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科技成就及其影響;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明代主要科技名著及作者,了解明代的著名小說。讀北京城和紫禁城地圖,理解建筑體現的皇權至上和古代人的智慧。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明長城和秦長城示意圖,理解修長城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事跡的了解,認識他們堅持不懈,刻苦專研的付出精神。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6課,它是第三單元的第三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科技名著、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藝術。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7年級學生,經過了一學期的歷史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巧,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圖片提取歷史信息,但學識水平有限,需要教師耐心指導。學生通過預習可大致了解本課內容,但對科技名著的地位和作用、明長城和北京城對比的異同細節缺乏了解,上課時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材料加深學生認知,用圖文和視頻材料豐富歷史細節。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明朝科技名著、小說的主要內容及地位。難點:對比秦長城和明長城的異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本節課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先生將和咱們展開一次跨越時代的對話,讓我們從他講述的故事中去探索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的魅力吧。首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利瑪竇先生的自我介紹。旁白:(根據情景需要,學生扮演):我叫利瑪竇,是個傳教士,自幼信奉天主教。明朝萬歷十年,我跋山涉水來到中國傳播宗教教義。幾十年里,我感受到了這個國家帶給我的震撼!你可能好奇我為什么激動,接下來我就把我的所見所聞來一一講述。講授新課學習活動一:科技之光師: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利瑪竇先生日記的一部分:中國的中草藥真是神奇!我翻閱了一本記載中草藥的書籍并且把它的記錄在了我的日記本里。同學們能把他的日記信息補充完整嗎?生:1、姓名:李時珍2、生活年代:明朝3、身份:醫藥學家4、代表作:《本草綱目》師:(簡要介紹《本草綱目》的內容)《本草綱目》全書約1900000字;記載了藥物1800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書中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師:那我們就一起根據《本草綱目》書籍的中草藥“白芥子”一頁,來做具體的分析概括,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的內涵吧。(學生找關鍵詞,根據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誰能概括一下,舉手示意。生甲:“(莖)粗大,(種子)白色如白梁米”,這句話介紹了白芥子這種中草藥的外形和顏色。生乙:“白芥生(于)太原河東”,這句話說的是白芥子的產地。生丙:“氣味辛”,這里介紹了白芥子的氣味。生丁:“熱病人不可食;主治冷氣,安五臟。”這句話介紹了白芥子的功能、禁忌和療效。師:對,找的非常好!大家的概括都非常準確,李時珍先生對每種中草藥的形色、產地、氣味、療效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可以說是一本內容極其豐富的醫藥學著作,我們的郭沫若先生也對《本草綱目》進行了評價。(展示材料: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一八九二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辰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師:那么,根據這則材料和所學知識,誰能來概括一下《本草綱目》對后世的影響呢?生:這本書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師:非常好,利瑪竇先生也發自內心的感嘆道:這真是一部“東方醫學巨典”!師:接下來給大家通過閱讀教材內容,是什么著作讓利瑪竇先生嘆為觀止呢?生:明朝末年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師:大家都說對啦!我們一起來觀看一個視頻,根據視頻內容了解這部巨著背后的故事。我們先看這段視頻(播放視頻典籍里的中國之《天工開物》)。生:(認真觀看視頻)師:古有《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這本科技巨著幾乎覆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師:利瑪竇先生結交了一位好友——徐光啟,他們相互探討科學知識,相互學習。他的書是指什么呢?生: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師:非常好,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材料和教材,說一說《農政全書》的內容和特點?(出示材料:其書本末咸該,常變有備,蓋合時令、農圃、水利、荒政數大端,條而貫之,匯歸于一。雖采自諸書,而較諸書各舉一偏者,特為完備。——(清代)《四庫全書》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水利篇中大量引入西方《泰西水法》的記載。)生:(根據材料,勾畫關鍵字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吸取了西方科學知識。師:這真是一本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學習活動二:建筑之美旁白:(根據情景需要,學生扮演):這三部科技名著讓我看到了明朝的科技之光。中國的建筑之美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第一次看到萬里長城,它的氣勢真的把我震撼到!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建筑!聽說它從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他們有什么區別嗎?小組合作探究:根據地圖、圖片、所學知識比較秦長城和明長城的異同(完成表格)旁白:(根據情景需要,學生扮演):跟我老家的城堡不同:我參觀了世界上最輝煌、最宏大的建筑群。這可是皇帝住的地方!師: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北京城的布局特點:首先,它構成有宮城(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其次,北京城由一個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北京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學習活動三:文學之蘊師:出示圖片《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牡丹亭》,請大家積極發言,介紹以下圖片的故事?生:《三國演義》表達了人們渴望統一的愿望;《西游記》表達了鏟除邪惡的愿望;《水滸傳》表達了人民反抗官府壓迫的愿望······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與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先生展開了一次跨越時代的對話,從他的眼睛里,我們讀到了明朝時期的中國有著獨特的科技之光、建筑之美和文學之蘊,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燦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怎樣的中國力量呢?請大家把所學所想補充在導學案的反思部分吧!課后思考題:課堂練習: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 C )A.《夢溪筆談》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2、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中,兩者都屬同一領域的是 ( C )A.《齊民要術》與《本草綱目》B.《水經注》與《農政全書》C.《千金方》與《本草綱目》D.《資冶通鑒》與《天工開物》3、明長城的東端起于 ( A )A.鴨綠江 B.遼東 C.山海關 D.嘉峪關4、北京城的中心是 ( A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