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基本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信息音樂 八年級 第二學期 人音版 《樂海泛舟》單元組織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方式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聆聽、演唱《搖籃曲》 第二單元第一課時課時 2 演奏《搖籃曲》 第二單元第二課時信息欣賞《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鱒3 魚》、《A 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 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章)》、《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單元分析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課 1.通過學唱《搖籃曲》,引導學生用柔和的音色和舒緩的情緒來展現出歌曲中母親對孩子的愛意。標2.通過課程引導和樂曲欣賞,使得學生對于樂曲相關的樂器及其音色有一定的了解。要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上及課下的小組互動,激勵學生勇敢的通過指揮合唱、演奏樂器、個求人獨唱等方式用音樂來表現自己。4.對于樂曲相關的簡譜能夠認識并哼出曲調,知道不同音符所代表的含義。6. 對于世界音樂大師勃拉姆斯、舒伯特和莫扎特有一定的了解。本章選取的樂曲都是世界音樂大師的名作,共同的特點是風格鮮明、情緒飽滿、寓意深刻。《搖籃曲》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創作于 1868 年。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方整性結構,每個樂段兩個樂句。3\4 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處歌唱。形成弱強弱弱的舞曲風格,搖擺韻律。音樂中富于徐緩的敘事語氣的旋律,再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表現出那充滿無限溫存慈祥的萬千柔情。并勾畫出一副母親對孩子親切祝福的動人畫面。也表達了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母親對孩子的愛。教 《A 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是舒伯特創作的一部室內樂作品。作品采用了一架鋼琴和小提材 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的編制,運用各樂器的特點和多種變奏手法,將原歌曲分 中所表達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與描述。舒伯特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析 往被狡詐和邪惡所害這一主題,同時借助于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其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擷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既不是對故事情節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對越劇唱腔簡單的模仿,而是根據音樂擅長抒情的特點,運用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提煉,并加以發展和創造。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運用了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在藝術處理上,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學 經過一直以來的音樂課學習,學生在樂理和鑒賞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礎,但對于世界名曲的情 鑒賞力還不足。通過一些互動性比較強的小活動,能夠在提升孩子們的音樂鑒賞力的同時提升分 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也給孩子們一個發現自己音樂才能的機會。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正處析 于變聲期,在演唱環節的練習的方法和練習量都要進行適度的把控。二、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單 1.通過聆聽與演唱《搖籃曲》,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樂曲來傳遞溫馨、平和、溫暖的情緒,掌元握樂曲的 3\4 拍和強弱拍。學 2.通過欣賞《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鱒魚》、《A 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習 (第四樂章)》、《梁山伯與祝英臺》能夠對樂器及其音色有一定的辨識能力,了解奏鳴曲式目 和變奏曲式。標 3.通過了解世界音樂大師及其生平,增長學生的見聞和音樂素養。單元 1.通過課上的互動性作業幫助同學們能有感情、準確的演奏歌曲,能夠自然的表達出安眠曲溫柔、平和的情緒特點。作2.通過課上的聽辨作業來幫助同學們對于不同樂器的音色和特點進行較好的掌握。業3.通過樂曲的演奏來復習和鞏固所學的樂理知識。目4.通過合唱和同學互幫互助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標三、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的作業是基于“雙減”的政策下設計的,主要以課堂的互動作業為主,目的是通過互動性較強的課堂作業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的海洋,一方面能高效的吸收音樂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同學們對于音樂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音樂表現力,本次作業采用了分塊作業的方式,共分為強基模塊、課堂提升和拓展訓練三個模塊。