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社會歷史的本質》教學設計課型 新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對象 高二上學期學生教材 分析 本課分為兩目:“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以人類進化史為導入,通過揭示猿到人的過程中勞動所起的作用來講述社會生活的本質上是實踐的。因為勞動需要協作,從而產生了協作意識,說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是,近代中國社會落后,卻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沃土。從而講述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學情 分析 高中學生剛剛接觸社會歷史知識,對什么是正確的歷史觀充滿好奇,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種好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理解觀點,同時,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限,需進一步耐心培養。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科學精神: 科學認識社會歷史的本質;正確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社會變遷的原因,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 公共參與: 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學 重難點 重點:社會歷史的本質是實踐的;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辯證關系。 難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教學 方法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地把認知結構梳理出來,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實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學生任務驅動法,演示法,討論法,分組合作探究法進行。新課 導入 播放視頻《勞動與人類的誕生》 觀看視頻,議一議:為什么類人猿中,南方巧人最終成為人類的祖先,而鮑氏南猿卻滅絕了?其中哪個因素最關鍵,產生了什么作用? 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新課 講授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 (1)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 (2)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就得研究人的社會實踐。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產實踐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 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研究范圍:整個世界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范圍:人類社會 如果我們把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運用來觀察社會歷史領域里的問題,就表現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 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主要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還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等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既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即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觀點,也包括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判斷:下列分別屬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是?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 釣魚島 3. 按勞分配 4. 機器大生產 5. 抗疫精神 6. 自然地理環境 7. 中國夢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022網絡熱詞: 擺爛、外卷、內卷、雞娃、斷舍離、心滿離、窮叉叉、c位逆襲、針不戳、yyds、割韭菜、栓Q了…… 2023網絡熱詞:顯眼包、打工人、我太難、泰褲辣、哈基米、別和我談理想,戒了……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正促錯阻”。) 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處于雙半社會的落后的中國,共產主義思想卻能在中國生根 辨析 1.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社會意識是不依賴于社會存在的。 注意: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錯誤的社會意識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注意:無論是正確的社會意識還是錯誤的社會意識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如影隨形。 注意:社會存在可以不依賴于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拓展:唯心史觀 思想家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他看來,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 英國的托馬斯.卡萊爾認為: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 評析:他們的共同點:這些觀點看到了英雄人物、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但夸大了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作用,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完全取決于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思想動機。即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這就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 【原理】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方法論】 ①要求我們要求我們從社會存在出發,實事求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 ②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教學 板書練習鞏固 1、“圍爐煮茶”最早源于中國古代文人茶事。古樸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三五好友飲酒煮茶、圍爐夜話,這是歷史記載中關于冬天的生活場景之一。近年來,在繁忙急躁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尋生活的安靜祥和,于是“圍爐煮茶”這一吃茶方式風靡起來,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社交新寵。這表明( ) ①雖然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可能相同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時代人們的實踐方式都是不同的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二八誰家女,臨河洗舊妝。水流紅粉盡,風送綺羅香。”千百年前,古人把一醉方休的酣暢,初遇難離的情思,鐫刻在長沙窯瓷生坯上,用釉涂、拿火烤,流傳至今,讓今人得以思接千載,情通古今。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影響社會存在的發展 ②社會意識的存在和發生作用離不開具體的物質形態 ③古人借助詩詞創造性反映存在,肆意揮灑萬千情愫 ④情真意切的詩詞是對作者內心豐沛情感的如實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