉化 (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老子》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大小、高下、前后、生死、難易、進退、長短、強弱剛柔、貴賤、善惡、榮辱、吉兇、雌雄等?!独献印分械脑S多論述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雙方相反相成的道理。善惡、有無、難易、長短等之所以相互依存,就在于它們都以對立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2)榮、強、福中包含著辱、弱、禍,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例如,孫武提到的亡地、死地本來都是不利條件,如果指揮得當反而可以取得勝利。因此,轉化是需要條件的,不會憑空出現。這些都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廳、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相關鏈接: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機械運動中的吸引與排斥,物理運動中的陰電與陽電,化學運動中的分解與化合,社會生活中的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人民內部不同利益和意見的分歧,思想領域中正確觀點與錯誤觀點的對立,等等,都是矛盾斗爭性的不同形式。教師點撥:該“鏈接”闡明了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的關系。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揭示的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④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證關系。教師講解: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但絕不能反過來講。閱讀與思考:史伯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議題:(1)以上說法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生活中與自己聯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發生矛盾最多的人,這是為什么 (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史伯所說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說明不同的事物結合生成萬物,強調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統一體??鬃诱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本又g雖然觀點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異中求得統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爭其利,貌合心不合,小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是不和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差異才會有統一,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2)生活中與自己聯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和朋友與自己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相應地產生矛盾的機會也會比其他人要多,只有具有某種共同基礎、相互依存的東西,才能呈現出“斗爭”的傾向。毫不相干的東西,構不成矛盾。因此,自己與親人和朋友的這種關系正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的體現。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第三、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師講解:(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對立,另一方叫統一?!皩αⅰ焙汀敖y一”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矛盾的雙方本身。矛盾雙方是指矛盾的主次方面,兩個方面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即矛盾。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系始終是不可分割的。(2)“事物內部”一方面指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的,說明矛盾是客觀的;另一方面,事物是無限可分的,兩個具體事物之間的矛盾是包含這兩個具體事物的更大的事物的內部矛盾,從這個意義上說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3)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不可分(1)任何矛盾的同一,都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是包含斗爭的同一,因此是具體的、相對的同一,不是絕對的、抽象的、僵死的同一。而斗爭性是絕對的,如果否認了斗爭的絕對性,把它看成是相對的,看成有時存在、有時不存在,那就等于說,同一有時候是不包含斗爭的,這種同一是抽象的、絕對的同一,恰恰是形而上學的觀點。(2)任何具體矛盾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歷史,沒有什么永恒不變的統一體。(3)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絕對的斗爭性就存在于相對的同一性當中,并且二者是不可分割的。(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如果把它看成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那就否認了變化和發展。而斗爭性的存在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正如運動是絕對的一樣。有矛盾就有斗爭,有斗爭才能發展。★歸納: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項目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爭性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表現 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特點 有條件的、相對的 無條件的、絕對的聯系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注意 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們應當促進有利轉化,防止不利轉化。 第二、矛盾雙方的對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們應當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典型案例分析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矛盾雙方相互依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符合對立統一規律; 苦盡甘來、樂極生悲、因禍得福;吃一塹,長一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失敗是成功之母;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教學相長”——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一勞永逸”——違背對立統一規律。2.矛盾問題的精髓閱讀與思考:莊稼吸收水分和蒸發水分,是一對矛盾。這一矛盾貫穿莊稱生長過程的始終。工廠的生產和消費,也是一對矛盾。生產直接就是消費,消費直接就是生產。只要工廠存在一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運動就不會停止。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矛盾,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議題: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思維領域,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廣泛地舉例說明。比如,在機械運動中,最簡單的物體位移,就包含著連續和間斷的矛盾。在物理運動中,除了包含著機械運動的矛盾以外,還有聲、光、電、磁、基本粒子等更加復雜的矛盾運動.在化學運動中,有化合和分解、陽離子和陰離子的矛盾。在生物運動中,有同化和異化、遺傳和變異的矛盾。在社會運動中,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在思維領域中,有真理與謬誤、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矛盾等。(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義: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②方法論要求: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教師講解:(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2)矛盾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矛盾無好壞之分。(3)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釋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名人名言: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與依賴和相斗,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珴蓶|教師點撥:教材引用了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的論述,既強調了矛盾具有普遍性“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又強調了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相關鏈接:張載提出“一物兩體”的命題,認為“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朱熹把“一物兩體”概括為“一分為二”,他說:“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于無窮,皆是一生兩爾。”方以智在“一分為二”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題。王夫之則把“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兩個命題結合起來,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兼有陰陽的統一體,陰陽對立不是“破作兩片”,而是可以相互轉化。教師點撥:該“鏈接”中引用了張載關于“一物兩體”、朱熹關于“一分為二”、方以智關于“合二而一”、王夫之關于陰陽統一體的論述,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關系,領會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義: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②表現: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相關鏈接:在我國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作品浩如煙海,后人可以從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自然環境:“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是風景綺麗的江南春色?!