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人口與人種(第1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以及其他社會經濟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2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并在世界人種分布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3.培養學生讀圖、繪圖、析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狀況,以及世界人種的分布。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境等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1.運用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以及其他社會經濟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2.理解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3.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難點:運用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以及其他社會經濟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理解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境等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提問講解法、活動探究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活動:設置情景-“人口山地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解:同學們,如圖所示:最高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中國和印度。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人口與人種。主要內容是: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二、不同的人種,切入本節課的學習。新課講授:結合教材地圖和文字資料,指導學生讀懂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動。【世界人口的分布】(一)人口密度1.人口密度的概念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它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程度。2. 人口密度的計算公式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人口密度是一項表示地區人口稠密與稀疏平均狀況的指標,人口密度大說明該地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說明該地人口稀疏。它與人口數量沒有直接的關系。在計算人口密度時,一定要注意單位統一。(二)世界人口分布特點與原因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1.人口稠密區的分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人口密度>200人/千米;人口密度100-200人/千米;人口密度10-100人/千米2.人口分布稀疏區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人口密度1-10人/千米;人口密度<1人/千米。3.亞洲東部和南部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動態圖關注人口分布變化。講解:北半球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就養育了眾多的人口。4.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動態圖關注人口分布變化。講解:北半球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所以人口稠密。5.人口稀疏區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動態圖關注人口分布變化。講解: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氣候極端干旱;雨林地區(如亞馬孫平原)-氣候過于濕熱;高緯度地區(如兩極地區)-氣候終年嚴寒;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寒冷。【不同的人種】(一)三大人種劃分依據及特征活動1:觀看視頻-“世界的人種有哪些?”。講解1: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劃分為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三個主要人種。活動2: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2:些特征包括皮膚的顏色、頭發的形狀、面部的特征等。(二)世界三大人種的特征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列表說明人種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黃色人種 淡黃色 黑直 面龐扁平 中等白色人種 較淺 波狀 鼻梁高、嘴唇薄 較多黑色人種 黝黑 卷曲 嘴唇較厚 很少世界人種的總體分布特點1.世界人種的總體分布特點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同一人種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2.三大人種的分布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列表說明人種 主要分布地區白色人種 南美洲東南部、大洋洲東南部、北美洲中部、非洲北部、歐洲、亞洲西部黃色人種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和亞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色人種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印度南部和美洲部分地區(四)各種族一律平等 ,反對種族歧視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縱觀歷史,不同人種的人都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些有種族偏見的人,把某個人種說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對“低等種族”的人加以歧視和壓迫,都是應該遭到反對并且被譴責的。(五)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活動:圖文互釋,以圖釋文。講解:列表說明人種 分布 環境對體質特征的影響黑色人種 氣溫較高的熱帶地區 皮膚內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鼻子低而寬,體毛少,便于散熱白色人種 氣溫較為寒冷的地區 鼻子高而窄, 鼻孔通道較長,可以使冷空氣較緩地進入肺部;體毛稠密,可以防寒黃色人種 溫帶 膚色和身體特征介于以上兩個人種之間課堂練習:1.下圖是世界人口分布與海拔、緯度的關系統計圖,關于世界人口分布與海拔、緯度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地區B.世界人口分布隨海拔升高而增多C.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地區D.世界人口分布隨緯度升高而減少【解析】答案C圖1中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世界人口分布隨海拔升高而減少。從圖2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 60°N地區。2.2015年中國總人口數量達13.68億人(不含港、澳、臺),我國的人口密度是( )A.160人/平方千米 B.148人/立方千米C.138人/平方千米 D.142.5人/平方千米【解析】答案 D根據人口密度的含義列式如下:中國的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136800/960≈142.5人/平方千米。3.下列分布地區與其主要人種對應正確的是( )A.歐洲一白色人種 B.大洋洲一黑色人種C.非洲北部一黑色人種 D.亞洲西部一黃色人種【解析】答案 A歐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種分布區。課堂小結:通過對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就是地區分布不均,而且原因也找到了。人們喜歡生活在北半球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其中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種,也是生活其中。我們要知道各種族一律平等 ,反對種族歧視。這對我們感知世界、形成正確的人口的觀念有重要意義。作業布置:1.完成配套練習題。2.小調查: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看看我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板書設計】人口與人種(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人/千米 ):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南部原因:北半球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人口稠密區:-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原因:北半球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不同的人種人口稀疏區及原因劃分: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三大人種的分布三大人種的特征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雨林地區過于濕熱高緯度地區一終年嚴寒沙漠地區一 極端干旱高山高原地區一高寒缺氧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目標: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