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大洲和大洋(第2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讓學生初步形成“腦中世界地圖”。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養成讀圖、填圖、繪圖、析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的習慣,培養用圖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七大洲輪廓形狀”和拼圖練習,讓學生探索認識世界海陸分布的方法,找出關鍵要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1、通過學習和讀圖訓練,讓學生掌握七大洲的名稱、分布及其分界線。2、通過學習和讀圖訓練,讓學生掌握四大洋的名稱、分布及與各大洲的相對位置。難點:1、亞歐、亞非及南、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間概念的建立。【教學方法】讀圖、討論教學法參與式開放型教學,“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設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圖片展示、提出問題 生:讀圖思考教師所提問題思考回答:1.地球基本面貌特征?2.說明世界海陸分布特點?3.讀圖說出世界海陸基本形態?新課講授:結合教材地圖和文字資料,指導學生讀懂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動。【課件】七大洲和四大洋【課件】介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得學生目標清晰。【課件】第一部分七大洲【課件】1、名稱〖學生活動〗思考:世界上有哪幾大洲和哪幾大洋?面積最大的洲和面積最小的洲分別是什么?〖教師〗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快速記住這七大洲名稱以及它們的相對位置后,教師指圖上的大洲的位置,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說明〗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意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阿非利加在希臘文中有“陽光灼熱”的意思;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是以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亞拉丁語原意是“南方大陸”;直到19世紀初,俄國探險隊首次進入南極圈,發現新大陸,南極洲意為“地球最南端”。【課件】2、相對位置-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完成下列問題: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東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③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赤道穿過了哪些大陸?穿過了哪些大洲?【課件】3、面積大小 展示世界七大洲的面積比較圖面積從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課件】4、大洲分界線〖學生活動〗找出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南北美洲的分界線?【課件】5、大洲的輪廓形狀出示:各大洲輪廓示意圖,讓學生注意各個大洲的輪廓【課件】第二部分四大洋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課件】2、相對位置〖活動〗 根據相對位置判斷大洋名稱面積最大的洋和面積最小的洋分別是什么?【課件】3、面積大小根據面積從大到小排列:簡稱-太大印北〖活動〗讓學生注意各個大洲的輪廓,以及它們各個大洲對應的簡單的幾何圖形,練習畫出它們的形狀。〖課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幾何圖形,“一筆畫”世界。〖練習〗⒈用鉛筆在教材P53的圖3.17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稱。⒉讓學生在課件上練習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填圖學生練習:一筆畫“世界”:請你試試用一筆畫出世界陸地輪廓(大洋州、南極洲除外)。課堂練習: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眼睛和窗口。讀四個大洲輪廓圖,回答下列各題。1.圖中四大洲的主體部分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答案 A圖中四大洲輪廓中,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歐洲,④是亞洲,其中主體位于北半球而且位于西半球的是①代表的北美洲。2.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答案 C世界上七大洲中,海岸線曲折、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歐洲是以平原地形為主,平均海拔低于200米,受北冰洋冰川的作用,西海岸十分曲折。3.四個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南半球,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答案D以上四個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南半球,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亞洲,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洲和大洋”,復習了全球海陸分布特點、了解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南北美洲的分界線等知識,這些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作業布置:1.完成配套課后練習。2.同學合作交流:結合本節所學知識,根據下一頁知識鏈接:一筆畫世界,繪制世界海陸分布簡圖,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