端疂G傳》把一百零八將描寫得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可以憑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別開來。教師點撥:該相關鏈接主要強調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點,文學創作要把握好矛盾的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意義。閱讀與思考:德國哲學家菜布尼茨說: 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王不信,派衛士和宮女到御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菜布尼茨又說: 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國王又派衛士和宮女去找,結果找來的樹葉總是具有共同性。議題: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這個故事背后的道理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證關系教師講解: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原理中的普遍性是共性的意思。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教師講解: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但絕不能反過來講。)教師點撥:一個“只吃水果的病人”的漫畫,漫畫中病人的錯誤之處在于將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割裂開來,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不能離開特殊性而存在。★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1)它是正確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把握唯物辯證法的關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不僅是貫穿對立統一規律的一條主線,而且揭示了世界存在狀況的實在內容,是理解辯證法其他問題的一把鑰匙。因此,只有懂得了它才能真正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把握辯證法的實質。(2)它是人們認識事物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人類認識事物,總是首先認識個別事物,逐漸擴大到認識一般事物,從許多個別、特殊的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共同的一般的本質,以它為指導進一步深入研究更廣泛的個別、特殊事物,從而補充、豐富和發展已經取得的一般認識,然后再以此為指導去研究個別、特殊事物。人類的認識運動就是這樣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循環往復無限發展的過程,從而使人類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提高。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教師講解: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閱讀與思考:資本主義制度所包含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所共有的東西,對于資本主義來說,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資本主義的這種矛盾,乃是階級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對于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來說,這是矛盾的特殊性。議題:(1)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圍是普遍性矛盾,在什么范圍是特殊性矛盾 談談你的理解。(2)請你列舉實際生活中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之間相互轉化的例子。(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范圍內是共性,是普遍性,但就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則是個性、特殊性。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是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反之亦然。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2)如動物概念,動物相對于生物來說是矛盾的特殊性,動物相對于雞、狗、牛、羊等來說就是矛盾的普遍性。③方法論要求:教師講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1)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要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規律,并掌握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工作方法。(3)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視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間的差別;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視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萬事萬物的聯系。(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等于關少數與多數、整體與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如果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同多數與少數的關系相混淆,就割裂了二者的相互聯結。普遍性不可能在種種特殊性之外獨立存在,多數可以獨立并和少數并列存在;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多數卻不能存在于少數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少數不能包含多數。整體是各部分的集合,部分是組成整體的要素整體雖由部分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質,不能說整體寓于部分之中。★歸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項目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含義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表現(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及方法論意義關系 相互聯結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側重于強調特殊性對普遍性的重要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側重于強調普遍性對特殊性的(指導)意義相互轉化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方法論 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規律,并掌握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工作方法。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閱讀與思考: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毛澤東全面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后認為,雖然攻打錦州比攻打長春、沈陽要困難得多,但先攻占錦州是奪取這一戰役勝利的關鍵。因為錦州是東北通向關內的咽喉,是東北敵人撤回關內的唯一陸路通道,這里的敵人消滅了,就可以把東北的大門堵死,關起門來殲滅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遼沈戰役的勝利證明,這一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議題:(1)毛澤東提出先攻占錦州戰略決策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2)結合生活事例,談談你在面對復雜事物時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矛盾的。(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在遼沈戰役中,毛澤東全面分析敵我雙方存在的矛盾,作出了先攻占錦州的決策,一舉奪得遼沈戰役的重大勝利。這是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典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認識到,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種矛盾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種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先攻占錦的戰略決策體現了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的方法。(2)先抓住關鍵,解決主要矛盾,然后解決次要矛盾。(1)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第一、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第二、次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第三、關系: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教師講解:體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的俗語名言: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好鋼用在刀刃上,工作做到點子上;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打蛇打在七寸上。不分主次: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個指頭按跳蚤。顛倒主次:丟了西瓜撿芝麻。名人名言:不能把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香待,必須把它們區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著重于提住主要的矛盾?!珴蓶|教師點撥:毛澤東關于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論述,這段話出自《矛盾論》,它強調在錯綜復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中,把握主要矛盾十分重要不能把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須要把它們區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而且要著重抓住主要矛盾。★關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幾個誤區(1)不能認為首先解決的矛盾就一定是主要矛盾。區分主次矛盾只能從地位和作用的角度進行判斷,而不能根據解決的先后順序。在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下,首先解決次要矛盾,有利于促進主要矛盾的解決。(2)不能認為解決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自然就會解決。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要做到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防止次要矛盾的影響和轉化。(3)不能認為任何事物內部都有主次矛盾。