強基模塊,是為了幫助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就對于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并對于音樂的情感方面有一個基本把握,通常這一部分的作業完成時間控制在 15min 之內,并且作業內容設 為選作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情來自主選擇完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課堂提升,是課堂上按照教學進度預先設計的作業內容,以小組合作和課堂互動為主,主要計 目的是為了提升同學們對于深度參與音樂教學的主動性并給學生們更多的表現機會,使得同學思 們能夠通過音樂課程學習獲得具有音樂學科特色的綜合表現能力,如感知能力、情感體驗能路 力、實踐能力、審美情趣、藝術表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在提升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同學們的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拓展訓練,這一部分是課后的提升作業,作業的難度是難于課堂練習的,以富有創造力的題型為主,提升和強化同學們的音樂素養。青春期的孩子們對于情緒比較敏感,對于音樂的創造力也比較突出,通過給學生們自主創作和發散的機會來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同時培養學生們在音樂方面的自信心。這一模塊的題目同學們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來自主選擇。整個單元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完成情況會進行一定的加分獎勵,在學期末的綜合統計后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精神嘉獎。四、課時作業第一課時:聆聽與演唱《搖籃曲》作業作業內容與要求分層1.請同學們自己搜集母愛的體現方式有哪些,比如說古詩《游子吟》中寫的臨行密密縫、孟母三遷的行動等等。2.思考母親對你的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是溫暖柔和的,還是像狂風暴雨般激烈的?將你對母愛的感覺和具體實例寫在下方空白處。強基模塊【設計意圖】通過自己動手搜集資料了解母親的愛體現在什么行動上,讓孩子知道母親的愛是多么的無私,同時啟發孩子通過行動回饋母愛。孩子們通過回顧自己生活中母親的關懷,能夠對于本課程《搖籃曲》的溫和、柔軟的情緒加深理解,使得同學們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傳達原曲的情緒。【實施建議】1.預習內容不做強制要求,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但還是鼓勵完成。2.同學們將自己的預習準備記錄下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享。3.我是小小發言人同學們課前已經進行了一些關于母愛的資料收集,相信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和思考的方式對于母愛有著自己的體悟。接下來請有所準備的同學來分享一下自己查閱的資料或者自己的感悟。其他的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可以記錄下其他同學們的發言內容。課堂提升4.隨堂作業一:剛才學習了勃拉姆斯的《搖籃曲》,事實上《搖籃曲》是一種音樂體裁,國內國外都有《搖籃曲》,接下來我們欣賞舒伯特、莫扎特和東北地區的民歌《搖籃曲》,同學們認真聽,聽完分享一下你對這幾首歌共同點和不同點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對比中外曲目,讓同學們對于《搖籃曲》的音樂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一般的搖籃曲都是比較親切、寧靜和溫柔的,讓孩子們自發的在接下來的合唱中盡量使用柔和的音色來演唱。【教學重點】歌曲 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搖籃曲要淡化節拍強弱關系,使音樂更加流暢、柔美、動聽。但是,不能忽略那種輕微的搖蕩感。節奏:平穩、略有動蕩;旋律:優美、抒情、起伏不大;速度:徐緩;力度:輕柔;音樂形象:親切、溫存。【注意細節】1)曲式結構:二段體 A+B2)A 段旋律起伏不大,節奏平穩、略有動蕩,情緒親切、溫柔,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母愛。B 段由上行八度跳進開始,使情感有明顯的起伏,表現了母親對孩子未來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祝福。3)在演唱 A 段時應表現得溫柔、安祥、幸福,力度較弱。在演唱 B 段時,開頭的力度稍強,表現母親對孩子的祝福與期望;后面仍回到較弱的力度,使歌聲更內在、親切,預示孩子在母親的歌聲中幸福地安然入睡。【教學手段】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絲巾或羽毛。教學方法:示范、引導、練習等。1,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童聲合唱團演出影片2,老師示范演唱,將絲巾放在面前,可視化演示演唱時的氣息與力度,并引導學生掌握方法。通過研究歌曲的曲式結構,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現脈絡;通過準確地表現歌曲的情感脈絡,引導學生理解偉大的母愛,進而陶冶學生熱愛母親、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聆聽老師的范唱及欣賞我童聲合唱的過程中,感受、體驗歌曲在內容上、形式上、情緒上的美感,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隨堂作業二:同學們奇數排轉向偶數排,前后兩排的小伙伴們組成一個小組,每個組推舉一名指揮家,作為指揮家的同學會有額外的加分。接下來大家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和同組成員商議如何合作完成《搖籃曲》整曲的合唱,同學們也可以設計一些動作來輔助表演,同樣也會有額外的加分。十分鐘后進行小組展示。【設計意圖】在教學完成之后,讓同學們通過溝通交流來合作完成合唱的排練,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的音符和曲調,另一方面增強同學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同學們的創作靈感進行碰撞,還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創造能力。【實施建議】1.本課堂作業屬于互動性的作業,同學們都積極參與進來,積極展示自己。2.