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公轉,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知道晝夜變化;通過頭腦構建地理運動圖式,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由地理現象反過來分析起本質,學會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過程與方法動畫演示與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球運動的興趣,并聯系生活實際總結地球運動與生活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現象背后都有其客觀的規律,懂得只有人們掌握規律才能讓人們更好的了解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道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探索大自然的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教學重難點】重點: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難點:理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提問講解法、活動探究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活動1:情境設置-動態地球公轉動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解:同學們,來看地球的運動狀態,我們今天來了解地球的運動之地球的公轉。說明本課內容:一、地球公轉基本情況;二、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切入本課學習。新課講授:結合教材地圖和文字資料,指導學生讀懂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動。【地球公轉基本情況】活動:閱讀課文,完成自學提綱。(一)地球的定義活動:觀看視頻,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運動是地球的公轉(二)公轉方向活動:觀看視頻,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地球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三)公轉周期活動:觀看視頻,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四)公轉中心活動:觀看視頻,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地球公轉的中心是太陽。(五)地球公轉的重要特征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指導學生讀圖說明幾個面的含義。講解: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66.5°的固定夾角,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公轉的軌跡叫作公轉軌道。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1.夏至日活動:觀看演示,圖文互釋,以圖釋文,指導學習觀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現象。講解: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23.5°N,這是太陽光線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陽直射點南移。2.秋分日活動:觀看演示,圖文互釋,以圖釋文,指導學習觀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現象。講解:太陽直射點南移至赤道。此時,太陽直射赤道0 ,為北半球的秋分日3.冬至日活動:觀看演示,圖文互釋,以圖釋文,指導學習觀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現象。講解:每年冬至日,太陽直射23.5° S,這是太陽光線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陽直射點北移。4.春分日活動:觀看演示,圖文互釋,以圖釋文,指導學習觀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現象。講解:太陽直射點北移至赤道。此時,太陽直射赤道0 ,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正午太陽高度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一天中正午時的太陽高度叫正午太陽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2.太陽光線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太陽距離地球十分遙遠,而且體積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線,可以看成是平行的。3.太陽高度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為太陽高度,直射(太陽光線垂直照射)時太陽高度最大,為90°。4.照射規律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斜射的地方,太陽高度小; 直射的地方,太陽高度最大5.北緯40°地區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列表說明節氣 正午太陽高度 高度春、秋分日 50 較高夏至日 73 30’ 最高冬至日 26 30’ 最低晝夜長短的變化1.極晝和極夜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動態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極晝和極夜是南北極及其附近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稱為極晝;一天24小時都是黑夜,稱為極夜。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所以把這兩條緯線稱為極圈;66.5°S稱為南極圈,66.5°N稱為北極圈。2.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關注圖中表述的信息。講解:列表說明節氣 白天時長 黑夜時長 晝夜長短情況春、秋分 12 12 全球晝夜等長夏至 15 9 晝長夜短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有極晝現象(南半球相反))冬至 9 15 晝短夜長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有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課堂練習: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圖1為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為太陽直射點位置及移動方向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舉行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于(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解析】答案:C10月23日處于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于圖中的丙段。2、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動方向是( )A.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動 B. 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動C. 位于南半球, 向北移動 D.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動【解析】答案D從圖2中可以看出,由秋分(9月23日前后)到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動。3.2019年6月7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一 端午節。讀圖,回答問題。這一天, 湘潭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出現極晝【解析】答案C6月7日這天,太陽直射點正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變長,夜變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公轉是繞日自轉,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由于地球公轉,引發了太陽直射點的往返運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晝夜長短變化的現象。請同學們認真感受,動手演示地球公轉。作業布置:1.完成配套課后練習。2.參考下頁知識鏈接內容,繪圖背誦。3.利用簡易小地球儀、手電筒模擬地球公轉,說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板書設計】地球的公轉定義:地球繞太陽的運動方向: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中心:太陽特征:地軸總是傾斜的,而且空間指向不變產生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現象 晝夜長短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