事物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事物的內部只有一個矛盾,所以它只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存在主次矛盾之分。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每一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第二、矛盾的次要方面:每一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第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教師講解:矛盾主次方面與量變、質變的關系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矛盾主次雙方此消彼長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尚未改變矛盾雙方原有的主次地位時,就是事物量變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實現了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變更時則發生事物的質變。閱讀與思考:薔藏花總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愛的天使,他們也決不會沒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潔的星辰,要是傷了風,也會墮入凡塵。最好的蘋果酒常帶木桶的味道,太陽里也有黑點可以看到。議題:(1)以上詩句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蔽覀儜撛鯓訉Υ瑢W、老師、家長和自己 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哲學結論,即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認識方法。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說明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因此我們應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我們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都應該既看到長處,又看到不足,不能片面地評價一個人。事例(略)。★歸納: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比較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區別 內涵 主要矛盾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 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方面 事物內部 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次要矛盾 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方面 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復雜事物中,一般只有一個,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多個 在每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個,次要方面也只有一個方法論 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聯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二者都是關于矛盾的不平衡性問題,都要求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從屬于主次矛盾,主次矛盾里面都包含主次兩個方面,但是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閱讀與思考: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全面鋪開,眉毛胡子一把抓,還是有重點地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一處 議題:舉例說明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規劃,學會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對待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做法與策略,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③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教師講解:第一、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第二、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第三、二者的關系: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閱讀與思考: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如果問下雨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對這一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應當給出確定的條件。比如說,當谷物播種完畢時下雨,這雨對谷物有益嗎 這時如果回答是有益的,就是正確的回答??墒牵斠呀浄e澇成災,天還下傾盆大雨,這雨對莊稱是有益的嗎 這時如果回答是有害的,也是正確的回答。議題:(1)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體問題的 (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1)對下雨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進行具體分析,就無法作出回答。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如果離開了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就無法區分事物,也就談不上正確認識事物。(2)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①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③重要性: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閱讀與思考:孔子對不同的人問的同一個問題,往往給予不同的回答。魯國的大夫孟懿子問孝,他說:“無違。”不違背禮儀就是孝。孟武伯問孝,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最擔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問孝,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孝的關鍵是敬,而不是簡單地養活父母。子夏問孝,他說:“色難。”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愉悅的容顏就是孝。議題: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為什么孔子對不同的人問的同一個問題給予不同的回答。(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小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什么是孝 怎樣才能做到孝 材料列舉了孔子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這四種做法都可稱為孝,由于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盡孝的方式和方法就有所差別。通過分析,領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關鍵。相關鏈接:《三國志》記載:“府吏兄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锤髋c藥,明旦并起?!?br/>教師點撥:該“相關鏈接”中華佗面對同樣的病癥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的故事,旨在幫助我們領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學會針對具體情況找到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怎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前提一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唯物論基礎和前提。(2)關鍵——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點、本質以及該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對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體分析;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的特點作具體分析;對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體分析。(3)重要條件——要在運動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發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在運動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我們在分析每一個具體矛盾時,一定要“事事”“時時”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離開時間、地點和條件,就無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正確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關系比較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區別 側重點 側重于矛盾各自特點,反對“一刀切” 側重于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角度 辯證法角度 唯物論角度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 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規律客觀性原理聯系 ①二者都突出強調了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去認識事物的不同性質,都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礎和前提,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深入體現和必然結果,離開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是正確的方針政策也難以貫徹和落實。★矛盾觀點在實踐中的應用(1)“既……又……、雖然……但是……、雙贏、雙刃劍、成就與困難機遇與挑戰、相反相成”,此類語言蘊含的哲理: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2)“根據……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優勢特色、特征”,此類關鍵詞蘊含的哲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先試點,后推廣,抓好典型;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此類語言蘊含的哲學道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4)“第一要務、重點、關鍵、首要(問題)、中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此類語言蘊含的哲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辦事情要抓重點和關鍵。