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1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圖片、視頻等資料,結合自身體驗和感受,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2.舉例說出聚落的分布、規模、形態以及傳統民居風格等與地形、氣候和資源等自然環境要素的關系。3.培養學生讀圖、繪圖、析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過程與方法說出聚落的分布、規模、形態以及傳統民居風格等與地形、氣候和資源等自然環境要素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例,感悟聚落文化傳承與聚落發展之間的矛盾,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提升對傳統聚落文化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難點:1.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提問講解法、活動探究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活動:設置情景-坪山文化聚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解:同學們,你們觀看的有關坪山文化聚落的視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主要內容是:一、聚落與環境;二、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切入本節課的學習。新課講授:結合教材地圖和文字資料,指導學生讀懂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動。【聚落與環境】(一)聚落的定義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引導學生閱讀地理景觀圖,明確圖中的信息。講解:世界上的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鄉村,有些人住在城市。聚落是人們的聚居地-鄉村和城市(二)聚落的種類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聚落般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型。類型 規模 主要從事的生產活動鄉村 較小 農業生產活動;耕作(農村)、放牧(牧村)、捕魚 (漁村)等城市 較大 非農業生產活動:工業、服務業等(三)鄉村和城市的景觀差異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列表說明項目 勞動生產方式 房屋 道路 商店 學校 醫院 農田 果園 魚塘 其他差異密集度 類型鄉村 農業生產 稀疏 平房為主 稀疏 少 少 少 由 有 有 人口稀疏城市 非農業生產 密集 樓房為主 密集 多 多 多 無 無 無 人口稠密(四)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比較容易形成聚落。聚落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等。(五)聚落的分布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城市:在土壤、地形、水源、資源的基礎上,便利的交通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鄉村:受土壤、地形、水源、自然資源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六)聚落的形態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列表說明聚落形態 分布地區 聚落特征團塊狀 平原地區 聚落規模較大,人口眾多,房屋密集條帶狀 沿著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區,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條帶狀;在一些平原地區,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發展成帶狀聚落(七)聚落的形態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1:列表說明傳統民居 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 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西亞民居 西亞氣溫高,降水稀少,當地房屋的厚墻可以減少白天通過墻壁傳導進來的 太陽熱量;小窗可以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吹來的 熱風。東南亞民居 東南亞氣溫高,雨季降水較多,雙層木樓或竹樓既可以 通風透氣,也可以避免潮濕。我國南方民居 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民居屋頂坡度大,方便 排水,墻體高有利于散熱。黃土高原窯洞 黃土高原的氣候冬冷夏熱 ,黃土的直立性較好,用之開鑿的窯洞作為居所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講解2:聚落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例如屋頂坡度與降水的關系、墻壁厚度和窗戶大小與氣溫的關系、建筑材料與當地資源的關系(像竹樓、窯洞、冰屋)等。【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一)特色聚落保護的意義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長河里,世界各地的人們利用自然環境和他們的勤勞智慧,創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這些聚落與當地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從不同角度記錄了當時的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生活情況的一部活的“百科全書”。因此,應該保護好傳統聚落。(二)特色聚落大力保護的原因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由于自然和社會的原因,一些特色鮮明的鄉村聚落正在逐漸減少;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傳統民居也被一些高樓大廈所代替。因此,如何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三)特色聚落保護的措施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挽救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目前,世界上有許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四)聚落與文化遺產講解1:文化遺產指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是人類的無價之寶。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2:列表說明《世界遺產名錄》 說明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 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或從協和廣場到大小凡爾賽宮,塞納河沿岸的變化反映出巴黎的發展。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浪漫的水城,河多,橋也多,一百多條運河縱橫全市。運河兩側多棕紅色屋頂的矮樓。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 民居建筑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庭院深深。云南省的麗江古城 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族、白族、藏族民居的傳統。中國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中國傳統古村落,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過,白墻黑瓦的古民居與秀美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中國畫里的鄉村”。中國澳門歷史城區 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集中、以西式建筑為主、中西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課堂練習:1.傳統民居與當地自 然環境關系密切。下列傳統民居與其優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高腳屋一涼爽、防潮 B.冰屋一御寒、防風C.蒙古包防曬又涼快 D.窯洞一冬 暖夏涼【解析】答案C蒙古包的特點是方便牧民轉場時拆裝。下圖是某游客旅游時拍攝的一張照片,據此回答2-3題。2.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影響該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氣候 ③河流 ④交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答案 D從圖上看,聚落分布在山間的平地,上,反映了地形對聚落的影響;聚落中有公路穿過,反映了交通對聚落的影響。圖片沒有顯示河流,也沒有氣候影響聚落的信息。3.該游客發現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護標志。你認為當地保護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適應當地的環境 B.它能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C.它比現代建筑好看 D.它記錄的信息有研究價值【解析】答案 D聚落中的古建筑反映了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所以有重要的價值。課堂小結: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在保護傳統聚落文化的同時還要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家園。作業布置:1.完成配套練習題。2.小調查:查閱資料,結合本課所學內容,想想日常所去的旅游景區,看看本地有哪些聚落?【板書設計】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聚落的種類:鄉村和城市聚落的形成: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等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分布比較密集 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的形態:平原地區呈團塊狀;沿河流、山麓、谷地等條帶狀民居與自然環境:屋頂坡度受降水影響;墻壁厚度、窗戶大小受氣溫 影響;建筑材料受資源影響。聚落的保護:聚落的價值-活的“百科全書”《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聚落-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云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等分布不均目標: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