肢體表現創設情境,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為下面理解歌曲和情感表達做好鋪墊。3.同學們在進行積極討論時,老師時刻在關注同學們的討論進度,同學們遇到了瓶頸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討論時間是隨著同學們的討論進度可以進行調節的,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4.同學們在課后碰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也要用合適的音色和音量來展現歌曲的情緒。題號 來源 評價標準 自我評價(在對應項打勾)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一般資料準確有出1 原創 處、貼合母愛的主題認真思考母親都2 原創 在哪方面為我們付出認真聆聽同學的3 原創 發言并對關鍵點進行記錄評 對這幾首《搖籃價4 引用 曲》的共同點和表 區別點熟練掌握流暢、有感情的5 原創 完成《搖籃曲》的合唱學習興趣濃厚、6 互動 多角度思考問題、 學有創建同學間能夠進行7 生生互動 小組合作、共同交流,實現知識共享8 師生互動 上課氣氛活躍,老師提問學生給與積極正向反饋老師給與獎勵第二課時:演奏《搖籃曲》作業作業內容與要求分層1.有樂器方面才藝的同學可以提前練習《搖籃曲》的演奏,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樂器在課前進行才藝展示;沒有樂器方面才藝的同學可以進行簡譜的演唱。2.對于上一節課學習的音符和強弱音進行復習,可以在課前分享一下你認為《搖籃曲》最難演奏的地方在哪里。強基模塊【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來復習和回顧上節課所學的音樂知識,加深同學們對于音樂的理解,使得同學們加深對于演奏的興趣,為后續開展《搖籃曲》的演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實施建議】1.預習內容不做強制要求,但還是鼓勵完成。2.同學們也可以課前提交演奏的視頻。課 3.隨堂作業一:堂同學們,老師已經在琴鍵上標注了每個音所在的鍵位,我們接下來分 8 拍來進行學習,PPT提中會展示每個 8 拍用到的鍵位,每個 8 拍都會請同學們上來展示,這一次展示的重點在于音樂的升節奏和強音、弱音的區別,積極展示的同學會有額外的積分獎勵。【設計意圖】通過教學使得同學們對于電子琴的鍵位分布有基本的了解,也使得同學們對簡譜和音符也進行了鞏固復習。通過實踐能夠對如何用強音和弱音來表達情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4.隨堂作業二:同學們,老師已經帶著大家整體學習了一遍,剛才上臺展示的同學們可以作為小老師,來檢查旁邊同學們的學習情況,講臺上的電子琴可以作為小老師的教學工具,老師我也是學生中的一員,同學們趁這個機會積極展示自己。【設計意圖】通過讓部分學生當小老師來實現教學一幫一,一方面鞏固小老師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連點成面,在小老師的監督下使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實施建議】1.同學們要積極成為小老師,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和小伙伴們學習的榜樣!2.在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積極詢問老師,老師會在班里隨時給予指導。拓展 5.請同學們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搜集搖籃曲的簡譜,可以通過電子琴軟件或者其他樂器嘗試獨練 自進行演奏,試一試能不能將寧靜和母親柔美的感覺通過樂曲展現出來。在演奏過程中如果有習 獨屬于自己的音樂靈感,演奏出了新的譜子,請同學們及時記錄下來。【設計意圖】通過讓同學們自主尋找搖籃曲簡譜并嘗試進行演奏,對于搖籃曲式有一定的了解。在完成演奏作業的同時可能會有其他類似曲式不同曲調的靈感,成為創作的依據。【實施建議】1.這一部分的作業課下完成,可以自主選擇,建議完成時間不超過 30min。2.對于創作部分不做強求,本次練習的基本任務式對搖籃曲式進一步加深了解。自我評價(在對應項打勾)題號 來源 評價標準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一般1 原創 對《搖籃曲》簡譜熟練掌握2 原創 對于強、弱音熟練掌握3 原創 對于琴鍵基本掌握4 原創 積極參與小老師課堂互動評課堂所學的演奏價5 原創 知識能夠靈活運表 用學習興趣濃厚、6 互動 多角度思考問題、 學有創建同學間能夠進行7 生生互動 小組合作、共同交流,實現知識共享上課氣氛活躍,8 師生互動 老師提問學生給與積極正向反饋老師給與獎勵第三課時:欣賞《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鱒魚》、《A 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梁山伯與祝英臺》作業作業內容與要求分層強基 1.課前預習:課前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勃拉姆斯”、“舒伯特”和“莫扎特”的資料。模 2.參與體驗:讓學生用自制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在提高興趣的同時又增強了對音樂的記塊 憶。3.小組討論:分組討論音樂大師音樂有什么特點?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4.聽父母講述或者看《梁山伯與祝英臺》電影,了解這個故事的起承轉合。【設計意圖】1.通過預習的方式來了解本章涉及的世界知名音樂大師,指導學生從學會發展為會學,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中認真聆聽音樂,感受體驗音樂,提高音樂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小組討論,分享對方的思想,既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又增強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2.對于《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民間故事的前因后果和故事脈絡有基本的掌握,能夠在課上更好的理解樂曲的情感遞進。【實施建議】1.預習內容不強制完成,同學們可以自主選擇,如果有想要分享的情緒飽滿的樂曲也可以提前聯系老師。2.建議同學們和父母一起準備此次預習,音樂包含的情緒比較復雜,《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故事的情感轉折較多,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有一定了解即可。