(5)“主流、主體、方向、總體上、總的來說”,此類詞語蘊含的哲理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性質、利大于弊、本質”,此類語言蘊含的哲理: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歸納:全面認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前提 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唯物論基礎和前提。關鍵 對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過程和階段的矛盾以及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作具體分析。重要條件 要在運動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注意 在分析每一個具體矛盾時,要“事事”“時時”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反對 “一刀切”“一風吹”的工作方法和教條主義。★歸納:矛盾分析法(三)課堂小結本框題學習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了解了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屬性,領會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知道“矛盾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及其重要意義。也清楚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本框的學習,幫助我們樹立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知識結構(四)板書設計第三框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1)矛盾的含義(2)矛盾的基本屬性2.矛盾問題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證關系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1)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考鏈接】1.(引自:2022山東濟寧一模)2021年9月,以“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為主題的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論壇強調,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包容顯得尤為重要,這迫切需要我們從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世界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與多元文明交流互鑒中淬煉出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探求解決當今問題的治世良方。這啟示我們(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挖掘不同文明的獨特智慧有助于凝聚價值共識②矛盾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文明交流只有“和而不同”才能“美美與共”③在對立中把握統一,開展“文明對話”是解決當前全球性問題的應有之義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要業守中華文化立場,做到以我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答案A。與多元文明交流互鑒中煉出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探求解決當今問題的治世良方,啟示我們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挖掘不同文明的獨特智慧有助于凝聚價值共識,在對立中把握統一,開展“文明對話是解決當前全球性問題的應有之義,①③符合題意矛盾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說法錯誤。題干沒有涉及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做到以我為主,④與題意不符。2.“針尖大的窟隆能透過斗大的風?!币獣r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下列與材料中觀點蘊含哲理相近的是( )①日中則,月滿則虧 ②秉軸持鈞,以一持萬③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④無所不備,無所不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B。材料體現的哲理是事物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對立統一。“日中則晨,月滿則虧”是指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體現事物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對立統一?!胺牢⒍艥u,防患未然”的意思是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這體現的也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體現了對立統一。①③符合題意?!氨S持鈞,以一持萬”的意思是掌握事物運轉的中心和關鍵,強調抓主要矛盾,②不符合題意?!盁o所不備,無所不寡”,強調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④不符合題意。3.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我們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這表明( )A.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轉化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聯結C.安全與發展相互排斥、相互對立D.安全與發展相互依賴相互貫通解析:答案B。A錯誤,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二者不能相互轉化。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我們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這表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聯結,B符合題意。C、D不符合題意。4.(引自:2019課標I)規劃要求,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決矛盾的前提③系統優化方法是著眼于事物整體性的重要方法論④關鍵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答案C?!巴诰蜞l村多種功能和價值”體現了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決矛盾的前提,②切題?!敖y籌謀劃”農村各項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體現了立足整體,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③切題。題干未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①與題意不符。材料未體現關鍵部分對整體的作用,④與題意無關。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如下圖):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②事物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③要防止質變就必須將量變控制在一定范圍內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D。漫畫未體現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主要說明過猶不及,①排除。漫畫未涉及事物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②排除。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啟示我們要防止質變就必須將量變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③④正確。6.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保護區域涵蓋了青海4州21縣(市)以及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面積達39.5萬平方千米。歷經數年努力,借助大數據平臺,三江源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已搭建完成并投人使用,并與青海省相關部門建立要求,成為污水處理行業的標桿。作為中國第一家示范性城市污水處理廠,其經驗和模式可復制到全國污水處理廠。這說明( )①矛盾的斗爭性與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③特殊性之中包含著普遍性④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答案B。材料說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特殊性之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②③符合題意。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不是矛盾的斗爭性與同一性相互轉化,①錯誤。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④錯誤。7.(引自:2021河北)美學家朱光潛說過,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盡善盡美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從哲學的角度看,這段話體現了①事物的性質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②矛盾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 ④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答案D。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說明世界是完美與不完美的統一,但并沒有說明哪一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①不合題意。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說法錯誤。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說明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②符合題意。世界是完美與不完美的統一,說明世界是矛盾統一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④符合題意。8.中國農科院堅持對科研人才分類評價:對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著重評價其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的能力;對從事應用研究的人員,重點評價其對前沿技術的創親能力;對從事軟科學研究的人員,重點評價其對國家農業發展提出戰略規劃的能力。農科院人才分類評價的哲學依據是( )①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規定事物的發展方向②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C。在人才評價時,著重把握人才的能力突出方面體現了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抓主要矛盾無關,①不選,②應選。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③錯誤。