【教學重點】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通過欣賞音樂大師的音樂作品,產生主動了解和享受古典音樂的愿望。2.欣賞《梁祝》主要音樂片段,粗輪廓了解《梁祝》,對《梁祝》音樂感興趣,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3.知識目標:①聽辨并記憶《G 大調弦樂小樂曲》呈示部中的主、副部主題的四句旋律。課 ②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段欣賞 ,把各段落的音樂變化分辨出來,教師要特別著重節奏音型的不同,并用互動引導,提示學生根據音型的疏密、起伏特點創作出不同的圖型或線條來表堂示。提③通過聆聽、演唱四首古典音樂,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要素能夠塑造不同的藝術形升象,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3.能力目標:能夠用多種形式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探索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了解古典音樂的風格特征以及勃拉姆斯、舒伯特和莫扎特的基本資料。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審美觀念。要突出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欣賞中外優秀具代表作品,開闊學生音樂視野,選擇重視我國優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弘揚祖國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手段】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打擊樂曲(紙杯套皮筋)教學方法:示范、跟唱、領讀歌詞《鱒魚》歌詞:那漁夫帶著鉤竿 站在河岸旁 冷酷的看著它 想把魚兒釣上我心里這樣期望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別想把小鱒魚釣上岸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別想把小鱒魚釣上岸但漁夫不愿久等 浪費時光 他趕忙攪渾河水 我還來不及想把小鱒魚釣上岸 我滿懷激憤的心情看小鱒魚上了當我滿懷激憤的心情看小鱒魚上了當3.隨堂作業一:同學們,老師準備了一些音樂片段,這些音樂片段用的都是不同的樂器,所傳達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地聽一聽,看看哪位同學能夠聽出來用的是什么樂器以及傳達的是什么感情,只要參與回答,不論結果正確與否都有積分獎勵。【設計意圖】通過單個樂器的音頻來加強同學們對于該樂器音色的了解,并且對于哪一種樂器更適合表達哪一方面的情感進行基本的了解。【教學重點】1.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非向學生枯燥地介紹所學曲目的思想情感,而是要落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也是審美體驗的過程,因此豐富教學手段,2.能夠認識部分樂器,并能分辨它們的音色,感受它們的表現力。【教學手段】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單樂器音頻或視頻打擊樂器、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教學方法:1.先播放音頻猜樂器2.播放樂器演奏視頻,了解樂器及演奏方法3.現場演奏樂器,提高記憶點,使學生對樂器產生濃厚興趣4.有樂器方面才藝的同學可以上臺演奏,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樂器在課前進行才藝展示4.隨堂作業二:同學們欣賞完這些世界名曲之后再來聽聽之前播放的音樂片段,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在哪幾首曲子里面聽到過這種樂器,可以和旁邊的小伙伴們討論一下,將答案寫到紙上。五分鐘后有結果的同學可以舉手將你得到的答案分享給大家。【設計意圖】單個樂器強化訓練之后,播放含有這些樂器的世界名曲,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樂器音色的分辨度,同時對于不同曲調不同樂器的情感表達有更深的理解。【實施建議】1.經過隨堂作業一的訓練,同學們能夠基本分辨出不同的樂器,在聆聽樂曲時不僅要認真仔細,還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老師相信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2.在討論時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前一天的資料查找作業對于隨堂作業二有一定幫助,可以將兩個作業結合給出答案。題號 來源 評價標準 自我評價(在對應項打勾)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一般掌握勃拉姆斯、1 引用 舒伯特和莫扎特這幾位音樂大師的相關資料了解《梁山伯與2 原創 祝英臺》的故事和 i 情感3 原創 掌握不同樂器的評 音色和特點價 能夠從樂曲中分4 原創 辨出學習過的樂表器學習興趣濃厚、5 互動 多角度思考問題、 學有創建同學間能夠進行6 生生互動 小組合作、共同交流,實現知識共享上課氣氛活躍,7 師生互動 老師提問學生給與積極正向反饋老師給與獎勵五、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單元 歡迎大家來到作業超市,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需要,在以下三項作業套餐中選擇質一份作業套餐并完成。提交方式為視頻形式量我是小小歌唱家:不知道同學們聽說過阿卡貝拉么,這是一種純人聲的合唱方式,同學們檢 可以仿照阿卡貝拉的形式,分成多聲部進行純人聲合唱《搖籃曲》。測 我是小小演奏家:同學們,演奏不是只有樂器能夠完成,簡易版的演奏方式甚至只需要有作 幾個簡單的音節和節奏即可。同學們是否可以通過口哨和敲擊桌面的結合來實現弱強弱弱的舞業 曲風格,將本單元所學的搖籃曲式活學活用。我是小小鑒賞家:同學們經過了世界名曲鑒賞的學習,請同學們來談一談鑒賞音樂需要做內那些資料準備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樂理知識。容對應 對應學自選項目 作業 難度 來源 預計時長單感知 表現 理解元 目標質量 小小歌唱家 1、4 √ √ √ 較難 原創 30-60min檢 □測作業 小小演奏家 10min屬 3 √ √ √ 容易 原創□ 以內性表評價 小小鑒賞家 2、3 √ √ √ 中等 原創 10-15min□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