對不同的研究人員采取不同的人才評價方式,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利于正確評價人才,④應選。9.據某網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隨著相關技術和其他條件的日益完善,數字人民幣將逐步推向全國。但目前數字人民幣尚沒有推出的時間表。我國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 )①事物間的聯系有時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堅持-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③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④解析:答案C。我國之所以要對數字人民幣進行試點后再逐步推廣,是因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我們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②④符合題意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①錯誤。對數字人民幣進行試點后再推廣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未體現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③與題意不符。10.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白咦约旱穆贰笔腔冢? )①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C?!白咦约旱穆贰笔腔诿芫哂刑厥庑裕煌挛镉胁煌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故②④入選。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故①不選。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故③不選。11.(引自:2022八省八校第二次聯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指出,賦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務,先行先試、作出示范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到 2035 年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裕。這說明者①矛盾的普遍性指導矛盾的特殊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轉化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D。 材料強調的是由矛盾的特殊性上升為普遍性,而不是強調普遍性指導特殊性;材料沒有強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轉化,①②不選。浙江先行示范將成功經驗總結為矛盾的普遍性,為全國提供一套可復制推廣的做法,說明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③④符合題意。12.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安全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復雜。一方面,網絡安全威脅無處不在;另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說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②矛盾雙方的統一是主要的,對立是次要的③矛盾同一性是絕對的,斗爭性是相對的④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答案D。我國互聯網安全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復雜。一方面,網絡安全威脅無處不在;另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說明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①④符合題意。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矛盾雙方地位有主次,對立與統一不分主次,②錯誤。矛盾雙方的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對立是絕對的無條件的,③錯誤。13.(引自:2022山東)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歷法。陰歷反映的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規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導海事活動;二十四節氣則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氣候特征,可指導農業生產。通過設置閏月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陰陽”和諧,融為一體。中國歷法智慧所蘊含的哲理是(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②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③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④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答案D。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認識(包括正確認識)不能成為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①錯誤。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是物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種主觀態度(即意識),③錯誤。運用陰歷指導海事活動和運用陽歷指導農業生產,說明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②符合題意。“陰陽”和諧,融為一體,說明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符合題意。14.2021年9月,中央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要求橫琴,前海要做好改革壓力測試,及時總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改革創新成果,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新模式,強化發揮以點及面的改革示范和引領作用,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材料表明( )①認識事物的秩序應是從個性到共性,再從共性到個性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關于事物的矛盾問題的精髓③全國“新路徑新模式”寓于具體“壓力測試”之中④全國“新路徑新模式”與“壓力測試”是對立統一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答案A。①③正確,橫琴前海要做好改革壓力測試是才盾的特殊性,是個性,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認識事物是從個性到共性,再從其性到個性。②錯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的矛盾問題的精髓。④不符合題意,全國“新路徑新模式”與“壓力測試”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沒有體現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15.(引自:2019課標I)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循環往復、不斷前進,③④正確切題。量變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①錯誤。量變不僅指事物數量的增減,也包括場所的變更,②錯誤。故選D。16.下面漫畫啟示我們( )A.聯系是矛盾的根本內容B.矛盾是辯證法的總特征C.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D.堅持共性和個性的統一解析:答案C?!耙粋€人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他在失敗的陰影下看不見陽光”,告訴我們面對困難不能輕易放棄,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C正確。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A錯誤。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B錯誤。漫畫強調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沒有體現堅持共性和個性的統一,D 排除。【課后作業】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在講話中對2022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會議提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對上述會議內容進行解讀。參考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習近平根據當前經濟形勢,有針對性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②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要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隙ǔ煽兊耐瑫r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壓力。③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④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想問題辦事情要抓主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堅定不移地保持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做好自己的事情。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 年伊始,一片“雪花”點燃了北京冬奧會和中國春節。北京冬奧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帶動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習近平強調,世界各國與其在 190 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這恰恰印證了北京冬奧會主題“一起向未來”,中方將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作出獨特的貢獻。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與北京冬奧會主題“一起向未來”的關系。參考答案:①“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與北京冬奧會主題“一起向未來”的關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就是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皥F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寓于北京冬奧會主題“一起向未來”之中。“一起向未來”的主題是基于“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而提出的,不僅弘揚了奧運精神,而且突出北京冬奧會的特點。③北京冬奧會主題為“一起向未來”,中方將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作出獨特的貢獻,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